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与民俗
易学与民俗封面图

易学与民俗

刘道超, 著

出版社:中国书店

年代:2007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易经》根源于占卜民俗,民俗实践易道。本书以易学为思维背景,通过巫术民俗、择吉民俗、生产民俗、商贸理财民俗、风水民俗、婚姻民俗、岁时民俗、禁忌民俗等内容,论述我国民俗中蕴含的易学内容,及易学对民俗的影响关系。

作者介绍:

刘道超,1955年生,广西柳州市人。1978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历史学学士及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执教。现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俗文化与客家文化。已出版《择吉与中国文化》、《中国善恶报应习俗》、《神秘的择吉》等专著;合著有《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古籍整理,有《协纪辨方书注评》(上下册)、《奇门遁甲注评》等。发表《论禁忌习俗》等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2004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择吉与中国文化》一书,2005-2006连续两年入选由文化部、财政部两部联合主持的“送书下乡工程”优秀图书,获得极好的学术效果和社会效果。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一、《易经》根源于民俗

(一)《易经》源于上古占卜习俗

(二)《易传》是先秦民俗精神的概括与升华

二、民俗实践易道

(一)“天人合一”与中国民俗之敬天顺时

(二)“生生不息”与中国民俗之魂

(三)阴阳交感循环变易与中国民俗之生存智慧

第二章 积极进取,以驾驭自然为目的的巫术民俗

一、《易》源于巫而高于巫

二、自信心的激励机制:占卜习俗

三、“同声相应”与交感巫术

四、气运动的轨迹:神秘的符篆

五、“夜哭郎”与咒语巫术

六、五行生克制化与反抗巫术

七、建筑民俗中的制化巫术

第三章 协乎五纪辨乎五方的择吉民俗以舛

一、顺天行事,择吉由生

(一)择吉之定义与特征

(二)易学与择吉,形同兄弟实为母子

二、理论驳杂,易学为宗

(一)援易入术,作为择吉理论基础

(二)依据易理,完善原有择吉理论

(三)根据易理,新创择吉理论体系

三、神煞怪异,不违易理

(一)直接源自易卦易理的择吉神煞

(二)根据阴阳易理而创造的择吉神煞

(三)源非阴阳易理而实相通的择吉神煞

(四)纷纷神煞,归于易理

四、择吉方法众多,无出阴阳

(一)总纲:天星、地理与年命三全齐美

(二)制煞、化煞要法

五、择吉之旨,协纪辨方

第四章 依时而作的生产民俗.

一、动静不失其时的农耕民俗

二、合乎天时、不妨农事的田狩古俗

三、顺乎天时、尽乎物理的伐木民俗

四、善用事物生克特性的种植习俗

五、巧用事物生克特性的渔猎习俗

六、以母仓为吉的种植择日习俗

七、忌九焦九坎的种莳禁忌习俗

八、生产经营中忌讳女性的习俗

第五章 取之有道的百工商贸理财民俗

一、三百六十行财源似水

二、度量衡器生于天道

三、开市经营求合“天愿”

四、庸俗之中有易道的求财理财习俗

五、利市仙官

第六章 人天和谐的风水民俗

第七章 生生不息的婚姻民俗

第八章 张驰有度的风时民俗

第九章 尊重自然、珍惜生命的禁忌民俗

后记

内容摘要:

民俗曾长期被视为“下位层次文化”而被忽视,近年来虽大有改观,但对民俗文化深层次的发掘研究仍然不够。本书以易学易理为导航之明灯,指出民俗是孕育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巍巍雪山和莽莽森林;同时又是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精神的忠实传播者和实践者。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因为以民俗为依托,有了民俗的支持,才得以“生生不息”数千年延绵不辍,光辉灿烂,并且至今依然生机勃勃。《周易》与民俗,正如太极之两极,一动一静,一虚一实,互缠互抱,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之巍峨大厦。
本书指出,民俗是“俗”的,同时又是“雅”的;民俗是俗中有雅,“至俗”之中体现着“至雅”;雅俗交融。不仅如此,民俗之中还蕴含着《周易》所揭示的大智大慧……
本书的发明发现及给人之启发处颇多。

编辑推荐: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之源。
◎《周易》是人类轴心期唯一的由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图书,它的内容和形式独特而神秘。
◎《易经》、《易传》、“易学”代表着中华文化进程的三步曲,它标志着从巫术文化到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
◎正是易学文化源头活水的滋润,形成了中国历代科学与人文的叶茂枝繁。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易学与民俗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易学文化丛书
9787806633410
如需购买下载《易学与民俗》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书店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易学与民俗是中国书店于2008.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21.5 ,K892 的主题关于 周易-关系-风俗习惯-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