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天骄
武林天骄封面图

武林天骄

孙豹隐,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8.0

书籍简介:

本书以故事、历史的形式吟诵武林大德,努力还原中华武术文化德精髓。该书讲述了清朝光绪末年,江南柳河小镇德武林世家子弟纪天泉,专心习武,广结名流,发扬中华武术。

书籍目录:

序(陈忠实)

武林天骄

后记

前言

偶尔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于光远先生写的《我的少年侠客梦》一文,才知道这位当代中国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竟是那般如痴如迷地追捧武侠与武侠小说,以至于他“已经成为”或者至少“将要成为”一名“少年侠客”,并且身体力行,早在1927年刚上初中时便写出了一篇武侠小说《白玉马》。我对武术了解不多,可喜欢看有关武术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大片,也有一些会武术、懂武术文化的朋友,孙君豹隐便是其中的一个。

豹隐老弟的身份当是长期从事文化管理工作的官员兼资深文艺评论家,然而他自小酷爱武术,又堪称深得武术之三昧的练家子、研究者。在文友相聚闲聊之际,他有时免不了扯上几句相关武术之人与事。什么“《墨子.非儒》记载,鲁国的季孙氏与别人发生斗殴,双方打得不可开交,在这紧要关头,孔子前来劝架,凭其勇力托开城门,把季孙氏放走”;什么“李白‘好剑术’(《与韩荆州书》),‘起舞拂长剑,入座皆扬眉’(《酬崔王郎中》)”;什么“杜甫自幼喜‘剑器舞’,五岁时便兴致勃勃地观看公孙大娘的舞剑器神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还有孙中山为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会”慨然撰文,“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推而言之,则吾民族所以致力于世界和平之基础”(《精武本纪》);毛泽东读《水浒传》第九回,评论精辟,用语传神:“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连唤了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向武术家李尧成学了“八仙庆寿剑”之后,取其形,舍其劲,并融会了刀、锏等兵器的某些使法,化成了一套精美的剑舞,在《霸王别姬》中把虞姬那种生离死别,又强颜欢笑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单是华罗庚教授,许多著名科学家,如世界微分几何的首席权威陈省身教授、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都是武侠小说迷……坦言之,豹隐老弟讲述的这些新鲜趣事,往往惹得大伙对武林、武侠、武术文化平添几分兴趣与神秘,还真有些振人眉宇、爽人胸怀、荡人心绪、怡人性情哩。

近来豹隐老弟调动自己在武术文化研究方面的多重积累,发挥自身深厚的文字功底的优势,在积极撰写文艺评论文章为他人鼓与呼的同时,努力在文学创作的海洋里游弋,将往日零散的武林故事、文化丛谈加以提炼集中、编织浓缩,以文学典型化的笔力,写出了别树一帜的小说《武林天骄》,自然是值得欢迎和祝贺的事情。

文学创作海阔天空,多种风格异彩纷飞。初读《武林天骄》,我觉得这本书一个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在于:作者完全遵循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塑造一个真实、丰满的武林一代天骄之艺术形象,弘扬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哲理,带给人们诸多武术文化与生命对话的东西,释放着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自强不息的精神,完成了一部具有严格文学品位的文学作品之艺术使命。在眼下所谓传统武侠小说的习惯写法还占据此类题材主流地位的时候,豹隐此作趟开了一条创作的新路。至于小说在营造雅俗共赏之艺术氛围、充盈可读性等多个方面的成功探索和优长之处,当然也是显而易见、可圈可点的。不过,这应当留给读者去品评、去议论,我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是为序。

