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之殇
代码之殇封面图

代码之殇

(美) 布莱什纳 (Brechner,E.) ,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59.0

书籍简介:

本书以一位微软内部人士的视角,揭示了关于软件编码、软件测试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者文笔犀利,见解独到,对软件行业内的很多常见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并提供了最佳实践。本书是作者对过去在软件行业6个不同的公司、30余年的工作经验的一次总结,共收录了91个栏目。根据主题的不同,本书所有栏目共分为10章。第1章讨论如何通过管理风险、范围和沟通来保障项目能够按时完成。第2章介绍了消除经验主义的大量过程改进的方法与技巧。第3章讨论了消除无谓的低效率的策略。第4章主要讨论了开发者与其他工种的关系。第5章重点阐释了软件质量问题。第6章解析了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错综复杂的本性。第7章探讨了如何规划职业生涯。第8章探讨了工作与生活中存在的缺点的原因与纠正措施。第9章讨论了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第10章分析了如何成功运转一个软件业务所面临的挑战。

作者介绍:

Eric Brechner,微软公司“卓越开发”部门总监,在软件行业拥有超过30年的经验积累。他曾担任过开发部门负责人、开发部经理、开发部总裁等工作,曾在Bank Leumi、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GRAFTEK、Silicon Graphics、Boeing等公司从事职业程序员生涯,后加入微软公司。他从2001年开始为微软公司员工写“Hard Code”栏目。自那以后,其观点栏目在微软内部成千上万的软件开发者之间,激起了无休无止的关于最佳实践的讨论——如今,这些观点走出了微软,走向了整个开发社区。

书籍目录:

本书赞誉

译者序

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项目管理失当

2001年6月1日:“开发时间表、飞猪和其他幻想”

2001年10月1日:“竭尽所能,再论开发时间表”

2002年5月1日:“我们还开心吗?分诊的乐趣”

2004年12月1日:“向死亡进军”

2005年10月1日:“揭露真相”

2008年9月1日:“我得估算一下”

2009年5月1日:“一切从产品开始”

2009年9月1日:“按计划行事”

2010年5月1日:“敏捷的团队合作”

第2章 过程改进,没有灵丹妙药

2002年9月2日:“六西格玛?饶了我吧!”

2004年10月1日:“精益:比五香熏牛肉还好”

2005年4月1日:“客户不满”

2006年3月1日:“敏捷子弹”

2007年10月1日:“你怎么度量你自己?”

2010年10月1日:“有我呢。”

2010年11月1日:“我在缠着你吗?Bug报告。”

2010年12月1日:“生产第一”

2011年2月1日:“周期长度--生产力的老生常谈”

第3章 根除低下的效率

2001年7月1日:“迟到的规范书:生活现实或先天不足”

2002年6月1日:“闲置人手”

2004年6月1日:“我们开会的时候”

2006年7月1日:“停止写规范书,跟功能小组呆在一起”

2007年2月1日:“糟糕的规范书:该指责谁?”

2008年2月1日:“路漫漫,其修远--分布式开发”

2008年12月1日:“伪优化”

2009年4月1日:“世界,尽在掌握”

2011年4月1日:“你必须做个决定”

第4章 跨越工种

2002年4月1日:“现代临时夫妇?开发与测试”

2004年7月1日:“感觉性急--测试者的角色”

2005年5月1日:“模糊逻辑--君子之道”

2005年11月1日:“废除工种--有什么理由搞专业化?”

2009年1月1日:“持续工程的鬼话”

2011年5月1日:“测试不该不受尊重”

第5章 软件质量不是梦

2002年3月1日:“你对你的安全放心吗”

2002年11月1日:“牛肉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要质量”

2004年4月1日:“软件发展之路--从手工艺到工程”

2005年7月1日:“复审一下这个--审查”

2006年10月1日:“对质量的大胆预测”

2008年5月1日:“碰撞测试:恢复”

2008年10月1日:“盯紧标称”

第6章 有时间就做软件设计

2001年9月1日:“错误处理的灾难”

2002年2月1日:“太多的厨师弄馊了一锅好汤--唯一权威”

2004年5月1日:“通过设计解决”

2006年2月1日:“质量的另一面--设计师和架构师”

2006年8月1日:“美妙隔离--更好的设计”

2007年11月1日:“软件性能:你在等什么?”

