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张文彬, 主编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20.0

书籍简介: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本套8册属于丛书的”综述”专辑,分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考古》、《两周考古》、《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以断代考古学的形式,概要介绍了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重要成果。

作者介绍:

张江凯,一九三九年生于山东烟台,一九六五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占专业,任北京大学考占文博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发掘、研究与教学,曾参与或主持发掘山东泰安大汶Ⅱ,湖北天门邓家湾、河南邓州八里岗等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撰学发掘报告《邹县野店》一合著一、《大汶口续集》一合著一,发表《略论北辛文化及其相关问题》、《北庄类型前期的房屋建筑与聚落结勾》等论文数十篇。      魏峻,一九七一一年生于安徽益州,二零零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发表《鄂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初论》、《内蒙古中南部史前石城的初步分析》、《尉迟寺遗址的大汶口文化聚落与社会》等论文十余篇。      秦大树,历史学博士。一九五七年十一月生于北京市。一九八八年七月在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从事宋元明考古和陶瓷考古的教学与研究。一九九七年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编著了发掘报告《观台磁州窑址》,撰写学术著作《石与火的艺术——中国古代瓷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其中主要涉及宋元明时期的考古和文物研究及中国古代陶瓷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王幼平,历史学博士。一九七九年考入北京大学,一九八六年毕业留校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教授。已发表著作有《更新世环境与中国南方旧石器文化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及论文数十篇。      赵丛苍,一九五二年七月生于陕西凤翔,一九七七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占专业本科,一九九〇年同校研究生毕业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北大学考古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的教学与研究,出版有《城固宝国》、《占代玉器》等专著,发表《城固洋县铜器群综合研究》、《塔里木地区羌人初探》、《成山考》等论文五十余篇。      郭妍利,一九七二年一月生于陕西澄城,一九九三,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专业并获历史学学士学位,一九九六年同校研究生毕业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二〇〇四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的教学与研究,发表《试论考古学的目标》、《考占学文化与考古学的族文化》等数篇论文。      赵化成,一九五二年五月生于陕西汉中,一九七七年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毕业,一九八四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研究生毕业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汉唐考古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东周秦汉方向的考古教学与研究,发表《甘肃东部秦和羌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周代棺椁多重制度研究》、《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的再认识》等学术论文和考古报告三十余篇。      高崇文,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河北盐山,一九七五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留校任教,从事战国秦汉考古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考古学系主任。发表《西汉诸候王墓车马殉葬制度探讨》、《楚器使用礼制考》、《楚郢都礼制考》等论文二十余篇。      齐东方,一九五六年三月生于辽宁昌图,一九八二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学士学位,一九八四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获硕士学位,一九九二年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的历史、考古、文物、美术的教学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唐代金银器研究》等三部,发表论文酉余篇,主要涉及吐谷浑余部历史,三国至隋唐时期墓葬制度、中国古代金银器、丝绸之路考古等方面的研究。      陈旭,一九三八年生于北京,一九六三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为郑州大学文博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夏商考古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五十余篇,著有《夏商文化论集》,并参与编著《中国考古学通论》。

书籍目录:

《隋唐考古》:

引言

一 博大辉煌的长安和洛阳城

(一)拔地而起的新都

(二)历代不休的追寻

(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四)城市演变与重要遗迹

(五)两市、里坊制度及其破坏

(六)坚固而繁荣的洛阳城

(七)长安、洛阳城布局的影响

二 遵循等级的地方城

(一)异军突起的扬州

(二)等级严格的州县

三 隋唐陵墓

(一)规模宏大的帝陵

(二)承前启后的隋代墓葬

(三)两京模式与分期、类型

(四)制度滞后的北方唐墓

(五)地区时尚与两京模式结合的西北唐墓

(六)旧传统与新制度渗透的南方唐墓

(七)唐墓壁画的内容与时代变化

四 改变社会面貌的瓷器

(一)充满创新的隋代瓷器

(二)唐代北方的名窑与窑系

1.邢窑的崛起和白瓷的普及

2.黄堡窑的兴盛

(三)长盛不衰的南方青瓷窑

1.青瓷窑系与名窑

2.别具一格的长沙窑

(四)唐三彩——陶瓷史上的奇葩

(五)青花、“秘色瓷”与“官”字款

五 开-代新风的丝绸印染

(一)制造机构、产量和产地

(二)织物纹样及其演变

(三)新产品与新织造技术

(四)织物与社会生活

六 丰富多彩的金属工艺

(一)金碧辉煌的金银器

(二)铜器制造与铜镜的谱系

(三)特殊的器物——钱币

七 异域珍宝的输人与文化交融

(一)丝绸之路的通畅与“胡人”驼马

(二)源源涌人的外来物品

(三)仿制物品与文化的融合

参考书目

后记

《秦汉考古》:

