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通史
简明中国通史封面图

简明中国通史

吕思勉,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9.8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本由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写就的中国通史。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本书以时间为序,鞭辟入里地洞悉了中国历代王朝兴替的变化发展,堪称一书在手,中国历史全知道。

作者介绍:

吕思勉(1884—1957),江苏武进人,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与陈寅恪、陈垣、钱穆一同被后人推重为“史学四大家”。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书籍目录:

第一讲 中国民族的由来/010

第二讲 中国史的年代/015

第三讲 古代的开化/018

第四讲 夏殷西周的事迹/027

第五讲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034

第六讲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041

第七讲 古代社会的综述/045

第八讲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049

第九讲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053

第十讲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060

第十一讲 前汉的衰亡/067

第十二讲 新室的兴亡/070

第十三讲 后汉的盛衰/074

第十四讲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080

第十五讲 晋初的形势/084

第十六讲 五胡之乱( 上)/088

第十七讲 五胡之乱( 下)/092

第十八讲 南北朝的始末/096

第十九讲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103

第二十讲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106

第二十一讲 唐朝的中衰/110

第二十二讲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115

第二十三讲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120

第二十四讲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127

第二十五讲 北宋的积弱/131

第二十六讲 南宋恢复的无成/137

第二十七讲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144

第二十八讲 汉族的光复事业/151

第二十九讲 明朝的盛衰/156

第三十讲 明清的兴亡/163

第三十一讲 清代的盛衰/169

第三十二讲 中西初期的交涉/175

第三十三讲 汉族的光复运动/182

第三十四讲 清朝的衰乱/188

第三十五讲 清朝的覆亡/196

第三十六讲 革命途中的中国/203

内容摘要:

《简明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历史学通俗读物。一经出版,颇受读者们的欢迎,曾数次重印。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旧籍读得最多的一位学者,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他是易中天最推崇的史学大师,是钱穆最敬重的授业恩师,国学基础深厚,治史意趣生动。
  《简明中国通史》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潭其骧称吕思勉“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严耕望称吕思勉的治史是“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这也是本书的主要特色。顾颉刚评价本书“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

编辑推荐:

100年来最权威、最完整、最畅销的中国大历史
  重印上百次,黄仁宇、钱穆、柏杨、易中天推崇备至


  从20 世纪初至今,中国通史的编著和写作经历了集中的高产期,再到如今各类通史著作的重新整理出版——在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 看来,其中较好的有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等。吕先生治学严谨,对中国文化史方面的研究,尤其得当时风气之先,独辟蹊径,着重从“文化”的视角梳理我国的“典章制度”,以及对中国的历史“理乱兴亡”,乃成此书之独特。要从琐细繁复的史料中梳理出明晰的头绪——没有特别大的阅读量不能办,没有比较鉴别的功力更不易跳出“深井”。由于先生此前己稔熟于旧史典籍,“以阅读二十四史为日课……先后把二十四史阅读了三遍”,厚积薄发,且提炼更趋精粹——无论是精心发掘史籍中社会各项制度的变迁情节,还是把握制度的细微变化,理清历史、社会、生活各方面来有因、去留迹的变迁路向,总结出贯通古今、涉及全方位的变化沿革,均有不同凡响之处。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简明中国通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22184597
如需购买下载《简明中国通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简明中国通史是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13.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0 的主题关于 中国历史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