2008年4月1日:“为您效劳”

2008年8月1日:“我的试验成功了!(原型设计)”

2009年2月1日:“绿野中长满蛆了”

第7章 职业生涯历险记

2001年12月1日:“当熟练就是目标”

2002年10月1日:“人生是不公平的--考核曲线”

2006年11月1日:“职业阶段上的角色”

2007年5月1日:“与世界相连”

2007年11月1日:“找个好工作--发现新角色”

2007年12月1日:“要么带头做事,要么唯命是从,要么赶紧离开”

2008年7月1日:“猩猩套装中的机遇”

2010年3月1日:“我是很负责的”

2010年4月1日:“新来的伙计”

2010年6月1日:“升级”

2010年9月1日:“辉煌时代”

2011年1月1日:“个体领导者”

第8章 自我完善

2002年12月1日:“合作还是分道扬镳--协商”

2005年2月1日:“最好学会平衡生活”

2005年6月1日:“有的是时间”

2005年8月1日:“寓利于乐,控制你的上司”

2006年4月1日:“你在跟我讲吗?沟通的基础”

2007年3月1日:“不是公开与诚实那么简单”

2009年3月1日:“我听着呢”

2009年7月1日:“幻灯片”

2009年12月1日:“不要悲观”

2010年8月1日:“我捅娄子了”

2011年3月1日:“你也不赖”

第9章 成为管理者,而不是邪恶的化身

2003年2月1日:“不仅仅是数字--生产力”

2004年9月1日:“面试流程之外”

2004年11月1日:“最难做的工作--绩效不佳者”

2005年9月1日:“随波逐流--人才的保持和流动”

2005年12月1日:“管理我在行”

2006年5月1日:“比较的恶果--病态团队”

2008年3月1日:“必须改变:掌控改变”

2009年6月1日:“奖赏,很难”

2009年10月1日:“招人总是后悔”

2009年11月1日:“管理馊了”

2010年1月1日:“一对一与多对多”

2010年7月1日:“文化冲击”

第10章 微软,你会喜欢它的

2001年11月1日:“我是怎样懂得不再焦虑并爱上重组的”

2005年3月1日:“你的产品单元经理是个游民吗?”

2006年9月1日:“有幸成为Windows的主宰者”

2006年12月1日:“Google:严重的威胁还是糟糕的拼写?”

2007年4月1日:“中年危机”

2008年11月1日:“虚无主义及其他的创新毒药”

2010年2月1日:“我们是功能型的吗?”

术语表

内容摘要:

《代码之殇(原书第2版)》是《代码大全》的姊妹篇,资深软件开发专家30余年工作经验结晶,被誉为“软件行业的财富”,微软公司软件工程师必读之书。它从软件开发流程、技术、方法、项目管理、团队管理、人际沟通等多角度总结出90余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大多数问题可能会给公司或软件项目带来毁灭性灾难),并给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值得所有软件工程师和项目管理者研读。
  《代码之殇(原书第2版)》将这90余个问题分为10章:第1章讨论如何通过管理风险、范围和沟通来保障项目按时完成;第2章介绍消除经验主义的大量过程改进的方法与技巧;第3章讨论消除低效率的策略;第4章主要讨论开发者与其他工种之间的关系;第5章重点阐释软件质量问题;第6章解析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错综复杂的本性;第7章探讨如何规划职业生涯;第8章分析工作与生活中存在的缺点的原因与纠正措施;第9章讨论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第10章分析如何成功应对一个软件业务所面临的挑战。

编辑推荐:

《代码大全》姊妹篇,资深软件开发专家30余年工作经验结晶,微软公司软件工程师必读之书,被誉为“软件行业的财富”
  从软件开发流程、技术、方法、项目管理、团队管理、人际沟通等多角度总结出90余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值得所有软件工程师研读
海报: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代码之殇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华章程序员书库
9787111416821
如需购买下载《代码之殇》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9装帧平装
页数 422 印数 4000

书籍信息归属:

代码之殇是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3.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P311.52 的主题关于 软件开发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