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美文化交流研究
近代中美文化交流研究封面图

近代中美文化交流研究

李碧莹, 著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考察了美国在近代中国文化活动中中美文化的互动互补和产生的影响,说明中美文化交流同政治、经济交流交往一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书籍目录:

前言误解和扭曲近代中美文化交流是对“西潮”的病态回应

第一章嫁接在中国土壤上的西方教育

第一节马礼逊学堂

一、马礼逊教育协会

二、布朗与马礼逊学堂的创建

三、18421850年的马礼逊学堂

四、西式教育开风气

五、杰出的学生容闳、黄宽、黄胜

第二节同文馆里的美国教习

一、京师同文馆缘起

二、从学外语到“采西学”

三、总教习丁韪良

四、同文馆的整顿与发展

五、翻译西书和第一批翻译人才的出现

第三节退还庚款与中国教育

一、本来是中国人的钱呼吁退款

二、庚款用于教育合情合理

三、共识多于歧异的争论

四、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

第二章走向美国的学生群体

第一节第一批中国留美学生

一、留学教育计划的批准

二、开风气创世纪的幼童赴美

三、教育方法的争议

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二节庚款留美学生

一、退款兴学

二、清华学校的建立

三、留美高潮再起

四、“庚款兴学”议

第三节留美学生与西学东渐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留美教育的变化

二、留美学生对科学的传播

三、留美学生对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四、留美学生在西俗东渐中的作用

第三章西医学在华传播

第一节美国传教医生与西医学在广州的传播

一、伯驾与广州眼科医局的创设

二、“中华医学传教会”

三、嘉约翰对西医东渐的贡献

四、“医学传教”的积极作用

第二节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医学的发展

一、洛克菲勒基金会对中国医学的投资

二、从“旧协和”到“新协和”

三、霍普金斯医学模式的输入

四、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的足迹

第四章教会与大学

第一节教会大学的缘起和发展

一、早期教会大学也有其功劳

二、教会大学的发展与西方教育的影响

三、教会大学面临新挑战

四、教会大学的调整

第二节形式多样的教会大学

一、新教各教派自办的大学圣约翰、之江、沪江、东吴

二、新教教会团体合办的大学燕京、齐鲁、金陵

三、基督教人士创办的岭南大学

第三节教会大学与中西文化交流

一、富有特色的医学、农学教育

二、创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

三、西方教育对中国的影响

第五章美国在华的出版事业

第一节美国在华报刊业

一、美国在华报业的发展

二、裨治文与《中国丛报》

三、林乐知与《万国公报》

四、丁韪良与《中西闻见录》

五、《大陆报》与《密勒氏评论报》

六、中美新闻界交流的兴起

第二节美国在华的翻译活动

一、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美国译员

二、广学会及其西书翻译

第三节出版物与印刷机构

一、基督教印刷所与西方印刷出版技术的传人

二、益智会及其出版物

三、美华书馆

四、出版教科书的机构

附录一英汉译名对照表

附录二中外文献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探索中美文化交流的历史轨迹以及中美文化相互间的影响、互补,有利于我们客观公正地对待各种文化,也有利于我们明晰和捕捉世界文化体系的主脉络,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坚定我们的文化走向。  本书作者力图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以往研究者的成果和立场观点作必要的分辨,用历史事实客观地评述近代中美文化交往中的各种问题。为探索历史文化因缘,说明历史真相,力所能及地引用了各种中外文献和书籍,其中使用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尤其充分引用亲历、亲见、亲闻的当事者对某一史事的评论和看法,这些评论和看法既具真实性和可信性,又有历史感,从而使逝去的历史得以还其本来面目。【作者简介】  梁碧莹,广东省广州市人。1963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现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著有《简明中美关系史》(合著)、《龙与鹰中美交往的历史考察》、《艰难的外交晚清中国驻美公使研究》,编有《美国与近现代中国》(合编),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近代中美文化交流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6032874
《近代中美文化交流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中山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5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近代中美文化交流研究是中山大学出版社于2009.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125 ,G171.25 的主题关于 中美关系-文化交流-研究-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