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领袖访谈录
商业领袖访谈录封面图

商业领袖访谈录

李翔, 著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2.8

书籍简介:

本书汇集了国内知名的20多个行业商界领袖的访谈:光明乳业的王佳芬、万科的王石、用友软件的王文京、非常商人宗庆后、富士康的郭台铭、携程、如家创始人季崎、分众的江南春、谷歌中国的李开复、阿里巴巴的马云、一个备受争议的商人史玉柱、中国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华谊兄弟王中军等,着重讲述了他们独特的企业运作和事业上的精彩华章,颇具启示,也勾勒了中国企业的发展轮廓。

书籍目录:

朱骏游戏

潜行者陈志列

郑李锦芬:懂中国的人

朱敏:另外一种传奇

俞敏洪:“我,传奇”

刘积仁:房间内最聪明的人

黄怒波的纯真年代

非常商人宗庆后

张汝京:拓荒者的未来

马云:光荣的荆棘路

王文京:隐秘的世界

陈义红的新思维

曾鸣:中国制造的新格局

李开复:不作恶者的困境

幸存者冯根生

王佳芬:新征程

你所不知道的史玉柱

王中军、王中磊:兄弟

郭台铭的新边疆

张忠谋:赴汤蹈火30年

王石:伟大公司的梦想

林日波:守护商业家园

创业者季琦

田溯宁:宽带先生的新长征

后记

前言

敲开坚硬“果壳”(序)

吴晓波/文

李翔是我的第一个“80后”朋友。

朋友是理念相近、能够平等对话、互相敬重乃至敬畏的那种。在李翔之前,身为“60后”的我是不知道如何与两个世代后的年轻人交朋友的。

认识李翔是四五年前了,他刚刚大学毕业,当时在《经济观察报》编辑《观察家》版,是我的责任编辑方军带他一起来的,方军开玩笑说:“这是小了几岁的许知远。”李翔那时很沉默,好像还有点鼻炎病一一后来他告诉我,他成长的那个北方城市因工业污染而使得很多居民有同样的疾病。

有了李翔之后,我发觉,所谓的“代沟”竞好比南京路上的斑马线,顺畅或堵塞,完全是因人而易。人与人的欢喜相交,是精神与知识的配对与发酵。竟与年龄并无干系,就好比我们时常会在梁启超、托克维尔乃至哈耶克的文字中读出朋友的气息一样。

这本李翔的新作,是他近年来访问众多商界人士的结集。

我想,他也是本着跨世代的朋友心态走进了一个又一个坚硬、敏感而孤独的心灵的。这并不是一次次轻松的扣访,但却因了李翔的平等心境和才华,而显得十分的生动。

但凡做过记者和采访,都知道最难的是进入被访者的思想世界,那是对一个记者最大的挑战。我一直记得在将近二十年前,大学毕业初次采访大人物时的心情,当时在我对面坐着声名已赫的鲁冠球,我心绪大乱地不知如何提问,只是胡乱海聊地说了一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向被采访者提问,这个后遗症甚至留到了今天。这样的经历不知李翔是否经历过,但从此书中看到的景象是:

他已然具备了跟知名者对话的从容与镇定,在这一点,看上去比我还腼腆的他显然做得更好。

在这本图书中,你能找到一串熟悉的名字:郭台铭、史玉柱、马云、宗庆后、李开复……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名字更多的是个符号,在日常的报纸、电视中司空见惯,他们被顽强地包裹在一个预先设计好的果壳中。要敲开它,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迂回的智慧。

对于这些包裹坚硬的企业家们来说,也是孤独的,他们同样渴望一场畅快深入、打开心扉的对话。

所有的话语机锋都是智力对抗的结果。

于是,在这本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接一个有趣而真实的对话。

李翔问史玉柱: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很闷的人吗?史答:我跟我的骨干在一起不闷,我经常跟他们喝酒,斗酒。一喝酒可能就打通关,这是经常干的。但是对外我很闷。李翔问:你遇到过中年危机吗?史反问:中年危机是什么?