前言

一 秦都咸阳、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秦都咸阳的考古调查与发掘

1.宫殿遗址

2.手工业作坊遗址

3.咸阳附近的陵墓区

4.关于秦都成阳的综合研究

(二)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的考古发现

1.陵园内外的建筑遗迹

2.陵园内外的陪葬坑

3.陪葬墓

4.刑徒墓与修陵工匠墓

5.关于秦始皇陵与兵马俑的考古资料

(三)辽宁绥中“姜女石”秦汉行官遗址

二 西汉长安城、东汉洛阳城和两汉帝陵

(一)西汉长安城的调查、发掘与研究

1.城墙、城门及城内街道

2.宫殿与武库

3.市场、手工业遗址、居民区

4.南郊礼制性建筑群

5.汉长安城周围其他建筑遗址

6.关于汉长安城的综合研究

(二)东汉洛阳城的调查、发掘与研究

(三)两汉帝陵的调查、发掘与研究

1.西汉帝陵

2.东汉帝陵

三 汉代诸侯王与列侯大墓的发掘与研究

(一)汉代诸侯王墓

1.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诸侯王墓的发掘与研究

2.60年代末至70年代诸侯王墓的发掘与研究

3.80年代至90年代诸侯王墓的发掘与研究

(二)汉代列侯墓

1.50年代至60年代列侯墓的发掘与研究

2.70年代列侯墓的发掘与研究

(三)关于诸侯王与列侯墓的综合研究

四 汉代中小型墓葬的发掘与分区、分期研究

1.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汉墓

2.关中汉墓

3.河西与青海东部地区汉墓

4.北方长城地带汉墓

5.东北及冀东、北京地区汉墓

6.山东、苏北及邻近地区汉墓

7.长江中游地区汉墓

8.长江下游(江南)地区汉墓

9.西南地区汉墓

10.两广地区汉墓

五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和帛画的发现与研究

(一)画像石

(二)画像砖

(三)壁画

(四)帛画

六 汉代铜器的发现、著录与研究

(一)汉代铜器的发现与著录

(二)汉代铜器的综合与专题研究

1.汉代铜器制造业研究

2.汉代铜器铭文研究

3.汉代铜器器物学研究

4.汉代铜器的科技考古研究

(三)汉代铜器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七 秦汉时期漆器的发现与研究

(一)秦代漆器的发现与研究

(二)汉代漆器的发现与研究

1.汉代漆器的研究

2.汉代漆器制造业的管理

3.汉代漆器工艺技术

4.汉代漆器的种类及工艺特点

八 汉代纺织品的发现与研究

九 汉代边塞遗址及其简牍的发现与研究

(一)第一阶段(1906~1949年)的发现

1.斯坦因的发现

2.周炳南的发现

3.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发现

4.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发现

(二)第二阶段(1949年至今)的发现

1.居延汉简的新发现

2.敦煌汉简的新发现

3.西域汉简的新发现

(三)中国西北地区出土汉简的研究

十 秦汉墓葬出土简帛的发现与研究

(一)秦简的发现与整理

1.云梦睡虎地秦简

2.青川郝家坪秦简

3.天水放马滩秦简

4.云梦龙岗秦简

5.江陵杨家山秦简

6.江陵王家台秦简

7.沙市周家台秦简

(二)汉代简帛的发现与整理

1.武威《仪礼》简

2.临沂银雀山汉简

3.马王堆汉墓的简牍与帛书

4.江陵张家山汉简

5.连云港尹湾汉简

(三)秦汉墓葬出土简帛研究述要

1.日书简的研究

2.法律类简牍的研究

3.马王堆简帛的研究

十一 秦汉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匈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二)乌桓和鲜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三)“西南夷”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1.晋宁石寨山的发掘与“滇文化”

2.古“夜郎”遗迹的探索

3.石棺葬及其文化

4.大石墓

参考书目

后记

《新石器时代考古》

《旧石器时代考古》

《宋元明考古》

《两周考古》

《夏商考古》

《魏晋南北朝》

内容摘要:

《隋唐考古》:
  《隋唐考古》简要回顾了20世纪隋唐考古的发现与研究成果,涉及城址、陵墓、瓷器、丝绸印染、金属工艺和中外文化交流诸方面,展示了隋唐盛世文明的辉煌成就。配有彩图7幅、插图33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秦汉考古》:
  《秦汉考古》分十余个专题回顾了20世纪秦汉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秦汉文明的辉煌成就。配有彩图7幅,插图35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新石器时代考古》:
  综述了20世纪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并探讨了一些前沿性的学术问题。
  《新石器时代考古》配有彩图7幅,插图44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旧石器时代考古》:
  《旧石器时代考古》按照20世纪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展的五个阶段,介绍了全国各地远古人类遗存的重要发现和考古工作的主要成就,展示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情况及辉煌文化。
  《旧石器时代考古》资料丰富、内容翔实,配有彩图8幅,黑白图38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宋元明考古》:
  宋元明考古相对于其他断代考古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宋元明考古》简要回顾了20世纪宋元明考古的开创与发展历程,主要涉及各类城址、陵墓和制瓷以及其他手工业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系统地展示了这门学科的概貌。正文约20万字,配有彩图10幅、插图42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是了解与研究这一学术领域的必备工具书。

编辑推荐:

20世纪是中国文物与考古界开始科学探索的时代。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翻开《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重温那些重大发现不断、研究成果迭出的激动人心的岁月,也许就能看到奋斗的足迹,也许就能触动智慧的火花,也许就可以在学术前沿开始一轮新的接力……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1041473
如需购买下载《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文物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4 × 21装帧盒装
页数印数 1000

书籍信息归属: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文物出版社于2014.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70.4-53 的主题关于 考古学-中国-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