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史
巴史封面图

巴史

余西云,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188.0

书籍简介: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考古,对三峡库区的古代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发掘,积累了大量的考古资料,相关研究也同步开展。本书正是在这些田野考古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三峡地区先秦时期的文化遗存进行全面的梳理,建立起这一地区完整的文化序列;再采用谱系理论,重建这一地区的文化变迁过程,以图恢复完整的巴人历史,对巴文化进行一次寻根之旅。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人类摇篮

第一节 中国人的发祥地

第二节 丰都乐园

第三节 走向峡谷

第四节 社会结构

一、遗址分布

二、社会组织:群落

三、亲族组织:半族

第二章 新石器化

第一节 华南地区的新石器化

一、陶器与稻作的起源

二、彭头山文化

三、皂市下层文化

第二节 城背溪文化

一、城背溪诸遗址的分期

二、峡区的城背溪文化遗存

三、城背溪文化的年代

第三节 楠木园文化

第四节 峡西地区的早期遗存

第五节 三峡地区的新石器化

一、文化谱系

二、稻作农业起源

三、新石器化与环境变迁

四、巴文化的源

第三章 文化高潮

第一节 柳林溪文化

一、遗存分析

二、时空框架

三、文化谱系

第二节 大溪文化

一、遗存分析

二、分期与谱系

第四章 社会复杂化

第一节 屈家岭下层文化的渗透

第二节 西阴文化的南下

第三节 屈家岭上层文化的西进

第四节 石家河文化的浸染

第五节 社会复杂化

第五章 夏文化楔人

第一节 石板巷子类型

一、遗存分析

二、时空框架

三、谱系与文化性质

第二节 中坝文化

一、遗存分析

二、分期与年代

第三节 老关庙文化

一、遗存分析

二、年代与谱系

第四节 中堡岛文化

第五节 成都平原的新石器化与文明化

第六章 蜀文化东进

第一节 朝天嘴文化

一、典型遗存

二、其他遗存分析

三、分期与年代

四、文化谱系

第二节 中坝子文化

一、遗存分析

二、分期与年代

三、文化谱系

第七章 巴文化中兴

第一节 路家河文化

一、遗存分析

二、分期

第二节 石沱文化

第三节 宝山文化

第四节 诸文化的年代

第五节 文化性质与族群

一、路家河文化

二、宝山文化

三、石沱文化

第八章 夔文化突起

第一节 双堰塘文化

一、遗存分析

二、时空框架

三、文化性质

第二节 石地坝文化

一、遗存分析

二、年代

三、文化性质

第九章 楚文化西渐

一、遗存分析

二、分期与年代

三、文化过程

第十章 巴文化转化

第一节 瓦渣地文化

一、遗存分析

二、分期与年代

三、文化性质

第二节 秦代前后的巴文化

一、遗存分析

二、文化过程

三、社会结构

第三节 汉代以后的巴文化

巴人历史年表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人员与文物考古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在全面梳理三峡地区先秦时期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这一地区的时空框架;然后以谱系理论为基础,建立起三峡地区的文化过程。重点讨论了族群认同理论、以巴人为核心的三峡及周边地区古代族群的识别、不同族群之间的互动,初步探讨了三峡地区的社会发展阶段性。《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巴史·以三峡考古为证(戊种第7号)》着重探索了考古遗存作为一个内证系统所具备的写史功能,对学术界以往的巴史研究成果进行了回应与整合。  本书可供从事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的人员及关心三峡工程建设的人十阅读、参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巴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9787030292940
如需购买下载《巴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30 × 21装帧精装
页数 308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巴史是科学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71.34 的主题关于 巴蜀文化-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