后记

中国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门类繁多的武侠小说声誉鹊起。它们凭借对武侠神功奇技作惊人的夸张描述,在不同时期都曾撞上大红大紫的运道,成为书坛上一道极为流行的风景。然而,不论它们情节描述多么曲折,打斗如何紧张,功法如何稀奇古怪、抢人眼球,说到底,毕竟是在讲述一种“成人的童话”。“童话”里的那种秘籍、神功、奇招、绝阵,均是玄幻之物,既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衍生存在,又在冷酷的对峙中被洋枪洋炮打得魂飞梦断。同时这些作品一般也缺少对武术文化内涵的精到诠释,鲜见那种在世界文化的交融中永葆青春的生机。一旦读者们以清醒的思维、睿智的目光进行阅读,便难免会感到不满足甚至失望,进而渐趋远行离之了。近年来,武侠类小说(哪怕是极名家的作品)的阅读率大幅度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写《武林天骄》的初衷,旨在一反所谓传统武侠小说的习惯写法,也无意去追随网络玄幻小说的脚步,而是基本遵循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努力还原中华武术所能达到的技能高度之原貌,张扬中华武术可能出现过的一代天骄之真实人生。从主人公身上集中透视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哲理,释放出中华武功的流光溢彩,传递出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吟诵出崇尚武德的境界修养,从而带给人们一些武术文化与生命对话的东西,吹奏出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这么说,书中主人公纪天泉所学武术以及所达到的高度,几乎完全是真实的。其练武与打擂的场面也全然是武术精髓形象的再现与折射,而未有一丝夸张。其绝妙凌厉的动作图景后面,蕴涵着深邃的文化元素与哲学要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武林天骄》足以成为武术教科书的辅助教材,这一点,行内人士庶几不会提出异议。

由于影视传媒的巨大推动力,促使武术文化获得了颇为广阔的空间。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托举”,又催生出武术文化诸多容易被褊狭理解之歧义。读一读《武林天骄》,在审美的愉悦之余,则能使读者,特别是青睐中华武术或对中华武术多少有点兴趣的读者对中华武术及武术文化的本性、真谛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和定位,为欣赏武打类影视剧提供一个科学的参照系,对呼声甚高的武术全面进军奥运会,从舆论上引发一些具有积极推进意义的思考。

当然,《武林天骄》是小说,是文艺作品,因此,书中也追捧打斗场面的真实延伸,富有观赏性、可读性;重视情节的曲折生动、扣人心弦,在精彩的故事中寄寓道理;讲究思想的启迪由艺术的感染中活脱出来。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另外,书中着意虚构了纪天泉同两位佳丽之间真挚、哀婉、凄美的爱情故事,这并非是“戏不够、情来凑”的产物,也并非欲调动“三角恋”的葱花花、油点点来招徕读者,而是昊昊武林实实在在隐存着爱,声声呐喊呼唤着爱呀。

这本小书基本的读者会是追索武魂的群体?爱好文学的青年?抑或热爱武术又喜欢读书的各年龄段人士?我希望,除去通常意义上的读者,能够有一些对武术文化、对武术打斗的奥秘感兴趣的朋友,更加喜欢它。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热情为本书作序;同时,对出版社领导的厚爱以及责任编辑的辛勤劳动表示诚挚的谢意。

孙豹隐丁亥年春日于西安云楼

内容摘要:

  这是本武侠小说,但又一反传统武侠小说的习惯写法,也不盲目追随网络玄幻小说的脚步,而是以故事、以历史的形式吟颂武林大德,力图还原中华武术所能达到的技能高度之原貌。文中所有高妙武功都可在现实中得到完整复制。  清光绪年末,江南柳河小镇的武林世家子弟纪天泉,专心习武,广结名流,欲发扬中华武术之精义。柳河洋商会会长、日本人酒井太郎,因祖上曾在明朝时掠扰过中国沿海一带,被戚家军打得大败,便发誓要与中国武林争个高下。他以经商为幌子,网罗亡命之徒,欲利用所谓“中日擂台大赛”之机嚣扬日本武士道之风。在以纪天泉为首的中国武林的虎虎气势前,酒井太郎一伙终致惨败,中华武林精神得以弘扬。作者简介:  孙豹隐,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blog)会员、国家文化部文学艺术专家委员会成员。已出版《武林奇谭》、《搏击艺术论》、《艺文论评录》、《灯下文谭》、《乱花流霞》等20余种著作。担任多部荣获全国大奖的电影、电视剧、戏剧的总策划、艺术总监,所写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及省、部级30余项奖。曾赴德国、荷兰、法国、日本、希腊、印度、美国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武林天骄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08072725
如需购买下载《武林天骄》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250

书籍信息归属:

武林天骄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