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
汉娜·阿伦特封面图

汉娜·阿伦特

王寅丽,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6.0

书籍简介:

本书从阿伦特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开始,围绕“行动”、“公共领域”、“世界”等概念展开对阿伦特政治存在论和现象学的分析。通过分析其晚期著作《精神生活》,表明其思考路径的转变,总之,哲学与政治之争贯穿阿伦特思考的一生。

书籍目录:

序言

导言在哲学与政治之间的阿伦特

一、反思极权主义

二、哲学和政治的关系

第一章“积极生活”与“沉思生活”:阿伦特对传统政治哲学的批判

一、城邦政治中两种生活的统一

(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二)言和行的统一

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种生活方式的对立

(一)柏拉图:真理和意见的对立

(二)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影响

(三)基督教的反政治性

三、现代的思与行

(一)科学革命与“制造”观念的产生

(二)制造:从自然到历史

(三)历史:“不朽”和“过程”

四、政治哲学何以可能?

第二章阿伦特的政治存在论

一、行动和公共领域

(一)劳动、工作和行动的现象学考察

(二)自然和世界

(三)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

(四)自由和权力

二、对阿伦特基本概念的比较性检视

(一)马克思:劳动和工作

(二)海德格尔:制作和行动

(三)女权主义: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

三、世界的失落与重建

(一)行动和世界的关系

(二)世界异化

(三)两种权威,两个传统

(四)公民文化和教育

四、反思美国革命

(一)社会问题

(二)宪政主义

(三)政治权威的重建

第三章精神生活的政治意义

一、无思想的“平庸恶”

(一)“回到哲学去”

(二)“根本恶”和“平庸恶”

二、思考活动及其政治意义

(一)精神生活的规定

(二)在时间中的思考

(三)真理和意义

(四)苏格拉底的典范及问题

三、判断的政治意义

(一)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

(二)康德的审美判断

(三)回到旁观者的判断

结语:当代政治哲学中的阿伦特

一、共和主义的复兴

(一)对“共和国”的本体论重构

(二)公民德性

(三)宪政自由

二、政治哲学的界限

(一)政治思考的非知识化

(二)传统断裂的承当

(三)后现代的政治责任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在研究阿伦特时虽然重点是阐释阿伦特本人的观点,但作者没有回避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问题。她既把阿伦特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严格区分开来,揭露了阿伦特对马克思主义的扭曲(例如对马克思的劳动概念的扭曲),又不对之简单否定,甚至还指出了阿伦特在批判“现代性”等问题上与马克思的共同之处。  汉娜.阿伦特从反思极权主义出发,认识到在哲学和政治之间,在人作为思想的存在和行动的存在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传统哲学家出于对绝对真理的渴望和对个别意见的轻视,把政治活动贬低为工具性行为,政治哲学因此始终是关于政治的一套“哲学”理论而不是对政治本身之所是的思考。本书先论述了阿伦特对西方传统哲学“拒绝政治”的批判,随后分析她本人的政治存在论和现象学,最后探讨她晚年为何要“回到哲学去”,从而表明“哲学与政治之争”的问题如何贯穿于她一生的思想。【作者简介】  王寅丽,女,1974年生,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政治哲学、女性主义。出版著作《鄂兰》(台北扬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译著《当代法国哲学》(新星出版社,2007年)。本书属于作者独立承担的2005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的研究成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汉娜·阿伦特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08083059
如需购买下载《汉娜·阿伦特》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汉娜·阿伦特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516.59 的主题关于 阿伦特,H(1906~1975)-哲学思想-思想评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