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农阶级
新小农阶级封面图

新小农阶级

(荷) 范德普勒格,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68.0

书籍简介:

数百年来,小农阶级无所不在,但人们过去很少对小农阶级加以探问。在现实生活中,这一阶层的人,从属与抗逆,谦卑与向往自由,丑陋与庄严,这些相互对立的要素紧密交织着,呈现出一个万象的群体。在当今世界,这个群体被视为变迁的阻碍,被认为是一个应该消失或被主动移除的社会形态,这些理论认为,小农已被剥离开土地而逐渐城市化,或被“农业企业家”所取代,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被捏造出来的小农不可见性。本书中作者认为在这种虚构的不可见性背后,仍然存在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即在现实世界中,小农的数量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还要多,全世界目前约有12亿小农,他们保留着浓郁的小农特色,所以书中强调,小农阶级并非历史的残存,而是我们时代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总还对中国的小农阶级以及他们所发生的作用做了高度肯定。

作者介绍:

扬·杜威·范德普勒格,1950年出生,成长于荷兰北部的弗里斯兰。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意大利农业部部长顾问。曾任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农村社会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民研究、农业方式、农村发展、土地改革、食品市场、技术变迁等。他在荷兰农业以及整个欧洲农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欧洲农业史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将欧洲、北美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学研究与发展研究相结合,汇聚形成了一套新的理论方法,对农业劳动力过程、商品化、技术应用、文化传统以及行动者的能动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代表作有《被盗用的未来》(1977)、《劳动力、市场与农业生产》(1990)、《超越现代化》(1995)、《揭秘农场主》(2003)、《新小农阶级》(2008)、《小农与农业艺术》(2013)等。其中《新小农阶级》被译成多种语言,在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小农阶级”成为理解全球农业与农村变迁的重要概念。      叶敬忠,1967年生于江苏省沭阳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发展历史与发展批判、发展干预与社会转型、农村社会与农政变迁、劳动力流动与留守人口、小农农业与土地政治、农村教育与社会问题等。研究主要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和后现代的学科分析视角。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包括《别样童年》《阡陌独瓣》《静寞夕阳》《留守中国》《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参与式发展规划》等。译校著作包括《遭遇发艘)》《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      潘璐,1981年生于山东省胶州市。2000年起,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学习农村社会学与农村发展研究专业,获发展研究方向管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起,任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讲师,从事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农村留守人口、农村残障人口、农业社会学等,旨在将乡土社会研究与发展研究的视角相结合,探讨中国社会变迁与转型背景下农业、农民与农村的境遇与抗争。

书籍目录:

中译者序

中文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导言:世界农业的趋势与模式

第二章 小农阶级与小农农业

第三章 再小农化:拉丁美洲卡塔考斯的故事

第四章 食品帝国:欧洲帕玛拉特的故事

第五章 小农与企业家:重访帕尔马

第六章 农村发展:欧洲的再小农化

第七章 更高层次的自主性:地区合作社的故事

第八章 可控性:地球牛的故事

第九章 帝国、食品与农业

第十章 小农原则

注释

参考文献

术语表

人名表

内容摘要:

《新小农阶级:帝国和全球化时代为了自主性和可持续性的斗争》探讨了在全球化时代,尤其是在农业市场和食品工业中小农阶级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它指出,小农境地的特征是为追求自主性而进行斗争,并创建和开发一个自我控制的资源库,以实王觅可持续发展。在此方面,小农农业与企业农业和公司农业有着本质的区别。
  作者坚定地指出,小农阶级远没有衰落或消亡。恰恰相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经历着复杂而又富于变化的再小农化过程。作者通过横跨30年时空的研究,为农业与农村发展过程提供了独创性的、发人深省的洞察。《新小农阶级:帝国和全球化时代为了自主性和可持续性的斗争》的学术对话涵盖农民研究、发展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新制度经济学和最近兴起的关于“帝国”的论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新小农阶级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9750032
如需购买下载《新小农阶级》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新小农阶级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3.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01 的主题关于 农民阶级-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