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价值之维
重塑价值之维封面图

重塑价值之维

郭晓东,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0.0

书籍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并批判了纷繁复杂的西方政治合法性体系,分析研究政治现实生活中各种具体的合法性现象,研究与合法性命题相关的政治学基本的范集与理论。本书的出版为国内政治界在政治层面对合法性理论研究充当了铺路石的作用。

书籍目录:

序言

摘要

英文摘要

提要

导论

一、政治合法性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政治合法性的概念及内涵

(二)政治合法性的构成要素

二、政治合法性研究范式的流变

三、分析框架、研究动态及理论价值

(一)写作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动态

(四)研究价值

第一部分规范主义合法性研究的缘起及发展

第一章古典时期规范主义合法性研究的缘起

一、城邦秩序中的统治与服从

(一)自然秩序与强力统治

(二)城邦秩序与公民身份

(三)“城邦的黄昏”与斯多葛派的反思

二、法律的至上性与王权的合法性

(一)古罗马“共和精神”的孕育

(二)统治与服从关系的法律渊源

(三)从“法律统治”到“恺撒意志”

第二章世俗权力合法性的宗教解读

一、在“上帝”与“恺撒”之间的世俗权力

(一)合法性与世俗权力的二重性

(二)基督教对世俗权力本质及功能的论述

(三)中世纪基督徒的双重服从_

二、在“信仰”与“理性”之间的政治合法性

(一)政治合法性的宗教信仰之维

(二)理性之光的端倪政治合法性的世俗解读

(三)“技术政治”与马基亚维利转向

三、服从的义务与反抗的权利

(一)世俗权力合法性的神学前提

(二)加尔文主义的消极政治服从与革命观念

(三)胡格诺教派对“反抗权利”的论证

第三章近代契约理论与合法性理论的发展

一、合法性与“自然状态”假设的逻辑合理性

二、政治合法性的来源:民众的同意

(一)基于秩序与安全的政治服从

(二)基于“自然权利”的民众同意

三、政治合法性与公意主权:卢梭的追问

(一)卢梭政治哲学的特质

(二)卢梭合法性概念的内涵

(三)公意主权与政治合法性

第二部分失去价值反思维度的政治合法性

第四章政治技术化与工具型合法性理论的建构

一、价值虚无主义与工具型合法性理论的实质

(一)韦伯的价值虚无主义

(二)政治权威与政治服从

(三)统治类型与获取政治合法性的手段

二、从统治权利到政治权谋:合法性价值反思维度的缺失

(一)“统治权利”与古典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的肇始

(二)政治合法性价值反思维度的缺失

三、从“政治合法性”到“行政合理性”

第五章经验主义合法性理论的发展

一、帕森斯对经验主义合法性理论的总结与反思

(一)政治合法性的价值规范取向

(二)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三)帕森斯反思的局限性

二、行为主义革命与经验主义合法性理论的发展

(一)合法性与有效性

(二)体系文化与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三)政治系统中合法性的基本来源

三、意识形态与经验主义政治合法性

(一)意识形态概念的界定

(二)意识形态的功能

(三)意识形态与经验主义合法性的关联

第六章古典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的终结

一、科学革命与合法性理论价值维度的消解

(一)作为启蒙代价的“科学至上主义”

(二)在“科学”与“价值”之间

二、政治哲学的衰落与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的终结

(一)对传统政治哲学衰落的再反思

(二)古典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的终结

第三部分重塑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反思维度

第七章现代性危机与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的重建

一、西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的危机

(一)现代性的内涵及实质

(二)西方现代性的危机及其批判

(三)现代性危机中的合法性理论

二、法兰克福学派对经验主义合法性理论的批判

(一)“虚假的合法性”与“革命的合法性”

