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兰德斯的狗
佛兰德斯的狗封面图

佛兰德斯的狗

(英) 奥维达, 著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900.0

书籍简介:

本书为儿童长篇小说,记述了一个年迈老人与外孙孤苦生活中,偶救一个波濒死的大狗而牵出的动魄心灵的故事。

书籍目录:

>>> 《今日美国》2006年度好书 :不存在的女儿佛兰德斯之旅  《佛兰德斯的狗》导读

第一章尼洛和帕奇

第二章男孩的心事

第三章黑白的世界

尾声永远不分离

aDogofFeanden

译后记

阅读分享

附录鲁本斯小传

小村庄、红磨坊、教堂钟楼、佛兰德斯原野、男孩和大狗。在这种环境里,很想读一个温馨的故事。可是,作者却让尼洛和帕奇一起离开了世界。

虽然我在翻译这部作品之前就知道这个结局,初次译到尼洛和帕奇惨死时,还是不忍“杀死”他们,便把这些描写悄悄地跳过去。几天后,我再次打算补译它们,却还是鼓不起勇气。几个月后,当我对译文做最后修订,为保持故事完整,才不得不把它们译出来。然后,我一连数日都在回想故事结局,为尼洛和帕奇感到悲伤。六年前,我在粗译《夏洛的网》时,译到夏洛死亡时,心里也有同样感受,但那次在悲伤中还藏着一点欣慰,这次却截然不同。

尼洛和帕奇竟然都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结局,至今仍然震撼着我。奥维达为何要创作这样悲惨的故事?等到心情稍稍平静,我开始查找有关她的资料。

奥维达(1839 1908),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作家,出生于英国,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英国人。她本名玛丽亚,路易斯’雷米,小时候试读自己名字“路易斯”时,把它错读为“奥维达”,后来即以此为笔名。

奥维达是一个多产女作家,其创作多为浪漫作品,当时受读者欢迎,后来多半被人们遗忘。从1863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在奴役之下》起,她陆续出版过四十多部小说和散文集,其中《双旗之下》最为著名。她也曾为儿童写过故事,除本书之外,还有《两双小木鞋》、《纽伦堡的火炉》等。

奥维达喜爱动物,不但积极保护动物权利,还亲手救助动物,曾经喂养过三十条狗。1871年,她去安特卫普参观,被这个城市和鲁本斯作品所打动。次年,她创作出儿童小说《佛兰德斯的狗》,其副标题是  “一个圣诞故事”。

英国诗人罗伯特.布朗宁凭着儿童诗《哈默林的花衣吹笛人》,让德国哈默林城变成欧洲名城;奥维达则凭着这部作品让尼洛家乡霍布肯变成旅游胜地  单凭这一点,也可以明白各国读者对这个故事有多么喜爱。

奥维达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她为何要创作这部作品。

那么,她又为何要让故事有这样悲惨的结局?照童书惯例,故事主角往往不会死,就算他经历过许多磨难,比如匹诺曹,可最后总会有美好结局呀。当然,即便如此,仍有少数优秀作者敢于把故事主角“杀死”,比如安徒生和E,B,怀特。

但尼洛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夏洛的死因都不一样,因为他有过很多“自救”机会:村民诬蔑他纵火时,他可以辩解;宣布绘画比赛冠军名单时,他可以去查问,房主赶走他时,他可以住到收房时为止,捡到钱包时,他可以让一切误解消除。

然而,作者还是让尼洛死去,甚至也包括帕奇,尽管她要写一个圣诞故事。可同样是圣诞故事,《圣诞颂歌》不是有个美好结局吗,这部作品为何偏要例外?答案就在尼洛那里。

尼洛是一个天才男孩,艺术天赋极高,终日沉浸于艺术世界,他人很难理解。他是穷人的孩子,可贫穷反而给予他善良、倔强的本性。所以,尼洛始终坚信:“贫穷有时是可以选择的,穷人也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让那些对他们说不的人闭上嘴。”很不幸,尼洛生活在对天才持侮辱态度的旧社会。他就像胆敢同风雨对抗的芦苇,越是受到压迫,越要用美好的艺术世界与丑恶的现实世界对抗。当人们对他侮辱达到极点,天才的芦苇只能随梦而去,因为他绝不肯妥协。所以,尼洛的死既是艺术升华,也是作者对现实的控诉。

帕奇的死也出于必然,因为社会对帕奇伤害更大。既然所有友情和温暖来自尼洛,当尼洛对那个社会说不,帕奇也要做相同选择。因此,帕奇与那些愚昧陪葬者不同,他的死不是出于愚忠。帕奇和尼洛之所以要告别那个世界,是因为天才和纯真在那里已经消亡。

总之,这部作品是一出悲剧,它做到了“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比《圣诞颂歌》现实批判力度更强,情节更感人。