李翔问来开复:你现在压力大吗?李开复答:现在压力感觉比较大一些。李翔问:来自哪方面?李开复答:主要来自自己,因为我有很高的期望,总是想做最好的自己。我觉得其实跟工作也有关系,当一个人觉得他拼命工作跟随便做结果差不太多,他就没有很大的动力。但是当你觉得如果多努力一点,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响和努力的效果,看到自己对公司的帮助,那你就更愿意去做事。李翔问:你指你的上一家公司开始变得更官僚?李开复答:这个是你想要的,炮轰微软官僚?李翔问:那你前面是在讽刺谁吗?李开复答:没这个意思,我指的是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差别,还有总部和子公司的差别。子公司更像是自己的企业,所以我会感觉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可以对公司有帮助,那我就很愿意去做。

李翔问王石:你有那种渴望受人尊敬的冲动吗?王石答:当然了,什么叫荣誉,什么叫尊严,尊严那就是要受人尊重。李翔问:我很奇怪,难道你从来没有想过你会成为,比如像亨利.福特那样,能够影响一个时代的商人吗?王石答:我现在没那样想,因为我觉得那是结果,不是目标。亨利.福特当时也不会想他就要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商人。李翔问:可他就是这样想的。王石答:那我没这样想。很多东西超出你的想象,我不对它进行假设。我能做的就是带领万科颠覆自己、颠覆行业。万科的案例做好了,它的影响是跨行业的。但王石的影响有多大呢?我们和福特所处的时代,个人英雄主义时代不一样了。

我喜欢这样的对话,读起来津津有味,宛若看人当街对弈,棋惊四邻。

李翔所面对的都是商界出了名的强人,其气场之强悍,行事为人之“霸道”,往往令年轻的记者未问先怯。李翔却让我们听到了坚硬的“果壳”被清脆敲开时的那份快意。

从我认识李翔的那一天起,他就是一个整天背着大背包、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图书的大男孩。我期待他的下一站奔波和提问。这是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在这个年代消磨掉的人生是一场让人兴奋而莫测的游戏,就好像他问季琦的那几个问题:

“你如何看待这个国家的历史以及它的传统?”

“你自己有什么信仰吗?”

“支撑你维持现在高速运转的力量源泉在什么地方?”

其实,早在90年前,一个叫梁济的前清民政部员外郎就曾经问过儿子梁漱溟类似的问题:

“这个世界会好吗?”

后记

对这些商业领袖的访问,如果没有我的一些同事的帮助,是不可能完成的,正好像如果没有一些杰出作家的影响,我也不可能选择去走写字这条道路。

对王石的采访,对王中军、王中磊兄弟的访问,要感谢我在现代传播集团的老板邵忠先生,他们都是他的朋友。其实摩羯座的邵忠先生本人也是一位优秀的商人和出版家。他创办和掌管的现代传播集团毫无疑问是国内近些年风头最旺的杂志集团。

郭台铭和张忠谋的访问部分是我在《东方企业家》担任主笔时,《远见》杂志的同事代为完成的,而史彦又是这部分谈话的编辑和我文章的编辑。《远见》杂志是中文世界最优秀的商业杂志之一。在同《远见》杂志的创始人和出版人高希均先生吃饭时,我就对他说:哦,天啊,我很早就开始读您的书。至于史彦,在我刚刚开始我的职业生涯时,他就已经是国内最杰出的商业记者之一了。

在新加坡对林日波的访问只是我在新加坡所做的众多访问之一,我在那里访问的很多杰出商人没有被收录在这个集子中,因为考虑到只有林日波先生掌管的公司是一家中国公司。这些访问都是由我事无巨细统统安排得完美无缺的同事孙杨安排的。

当然,其中大多数的访问都是发表在《经济观察报》上。这些采访的大多数由我另外一位同事张琪安排。开始的时候我们雄心勃勃,但是随后大家都显得有点意志消沉,因为要知道,大多数成功商人或者显得傲慢,或者用常见的虚伪的客套来搪塞你。

那些能够慷慨地用大幅版面来发表这些访问的人,现代传播的邵忠先生、编辑《生活》杂志和《东方企业家》杂志的于威女士、《经济观察报》的社长刘坚先生和执行总编辑仲伟志先生,都是我碰到的中国最优秀的媒体人。他们是真正的出类拔萃之辈。我所做的,仅仅是像一个酗酒成性的醉汉,在他们装满美酒的酒吧中狂饮一番之后,大声呼喊:“买单!”然后不扔下一分钱,摇摇晃晃走出去,第二天接着再来,用自己编造的华藻词句,喋喋不休讲个不停,直到烂醉。词语和句子都是我最甘甜的酒。

