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
中国诗学封面图

中国诗学

黄永武, 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9.8

书籍简介: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分析古典诗歌,着重诗本身的灵动意象、时空设计、密度强度、巧思妙意、诗趣神韵,以及作品精微的声韵措置等,拔茧抽丝,深入浅出,慧光照人,雅俗共赏。作者以特具的才情、敏妙的颖悟,摆脱了陈旧的古典诗歌诠释模式,从而发现了古诗的现代之美、永恒之美,对旧体诗界和新体诗界的影响都很大。

作者介绍:

黄永武,1936 年生人,台湾第一代文学博士,亲炙民国学人。著名学者、散文家。曾任台湾中兴大学、成功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古典文学研究会创会会长。 《中国诗学》是黄永武最知名作品,初创于上世纪70年代初。1979年成书,1980年获台湾作品最高奖——“国家文艺奖”。2008年再版,有较大的修订。《中国诗学》至今风行台湾三十余年,对台湾文学影响至深。本书为其2008年修订版。本书创作之初,正值大陆“文革”,作者抱定“延续文化命脉于一线”之愿,耕耘不已。修订之时,见两岸分割,因此寄希望于“靠诗来弥缝”“从文化美感中挽回国族的元气”,拳拳之心,贯注于文字当中,感人至深。 黄永武又是台湾散文大家,其文集《爱庐小品》继《中国诗学》之后,再获“国家文艺奖”(文学创作)。是两次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书籍目录:

新增本序

自序

谈意象的浮现

一、将抽象的理论观念,改作具体的图画的视觉意象

二、将静态叙述的形象,改作动态演示的动作意象

三、加强各种感官意象的辅助,使意象鲜明逼真

四、故意将接纳感官交综运用,造成印象与感官间的错综移属,使意象更活泼生新

五、将二个以上时空不同的独立意象,用绾合、叠映、转位等手法,连锁起来,诞生新的风韵

六、集中心力去凝视细小的景物,予以极大的特写,使景物因纯净孤立而变成突出的意象

七、把握物象的特征,穷形尽相地夸大其特征,可以使意象跃现出来

八、用各种陪衬的手法,烘托出悬殊的比例,使意象交相映发,倍加明显

九、利用色彩学上的对比或混成,渲染成画,强烈刺激观者的视网

诗的时空设计

一、时间的渐蹙

二、时间的渐长

三、时间的速率

四、时间的改造

五、时间的压缩

六、空间的扩张

七、空间的凝聚

八、空间的转向

九、空间的深度

十、空间的改造

十一、空间的简化

十二、时空的换位

十三、时空的融合

十四、时空的分设

十五、时空的交感

谈诗的密度

一、一句数折,意象复迭,可促使诗意浓至

二、分作数层、层层入里,造成层波迭澜的境界

三、多用实字,使实物密集,足令语劲句健

四、用矛盾逆折的语法,使诗句警策

五、浓缩字面,使字字着实,无一虚设,如同百炼精钢

六、用翻叠的手法,使原意之上又复迭一层新意谈诗的强度

一、压缩的时空,可以增加诗的强度

二、倒装的字句,可以增加诗的强度

三、拗救的音节,可以增加诗的强度

四、迫促的韵脚,可以增加诗的强度

五、激动的语气,可以增加诗的强度

六、严密的结构,可以增加诗的强度

七、联锁的句法,可以增加诗的强度

八、意外的宽对,可以增加诗的强度

九、警策的硬语,可以增加诗的强度

十、丰繁的含意,可以增加诗的强度

谈诗的音响

一、韵脚的音响各有特色,可以将情感强调出来

二、韵脚的疏密与转换,能烘托出不同的情节气氛

三、借着句型长短的变化,亦足以摹情写物,表现意义

四、喉牙舌齿唇五音,自有高下洪纤的差别,须讲究其兴会与音响的谐合

五、平上去入四声,音响的效果不同,各有其适宜表现的情绪

六、双声叠韵的配置,应该是细心经营地把握住事义物态的情状

七、叠字的胜境,在于能达到“以声摹境”的妙用

八、重复的节奏,能表现烦琐忙碌、心烦虑乱、铺张夸大、历久不懈、咏叹无穷等情态

用心于笔墨之外

一、运用“语不接而意接”的手法

二、让诗保有多方面可通的解释

三、简单而灵动的比拟,可以节省烦琐的形容

四、导情入景、入物,使情无限

五、避开正面供述、欲语还休,使言外含蕴无限

六、做到句能藏字,字能藏意

七、运用朦胧颠倒的句法,不使一览无遗

八、结尾另开境界,以造成余韵无穷

“反常合道”与诗趣

一、不用日常语言习惯的联接法

二、特别在诗句的关键紧要处,改变这个关键词的词性,达到词性被活用的目的

三、运用出奇的联想,此联想愈与常理不合,愈觉新辟

四、常字新用

五、故意作不合理的夸张

六、将客观的事物现象,经过主观想象的改造,重现出来

七、自定一套主观的推理方式,对宇宙间的任何事物,别为假定,别为痴想

玩文字上的巧

(甲)玩字形上的巧

一、图案式排字

1.屈曲成文

2.参差成文

3.变形成文

4.联边成文

二、交辉的回文

三、谜样的离合

四、暗蕴的嵌镶

五、字形的巧对

(乙)玩字音上的巧

一、音中寓双关

二、铤险走窄韵

三、宛转以摹声

(丙)玩字义上的巧

一、字义寓双关

二、人事的切合

三、虚凰式假对

四、惊喜的集句

黄永武著作年历简表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讲论古典诗歌的顶级作品,翻开它,细读数行,就知道,它和其他同类书划清了界线。它继承了中国诗学的真正传统,开创了中国诗歌欣赏的新境界,将现时的读者和古典诗歌连系起来。
《中国诗学》共4册:《思想篇》《设计篇》《考据篇》《鉴赏篇》。本册为《设计篇》
《中国诗学(设计篇)》引领读者探求诗者匠心之妙,设计之巧:尽管诗心空灵倏忽、隐微玄妙,但是一首不朽的诗既经设计完成,便成一关节灵活、风韵万千的美人。这种美往往可予分析:意象如何浮现、时空如何设计、如何浓凝字句以求密度、如何横硬气势以求强度、音响之中藏着什么奥秘、笔墨之外如何表现神韵……。本书以细密剖析的方法,讲明这些美如何形成。让抽象的美具体起来,让隐微的美显现出来,让可以意会的,可以言传。
其他三篇:
《鉴赏篇》:自读者的悟境、诗歌本身的诗境、诗者的心境三方面入手,引领读者透过字义诠释的层次、结构美感的层次、性向风格的层次、道德判断的层次,直与作者的心弦发生生命的共振,进行“诗的完全鉴赏”。将通往诗歌的崎岖小径拓成平易大道,读者可藉此走近诗歌,走向真正的诗歌鉴赏。
《思想篇》:引领读者探求诗者思想之渊流:儒、释、道是其本源,但并非全部,鸟兽虫鱼、花木瓜果、江山美人,皆诗者思想原型,寻常卑微之物,一经入于诗人之眼,皆能着手成春,铸就壮语伟词。
《考据篇》:究中国古诗真伪之辨。诗歌校勘、笺注方法禁忌、辨伪之法、研究古诗重要书目,有条不紊,叙述精详,有志于窥望中国古典诗歌堂奥者、有志于著述者,不可错过。
四本书成一完整系统,是引领读者一窥中国古诗神与美之堂奥的路标。
《中国诗学(设计篇)》初版于1976-1979年间,修订新版于2008年。此次与大陆读者见面的,是该著的修订版。

编辑推荐:

台湾学者、散文家黄永武先生最知名作品首次引进大陆。荣获台湾 “国家文艺奖”, 风行台湾三十余年。
作者以商量旧学、汇通新知的方法,在抽象的诗艺中发凡起例,建立起客观、审美的体系,分别从设计、鉴赏、思想和考据四个维度,条分细缕地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分析,开创了中国诗歌欣赏的新境界。为一部讲论古典诗歌的作品。
在诗歌鉴赏沦为玄学,在面对诗歌人人皆可开讲的今日,本书为读者开辟途径,建立章轨,让诗歌鉴赏有路可徇,有法可依。读者可藉此明了真正的诗歌鉴赏是有所凭据的。
章法谨严,文字清丽,将复杂的道理讲得明晰清爽,将通往诗歌的崎岖小径拓成平易大道,读者可藉此走向诗歌,走向真正的诗歌鉴赏。
《中国诗学》中,作者出入文史,横行百代,征引繁富,见解明澈,文字清丽晓畅,在预期之外。
海报: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诗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0433641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诗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新世界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诗学是新世界出版社于2012.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的主题关于 古典诗歌-诗歌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