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
1938年封面图

1938年

严平, 编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6.0

书籍简介:

本书为报告文学。以北平移动剧团日记为主体,从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入笔,通过翔实的文字和图片,生动真实展现了1937~938年一批热血青年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中的青春故事。

书籍目录:

引言

1937:田园生活的破灭

别了,北平

两个名字,一个剧团

移动在前线

来自亭子间的文人

同胞们!我差点就见不到你们了

在勇敢和困顿中

追寻历史谜团

青春与战争的记录

铭记爱情

诀别与分道

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团体日记

后记

前言

写这部书的动议,是从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团体日记开始的。

几年前的一个夏日,当我在张昕老师家看到那部保存完好的60多年前的珍贵日记时,那黑色的半软半硬的封面,那一张张泛黄的纸页、纸页上那些由十几个人用各自不同的笔迹写下的或工整或潦草,或清晰或模糊得几乎难以辨认的笔迹,都让我感受到一种莫名的亲切,和一种最近距离地面对历史的震撼。我很难抗拒这种力量对我的吸引,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决定要把日记整理出来。

那个夏天的很多个夜晚,我是读着这些日记度过的。

这是一群北平大学生的故事。

那时他们年轻,年轻的生命充满着激情和浪漫。他们做着那个年龄的人爱做的梦,发表着那个年龄的人对社会生活的种种评判,他们青春的脸庞活泼的身影,闪现在古老京城赫赫有名的大学里:中国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一个巨大的历史事件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他们的一生。1937年,他们走到了一起,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彼此依靠,生死相联。

在相隔1937年60多年后的一个日子里,应我的请求,他们之中还健在的几位老人坐到了一起,回首往事,93岁的荣高棠老人北平学生移动剧团的头头,感慨万分,他说:

“那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生活,那样的生活我们后来再也没有过。”

我注意到他用了“最值得记忆”这样的语言,并且强调“以后再也没有过”,这让我感到意外。荣高棠曾经是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人物,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他经历的沧桑和辉煌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我提醒他,这一年其实既不是你一生最有成就的一年,也不是影响你仕途的关键时刻,甚至不是你生命中最惊险最艰难的阶段,即便如此,你也真的这样评价吗?

“是的,就是这一年,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位参透人生种种的老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他甚至用着半开玩笑的武断口气对我说:“你用不着再征求别人的意见了,我们也用不着对口供了,我完全可以代表大家,尽管后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展,但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永远是这一年!”

那是怎样的一年!那一年里都发生了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些充满个性的鲜活青春记忆又有多少存留在他们的心里,鼓舞着他们走过漫长的人生路途?

一个个问题在我面前展现,可惜,日记并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它只记载了1938年2月到10月这段时间里的部分事情,而且,从表面上看它还是琐碎的。于是,我开始探访那些健在的老人们,并对昔日仅存的历史资料一一进行艰苦的查询。

有人说,历史学家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擅长把支离零碎、断裂残破的史料点化成为让人兴味盎然的完整叙述,使人们对往事有更多的了解。我不是历史学家,但这种说法却鼓舞我不断地通过“发现”、“鉴别”,抽出种种细小的线头,小心编织,把埋藏在岁月尘埃中的故事呈现出来。

就这样,在整理日记之余,我终于把他们的事情写了下来,并希望通过这些对昔日历史的片段回溯,展示那个大时代,展示年轻知识分子在战争中所走过的艰难的历程,这其中,当然也包含着处于两个截然不同时代的人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后记

当结束了历时漫长的写作和对移动剧团日记的整理工作时,我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由得也有些惘然。

一段时间以来,我似乎和日记的主人公们成了朋友,我写着他们,想着他们,常常在独自行走的路上,在地铁拥挤的人流中,在昔日古老京城的遗址前,或是在今天孩子们娇嫩活泼的笑脸中,看到他们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声音……然而,今天,我们终于要分手了。

这是一次艰难的旅行,我跋涉在寻找的路途上,寻找上一代人真实的过去,寻找他们的情感和命运。寻找,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时常令人疲惫,但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快乐。隔着岁月的距离,我向他们走去,有时我们彼此挨得很近,有时却只能停留在远处看着他们,如同看着无数陌生人在茫茫的人生路上走过。我知道,或许我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地走进他们的生活,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但是,当我用探寻的目光回望着他们原本就异常丰富复杂的历史的时候,他们也推动着我,使我的视野不断拓展、开放,心态更加自由,更加清醒地认识昨天的他们和今天的自己。

感谢张听老师,是她保存了日记,并毫不犹豫地交给我,使我有机会开始这样一个有意义的行程。

感谢接受我采访的荣高棠、程光烈、张瑞芳、张听、胡述文、郭同震等老人,他们热情的帮助使我受益匪浅。

也感谢我的责任编辑刘伟,他阅读了我发表在《读书》杂志上的片段后主动找到我,提出要出版这本书。这位“80后”的年轻人,他的热情和理解所给我的鼓励,远远地超过了一个编辑的范围。

移动剧团日记的整理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重点项目,并得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暨和平教育基金会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遗憾的是在我写作的过程中,荣高棠老人走了,程光烈老人走了,还有那个远在台北谜一样的郭同震也走了,我曾经承诺要尽快写出来,要让他们看到这本书,但岁月的脚步总是比我的行动还要快。

记得在长春最后一次见到程光烈,老人已到了癌症晚期,分手的时候,他站在门前向我招手说:

“你下次再来的时候就看不到我了。”

我回转身去,夏天的风吹着老人花白的头发,他的脸上满带着微笑,就好像将要出发到一个新的地方去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似的,那时候,我很想跑回去轻轻地拥抱他那瘦弱的身子,但我还是忍住了。

很多年后,还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记得他们别样的年华、别样的青春吗?

刘伟这个“80后”告诉我:“会的……”

我相信。

内容摘要:

  一部经历了70多年的岁月沧桑,历经抗战烽火、内战硝烟、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历次重大运动、红卫兵风暴、秦城监狱而终于由陈荒煤和夫人张昕保存下来的《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团体日记》经严平女士的精心辨识、整理和研究,其初步成果已发表出来。仅就严平女士的初步研究成果就令人看到一部正史里很难看到的有个性、有细节、有血有肉的抗战初期的社会生活史。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一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荣高棠、荒煤、杨易辰、程光烈、郝龙、姚时晓、张楠、张瑞芳、张昕、管平、胡述文、庄璧华、方深、王拓、郭同震等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开始了一段在后来的岁月中被历史和他们所共同怀念和记忆的独特旅程。  这个团体叫北平学生移动剧团,这次旅程跨越北京、天津、山东、河北等地,长达两万多里。历时一年多的演剧生活,他们举行了上百场演出,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反正》、《林中口哨》、《花子拾炸弹》等十几个剧目,积极宣传抗日,这群少男少女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毅然用稚嫩的嗓音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团队中的人如今多已仙逝,但他们的名字却永远留在了历史上……  书中有放声歌唱的激情岁月,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更有血与火洗礼下的时代印迹,大时代变动中的人心沉浮,以及那本发黄了的日记本上留下的那些饱含着泪与痛、笑与美的青春记忆。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1938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20069774
如需购买下载《1938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1938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5 的主题关于 报告文学-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