历史的人质
历史的人质封面图

历史的人质

张秋,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8.0

书籍简介:

本书抓住个体命运在战争电影中的经典呈现,深入分析反思了个人与历史的矛盾与冲突,探讨如何尊重人性,避免战争发生。

书籍目录:

苏童序个人是历史的人质(自序)辑一 永别了,武器 ——一战(1914.7.28—1918.11.11) 伸向战壕外的蝴蝶的士兵的手——《西线无战事》 不是胸前的十字架,就是墓地上的十字架——《木十字架》 乌托邦式的“单独和平”——《永别了,武器》 敌我之间的友情,如同监狱里的天竺葵——《大幻影》 为什么你的眼睛里充满恐惧——《魂断蓝桥》 “光荣之路无非是通往坟墓”——《光荣之路》 一个只有代号的活死人——《强尼上战场》 都是刽子手,都是死刑犯——《死刑》 走上“国家奴役”之路的破碎个体——《雷德尔上校》辑二 欧罗巴,欧罗巴 ——二战(1939.9.1—1945.8.15) 人无法杀死自己的记忆——《凯旋门》 精神废墟上的一具瘦小尸体——《德意志零年》 弹钢琴的手怎么会去开枪杀人——《沉默如海》 一个妓女的自由可以有多大——《情妇玛侬》 从“英雄”到杀人犯——《我们都是杀人犯》 国民性的自我“内爆”——《桂河大桥》 没人可以替你做这个决定——《无情战地有情天》 你不曾看见,你不会遗忘——《广岛之恋》 “活着也不是那么重要”——《卡波》 要么自己去死,要么让别人去死——《大街上的商店》 假如他们拷打我,我能坚持住吗——《影子部队》 用个体的自由,去对抗现实的荒诞——《第二十二条军规》 她被绑架和出卖了两次——《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 “我不过是一个演员!”——《靡菲斯特》 怎么选,都摆脱不了罪恶感——《苏菲的选择》 孩子的生命最重要——《十诫》之八 战争中“身份不明”的漂浮物——《欧罗巴·欧罗巴》 宁当爱情的人质,也不当国家的人质——《英国病人》 我们永远都是“潜在的汉娜”——《朗读者》 延伸观看片目索引 二度延伸片目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这是我第一次以影迷的身份,来推荐一本和电影有关的书。  我认同作者在书中选择个体、私人这样一个小角度……  历史永远是湿的,它是一条泪水之河,河流的秘密始终是一个秘密。 这是我第一次以影迷的身份,来推荐一本和电影有关的书。《历史的人质》写得扎实、厚重、悲情、焦灼。张秋选择了一个大题目,也是个好题目,只有最自信的影评人渴望对此发言,它需要看片量、阅读面,还有思考力的支撑。张秋在这三方面都有优势,这使得他的写作路数与众不同——从“救赎”写到“中产”再写到“历史中的个体命运”,他给自己设置了“高度”,需要思想的跳跃;他也给自己设置了“宽度”,因此他运筹帷幄地调集电影的兵马,去攻克一座又一座城池。淘碟也是我写作之余的一大爱好。经常是买回一堆影碟,其中很多是坊间所说的闷片。很多闷片其实不闷,很骚动,很惊悚。张秋书里的电影,我大部分都看过。它们都符合我心目中好电影的标准,那就是触及人性。此刻,作者以人质之名,将相关的电影整齐、肃穆地集结在一起,接受我们的检阅。我认同作者在书中选择个体、私人这样一个小角度,正如我认同巴尔扎克的一个说法:写作是私人的民族史的版本,它强调了小(私人),强调了个人,但是同时它又强调了一个大,一个民族,它把小和大对接起来,小中有大。如果要我来形容个体与历史的关系,那么它或许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眼泪和墙的关系,是我在《河流的秘密》中写到的河与岸的关系。历史永远是湿的,它是一条泪水之河。河流的秘密始终是一个秘密。【作者简介】  张秋,江苏无锡人,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上海译文出版社。读书、看片、写字,为人生三大嗜好,每天过着真实与虚幻的双重生活。著有《第一镜》(2005)《不准调头》(2007)《爱诚》(2008)、《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2010)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历史的人质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1198412
如需购买下载《历史的人质》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新华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456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历史的人质是新华出版社于2011.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905.1 的主题关于 战争片-电影评论-世界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