如果没有以下这三个中文作家,我敢担保我一定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他们是许知远、吴晓波和凌志军。抱歉我是按照我对他们的熟悉程度来排序。许知远是我长久以来的同事和好友,每一次在我倍感彷徨和无所适从的时候,他总会主动来安慰我,试图向我指出我可能的方向。对于比他还要年轻和忧伤的年轻人,他也从来不吝啬自己的赞赏之词。他对理想主义的坚持也是我相信自己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因。吴晓波是典型的江南才子,我相信不仅仅是我,他还是很多记者的羡慕和学习对象。他的才华,和他在对付世界和文字时的游刃有余都让人嫉妒。在他那一代写作者中,吴晓波是对世俗事物参悟得最透彻,自己的目标最清晰,同时也找到了抵达此目的最明了途径的一位。至于凌志军,我读了他出版的每一本书。他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最好记录者,也是中国记者型作家中最优秀的一位对,不是“之一”,他是最好的。他让我相信,文字是没有疆界的,正好像他作为一个政论作家可以涉足商业史写作,并且同样杰出在凌志军开始关注联想和中关村之前,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商业记者依靠报道联想和中关村的新闻立足,但是,只有凌志军写出了《联想风云》和《中国的新革命》,他是《变化》和《交锋》的作者,但涉足商业史写作之后,他仍然是最优秀的。这让我想起戴维.哈伯斯塔姆。他写过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写过胡志明的传记,也描述过日本汽车产业的兴起和美国汽车产业的衰落,他还写过一本迈克尔.乔丹的传记。他们鼓励我永远不要丧失对世界的好奇心,也不要为既有的成规束缚。

最后,再一次的感谢邵忠、于威和仲伟志,以及青岛出版社,对我而言,他们最大的共性是慷慨无比。格雷厄姆.格林说,医生总在为自己不能治愈一种疾病懊恼,作家则在为自己不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而沮丧。幸好有你们,我不至于太过沮丧。

2008年11月

李翔

内容摘要:

  在这本图书中,你能找到一串熟悉的名字:郭台铭、史玉柱、马云、宗庆后、李开复……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名字更多的是个符号,在日常的报纸、电视中司空见惯,他们被顽强地包裹在一个预先设计好的果壳中。要敲开它,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迂回的智慧。对于这些包裹坚硬的企业家们来说,也是孤独的,他们同样渴望一场畅快深入、打开心扉的对话。所有的话语机锋都是智力对抗的结果。  在这本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接一个有趣而真实的对话。  李翔问史玉柱: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很闷的人吗?史答:我跟我的骨干在一起不闷,我经常跟他们喝酒,斗酒。一喝酒可能就打通关,这是经常干的。但是对外我很闷。李翔问:你遇到过中年危机吗?史反问:中年危机是什么?  李翔问来开复:你现在压力大吗?李开复答:现在压力感觉比较大一些。李翔问:来自哪方面?李开复答:主要来自自己,因为我有很高的期望,总是想做最好的自己。我觉得其实跟工作也有关系,当一个人觉得他拼命工作跟随便做结果差不太多,他就没有很大的动力。但是当你觉得如果多努力一点,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响和努力的效果,看到自己对公司的帮助,那你就更愿意去做事。李翔问:你指你的上一家公司开始变得更官僚?李开复答:这个是你想要的,炮轰微软官僚?李翔问:那你前面是在讽刺谁吗?李开复答:没这个意思,我指的是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差别,还有总部和子公司的差别。子公司更像是自己的企业,所以我会感觉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可以对公司有帮助,那我就很愿意去做。  李翔问王石:你有那种渴望受人尊敬的冲动吗?王石答:当然了,什么叫荣誉,什么叫尊严,尊严那就是要受人尊重。李翔问:我很奇怪,难道你从来没有想过你会成为,比如像亨利.福特那样,能够影响一个时代的商人吗?王石答:我现在没那样想,因为我觉得那是结果,不是目标。亨利.福特当时也不会想他就要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商人。李翔问:可他就是这样想的。王石答:那我没这样想。很多东西超出你的想象,我不对它进行假设。我能做的就是带领万科颠覆自己、颠覆行业。万科的案例做好了,它的影响是跨行业的。但王石的影响有多大呢?我们和福特所处的时代,个人英雄主义时代不一样了。  李翔所面对的都是商界出了名的强人,其气场之强悍,行事为人之“霸道”,往往令年轻的记者未问先怯。李翔却让我们听到了坚硬的“果壳”被清脆敲开时的那份快意。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商业领袖访谈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经济观察报》书系
9787543650374
如需购买下载《商业领袖访谈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青岛出版单位青岛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8000

书籍信息归属:

商业领袖访谈录是青岛出版社于2008.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38 的主题关于 商人-访谈录-中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