不管怎么说,小说毕竟属于虚构,大概这就是奥维达要把它当做圣诞故事的原因,因为它能让儿童在节日里更懂得热爱珍惜生活,学会宽容和尊重他人,不论他是穷是富,是天才还是常人。

与一百多年前相比,社会不知进步了多少。或许,这个悲剧再也不会重演。不过,在被钢筋水泥丛林困扰的都市,在与邻居无事不相往来的公寓楼,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在学校或是公园,我们仍要追求和梦想,彼此还需要宽容和友爱,人与动物仍需和谐相处  不然,这部作品怎能至今还会让我们感动?初次知道这部作品,是在电影台看到同名日本动画片的那一天。从此,每当遇到新朋友,都要问他们是否读过这部动画片的原著,他们却都对我摇头。

当时,我以为这是日本人自己的东西,去年偶然得到原文,才知道它是奥维达一百多年前的创作。然后,我开始查找其中译本,却只找到几个据日本动画片改编的小故事。于是,我打算自己动手翻译,让中国读者读到这部作品。

故事虽然不长,我却几乎用了三个月才译完。四月,刚刚译出草稿,便转入另外的工作。七月,好容易抽出时间,又因写作劳累过度,被迫紧急手术,住院治疗。九月,出院后,才用两个月断续译成。因手术后不能久坐,我经常要趴着甚至跪在椅子上翻译,译得极其艰苦。此后,我又花费很多时间,编写出导读和鲁本斯小传。

与日本同名动画片相比,原著情节虽然简单,但作者的细腻描写和从容不迫的叙述,让作品具有一种视觉艺术无法代替的魅力。不过,因时代限制,作者的文风和某些思想都有我们难以接受的地方。为让作品更贴近读者,我没有完全直译,而是在翻译时稍做改动,增删了某些细节,修改了原著中的几处漏洞。另外,原著仅笼统地分为四章,为便于读者阅读,我把每一章分成几个部分,另外又加上了小标题。这些做法是否得当,还要敬请读者朋友们多多批评。

肖毛2006年10月26日

内容摘要:

  一条灵狗与一个天才少年生死不渝的爱与友谊,许给孩子一份记忆,送给成人一柱光芒,抵御孤独与伤害的力量,成就爱与被爱的体验。被誉为“关于人与狗的第一故事”!本书与《夏洛的网》齐名,是感动一生的经典成长读物,已出版260多种英文版,并4度被拍摄成电影!阿甲、安意如、舒飞谦、匙河、苏七七倾力推荐。传递深邃的爱与同情,缔造永恒的信念与勇气,百年经典、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中小学生的必读书,不论你是否喜欢狗,你都没法绕开这个关于狗的故事,改编动画片名列“100个最经典动画场景”榜首。  尼洛是一个孤儿,和年迈的姥爷一起生活,他们过着穷苦的生活,靠卖牛奶为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收养了一只被虐待的大狗帕奇,尼洛与大狗的感人故事从此展开。  为了帮助这一家人,帕奇每天替他们拉车,跟尼洛一起进城。尼洛虽然贫穷,却拥有惊人的艺术天赋,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鲁本斯那样的大画家。尼洛深深地爱着一个美丽的女孩阿洛伊斯,她的父亲是全村最富有的人,不愿意女儿跟他这样的穷小子在一起。自尊的尼洛从此尽量远离阿洛伊斯,经常躲在一间小棚子里精心创作他最好的作品,准备在十二月参加安待卫普城举办的少年绘画比赛,拿到比赛的冠军。  然而,厄运却接连不断;姥爷一病不起,日子变得越发艰难,而村里又发生了火灾,全村的人居然都怀疑尼洛是纵火犯;姥爷在贫困交加的风雪夜撒手而去,因为没有钱交房租,房东勒令尼洛搬出赖以栖身的小屋。  在圣诞节的前夕,只有老迈的帕奇和他不离不弃,绝望地在街头流浪……作者简介:  奥维达(1839-1908),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女作家。生于英格兰,在巴黎长大,成年后移居伦敦。在英国,她开始写小说,并获得巨大成功。1871年,奥维达从英国来到佛兰德斯的安特卫普参观,为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所震撼、于是在第二年写出了在西方世界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  《佛兰德斯的狗》。奥维达非常喜欢动物,总是积极地保护动物权益,她救助过很多动物,曾经喂养过30条狗。假如没有这些经历,她就不会把《佛兰德斯的狗》中的帕奇写得那么真实感人,令无数读者感动落泪。奥维达是一个多产的女作家,从1863年出版第一部小说起,陆续出版过40多部小说和散文集。她为儿童写的故事虽然不多,却为她赢得了永恒的名声,至今仍广为流传。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佛兰德斯的狗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0208786
如需购买下载《佛兰德斯的狗》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90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佛兰德斯的狗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61.84 的主题关于 儿童文学-长篇小说-英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