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百首
禅诗百首封面图

禅诗百首

姜剑云,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2008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禅的智慧”丛书的一种,也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禅学通俗读物,更是一本让现代人获得心灵安顿的一本精神读物。作者从古代诗歌中精选出一百首禅诗,进行了三种分类,对每首禅诗的作者、故事、哲理、诗味进行了简洁优美的介绍及鉴赏,融合了禅学与文学的境界,带领读者走进人生关怀的禅境与诗境,使现代人在阅读诗歌中品味禅机,获得心灵的洗礼。作者撰述严谨,叙述简明,分析准确,简单易懂,是一本了解中国禅文学的理想读本。

书籍目录:

总序:禅是智慧

自序

第一章禅言诗不离文字之禅

1庐山东林杂诗

2游石门诗

3登石室饭僧诗

4展敬上风林寺

5观影元非有

6左手握骊珠

7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8投道一师兰若宿

9饭覆釜山僧

10过香积寺

11庐山东林寺夜怀

12游龙门奉先寺

1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14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15支公诗

16读谢灵运诗

17赠圆上人

18题僧壁

19将赴京留赠僧院

20赠持法华经僧

21题广喜法师堂

22禅斋

23段居士粟庵

24槿花

25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

26淦居士见访

27山居

28闲咏

29岭南六祖禅师菩提树下藏发瓮子图歌

30闺人禅诵甚勤喜赠二首

31云在法师西山读庄子

32秋夜闻梵

33禅悦二首

第二章禅境诗不立文字之禅

34题僧房

35辛夷坞

36滁州西涧

37赠药山高僧惟俨

38江雪

39大林寺桃花

40船居寓意

41长安逢江南僧

42山居诗

43播秧诗

44杂诗

45狮子峰

46小溪

47登宝公塔

48题西林壁

49西斋昼卧

50题梵隐院方丈梅

51绝句

52晚春

53庵居

54锦镜池

55野望

56茄子

57松

58山中杂言

59青山

60咏云

61小吴轩

62悟道诗

63游天竺

64晓过西湖

65游幻住庵留赠月千江上人

66落叶

67寄太虚上人

68赠博也上人

第三章禅趣诗不立文字亦不离文字之禅

69侬家暂下山

70终南别业

71题破山寺后禅院

72题道虔上人竹房

73与虞沔州谒藏真上人

74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75过仙游寺

76寄韬光禅师

77赠日本僧智藏

78戏赠灵澈上人

79赠胡僧

80寄太白无能禅师

81题万道人禅房

82寄禅师

83题昭州山寺常寂上人水阁

84题汤泉壁

85金山寺

86和子由渑池怀旧

87口占绝句

88处州水南庵

89学诗诗

90咏石僧

91山寺

92宴坐庵

93庵中自题

94住天台山

95访益上人兰若

96题川无竭寄傲窗

97送存书记

98山居

99游灵鹫寺

100宿灵岩

101南峰宴坐僧

102白云深处为天平圭上人赋

103禅舫为顺上人赋

104空舟为宝林寺僧题

105过云栖见莲池上人有狗丑韭酒纽诗戏作

106己亥杂诗(其一六五)

107暑月访龙潭寄禅上人

108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109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

参考文献

前言

禅,梵文“禅那”(Dhyana)的音译,意译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原指静坐默念,心注一境。但“禅”之含义非止一种解释:可表示与佛教相关的种种事物,如“禅子”、“禅众”泛指佛门中人,“禅宇”、“禅林”概称佛教寺院,“禅灯”、“禅椅”皆言僧人日用杂物,等等;也可专指禅宗。自唐代慧能后,禅宗主张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经不必念,禅不必坐,虽然以“禅”命宗,但是字义已转,可见此“禅”非彼“禅”。

如此说起来,则“禅诗”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命意造境倾向于禅宗旨趣者,乃狭义之禅诗;否则,不过是涉佛涉禅,统属广义之禅诗。

禅诗,禅与诗的有机结合。倘精选标准从严的话,应该做到:有禅思而无诗情者,哪怕是禅师所做,不选;有诗情而无禅思者,即便是僧诗,亦不选。“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元好问《答俊书记学诗》)禅味、诗味具足、妙合者乃上品。

考虑到对“禅诗”的习惯认知,今广义与狭义兼容。于是,上起东晋高僧慧远,中历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下迄近代情僧曼殊,于作者98101人中,计选诗109题115首,成此《禅诗百首》。作者中,有佛门中僧尼,有世俗中官民。作品中,有五七言律绝,也有古风歌行。

关于禅诗,据其内容、手法等方面的特点,略分三类。

禅言诗不离文字之禅。禅言,犹言言禅、论禅。其特点是引经据典,正面谈佛论道,而非绕路说禅。或者直接讲论佛禅之理,或者叙写佛事活动,或者抒发对佛禅的崇信与感悟。这类诗的缺陷在于好发议论,轻者拖着“玄言的尾巴”,重者通篇佛教概念,徒有诗的外壳,教化色彩很浓。