(二)启蒙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局限

(三)社会批判理论及其对统治权力的理性批判

三、公共理性与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的复苏

(一)公共理性的概念及内涵

(二)公共领域中的理性沟通

(三)公共理性与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的复苏

第八章商谈伦理与哈贝马斯“重建式”合法性理论

一、政治辩论的形式化与合法化危机

(一)说服、论证与公共舆论

(二)政治合法性辩论的发展历程

(三)形式化的政治辩论与合法化危机

二、商谈伦理与“重建式”政治合法性

(一)交往理性与商谈伦理的建构

(二)哈贝马斯重建式合法性理论的实质

三、哈贝马斯“重建式”合法性理论的困境

(一)多元价值博弈与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观的悖论

(二)法律经验与价值规范之间的悖论

第九章多元价值反思中的政治合法性

一、在经验与规范之间的政治合法性理论

二、多元价值反思与政治合法性的交互式论证

(一)政治合法性的价值规范基础

(二)从终极价值宰制到多元价值反思

结语在多元价值反思中澄明

参考文献

一、政治合法性研究相关译著

二、政治合法性研究背景性译著

三、政治合法性研究中文相关著作

四、政治合法性研究英文著作

后记

内容摘要:

  著作首先厘清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源起及发展的思想史线索,进而通过文献解读探究两种合法性理论研究范式(规范主义与经验主义)交织的政治哲学背景,分析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研究范式回归的重要涵义,重塑当代政治合法性理论研究的价值反思维度。本书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对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的缘起、特质与流变展开系统研究,作者借用萨义德“东方主义”的视角对有着浓厚西方价值中心主义色彩的政治合法性理论体系展开反思与批判,提出了“多元价值反思中的政治合法性理论”,这些都对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政治哲学层面的理论启示。该著作的出版为国内政治学界在政治哲学层面对合法性理论研究充当了铺路石的作用。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它主要探讨“统治与服从的关系”、统治者“统治权力的来源”以及民众“政治服从的基础”。政治合法性强调统治者在对民众进行统治和社会治理时,必须要有一个正当性的“统治理据”。这个理据可以基于“法律规则”、“统治绩效”、“价值规范”或“政治程序”。统治者通过引导型的“意识形态灌输”(自上而下)或参与型的“政治价值论证”(自下而上)将其“统治理据”加以确立并巩固的过程被称为政治合法化。历史上不同类型的统治集团都必须通过合法化的途径来维持、巩固并发展其政治合法性,在此过程中,统治者需要积极回应民众基于理性思考与独立判断所形成的政治追问:统治者为什么能够对民众进行统治?民众向统治者表达的政治服从依据何在?面对以上两个合法性问题,西方历史上一些政治家与政治学者根据各自对政治现实的观察以及对政治理念的考量给出了不同的应答。有两种答案最具代表性,其一,认为统治者对民众的“统治权力”以及民众对统治者的“服从义务”来自于“经验政治现实”的制度性确认,即“统治与服从”的关系是一种既定的政治现实。“政治合法性”可以视为是统治者驾控社会、整合利益、维持秩序、谋求发展的“政治影响力”的体现。所谓“政治合法化”则是指统治集团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维持其自身的统治地位,有意识地利用“政治社会化”途径自上而下对民众进行意识形态灌输与操控的过程;其二,认为统治者的“政治统治”以及民众的“政治服从”并非单纯建立在统治集团的“治理绩效”基础之上,而是奠基于特定的政治价值规范系统(终极价值体系或多元价值体系)之上。“政治合法化”则是指民众在公共领域中经过理性的反思,根据其所信奉的特定政治价值规范,通过制度化的政治程序与交互式的政治沟通机制,自发地在政治系统中对统治集团的“统治行为”与“统治理据”展开论证、反思与批判的过程。上述对“政治合法性”与“政治合法化”迥然不同的界定反映了自近代以降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研究范式的分野与对立,可以将前一种界定称为是“经验主义政治合法性理论”研究范式,而将后一种表述称为是“规范主义政治合法性理论”研究范式。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重塑价值之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1753712
《重塑价值之维》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重塑价值之维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7.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095 的主题关于 政治社会学-理论研究-西方国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