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封面图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史修松,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8.0

书籍简介:

本书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将中国省域经济增长源泉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投入、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四个部分,引入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研究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及差异。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源泉主要来源于物质资本贡献;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等。

作者介绍:

史修松,江苏泗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淮安市2011年“533人才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对象,2012年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8年于东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8—2011年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流动站博士后,2011—2012年澳大利亚Jamescook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科技政策与管理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社科项目项研究,获得多项市厅级优秀成果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本理论概述

第一节 区域平衡增长理论

第二节 区域不平衡增长理论

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空间分布特征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述评

第三节 理论框架与数据

第四节 经济增长空间分析

第五节 研究结论

第四章 工业经济区域发展差异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区域差异计量方法

第二节 区域差异统计分析

第三节 区域差异影响因素

第四节 研究结论

第五章 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与动态演化

第一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第二节 服务业区域发展研究现状

第三节 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

第四节 服务业区域差异测算

第五节 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对策

第六节 研究结论

第六章 服务业全要素分解及空间差异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模型与方法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处理

第四节 计量结果与分析

第五节 研究结论

第七章 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与趋势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测度指标与方法

第三节 测度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影响因素与分析

第五节 差距变化与趋势

第六节 政策建议

第八章 开放条件下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产业升级理论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 开放条件下产业升级基础

第四节 产业升级政策建议与路径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主要是工业经济的差异,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认为中国工业经济区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从国家整体工业经济来看,区域差异有收敛趋势,但是不同阶段的收敛速度不同,改革开放的前十年是区域差异快速缩小的阶段,之后,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收敛趋势变得平缓和波动;从经济板块来看,整体差异主要来自经济板块内部,东部发达地区贡献了大部分的板块内差异。因此,要实现中国工业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首先要实现板块内的协调发展,其次是加强经济板块之间的合作发展。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4135268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经济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6 × 23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是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3.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27 的主题关于 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研究-中国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