禅境诗不立文字之禅。这一类诗的特点是寓思想于形象中,禅意不在字面上,而在境界中。作者设象寄意,读者舍象取意,皆惟在“妙悟”。其艺术效果是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味”,“韵外之致”,正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禅趣诗不立文字亦不离文字之禅。这一类诗介于禅言诗与禅境诗之间。诗中不乏“悟空”、“解脱”之类字眼,禅意有迹可寻。但言禅理而避免理胜于辞,藉重形象,更突出禅趣。所以说是不立文字亦不离文字,称得上是有禅的机锋、禅的睿思、禅的理趣、富于艺术美感的、用诗写成的禅话。

诗言志,诗缘情,换言之,诗是心境的外化。禅诗,则是禅者心境的外化,乃以诗美传达禅悦。明代知空和尚评陈佐才诗曰:“今山僧与居士评诗,居士与山僧谈禅,何耶?自古诗情半个禅,以诗为禅,以禅为诗,无可无不可也。”(转引自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苏轼说得好:“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以禅人诗,是诗家禅悟之所得。古人参证公案,今人解读禅诗,不妨都唤作“文字禅”,可以视之为“默照禅”的补充。禅在生活中,禅在身边,禅在当下。对于现代人而言,读点儿禅诗,有益于放松的疲惫身心,提高生活的质量。

禅家为避免落于言筌,往往绕路说禅,常常设象寓意。然而,形象大于思想,所以用文字解读形象,本身就是愚蠢的行为,因为言不尽意,说似一物即不中。聪明的做法是舍象取意,得意忘言。“安心元有法,不语即为禅。”(吴宽《次韵沈启南僧斋夜坐》)

再则,佛陀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一)禅,不立文字,本不可说,开口便错。禅,不离文字,不能不说,闭口则丧。这是个矛盾。如今担惊受怕的是,我们强作解说,更何况是门外说禅,等着挨大师们的棒喝吧!临交稿时还有担忧。这本小册子是藉力于霍贵高、李朝杰、冯淑然、张立华、阎玮、卢萌诸君子共同完成的,倘封面尽署六君子不便,我无疑是欺世盗名了。六君子语我曰:“五蕴非有,四大皆空,胡不悟若斯!随缘吧。”

姜剑云

2008年3月于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内容摘要:

  禅诗,禅与诗的有机结合。考虑到对“禅诗”的习惯认知,今广义与狭义兼容。于是,上起东晋高僧慧远,中历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下迄近代情僧曼殊,于作者98101人中,计选诗109题115首,成此《禅诗百首》。作者中,有佛门中僧尼,有世俗中官民。作品中,有五七言律绝,也有古风歌行。  上起东晋高僧慧远,中历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下迄近代情僧曼殊,于作者98101人中,计选诗109题115首,成此《禅诗百首》。作者中,有佛门中僧尼,有世俗中官民。作品中,有五七言律绝,也有古风歌行。  关于禅诗,据其内容、手法等方面的特点,略分三类。  禅言诗不离文字之禅。禅言,犹言言禅、论禅。其特点是引经据典,正面谈佛论道,而非绕路说禅。或者直接讲论佛禅之理,或者叙写佛事活动,或者抒发对佛禅的崇信与感悟。这类诗的缺陷在于好发议论,轻者拖着“玄言的尾巴”,重者通篇佛教概念,徒有诗的外壳,教化色彩很浓。  禅境诗不立文字之禅。这一类诗的特点是寓思想于形象中,禅意不在字面上,而在境界中。作者设象寄意,读者舍象取意,皆惟在“妙悟”。其艺术效果是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味”,“韵外之致”,正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禅趣诗不立文字亦不离文字之禅。这一类诗介于禅言诗与禅境诗之间。诗中不乏“悟空”、“解脱”之类字眼,禅意有迹可寻。但言禅理而避免理胜于辞,藉重形象,更突出禅趣。所以说是不立文字亦不离文字,称得上是有禅的机锋、禅的睿思、禅的理趣、富于艺术美感的、用诗写成的禅话。  诗言志,诗缘情,换言之,诗是心境的外化。禅诗,则是禅者心境的外化,乃以诗美传达禅悦。明代知空和尚评陈佐才诗曰:“今山僧与居士评诗,居士与山僧谈禅,何耶?自古诗情半个禅,以诗为禅,以禅为诗,无可无不可也。”(转引自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苏轼说得好:“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以禅人诗,是诗家禅悟之所得。古人参证公案,今人解读禅诗,不妨都唤作“文字禅”,可以视之为“默照禅”的补充。禅在生活中,禅在身边,禅在当下。对于现代人而言,读点儿禅诗,有益于放松的疲惫身心,提高生活的质量。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禅诗百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禅的智慧
9787101063318
如需购买下载《禅诗百首》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华书局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6000

书籍信息归属:

禅诗百首是中华书局于2008.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B946.5-49 的主题关于 古典诗歌-文学欣赏-中国 ,禅宗-通俗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