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
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封面图

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

杨舰, 戴吾三, 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5

定价:

书籍简介:

本书收有论文和重要史料30余篇,围绕“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主题,研究探讨清华大学在创建、发展不同阶段中的学科建设和人物贡献,探讨这些学科和人物对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在已出版的众多关于清华校史和人物的书籍中,本书是第一次从近现代科技在中国这一视角去探索和阐释清华发展及其贡献的读物,既注重相关史料价值,又强调思想观点与研究方法的创新,是我国科技史、科学文化研究者、大学教育工作者及清华校友了解这一课题的理想读物。

书籍目录:

清华大学的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史料·研究 中国科学社与清华 二三十年代清华物理系教学记略 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建 吴有训与康普顿效应 N.维纳在清华大学与中国最早计算机研究 华郭德在清华大学 熊大缜与中国第一张红外照片 梅贻琦对中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的贡献 汤佩松和王竹溪关于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的合作研究及其启示 清华大学聘华罗庚为数学系主任始末 陈寅恪先生的科学史研究 清华国学院时期梁启超构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解析 梁思成与清代《工程做法则例》研究

清华大学的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史料·研究 中国科学社与清华 二三十年代清华物理系教学记略 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建 吴有训与康普顿效应 N.维纳在清华大学与中国最早计算机研究 华郭德在清华大学 熊大缜与中国第一张红外照片 梅贻琦对中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的贡献 汤佩松和王竹溪关于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的合作研究及其启示 清华大学聘华罗庚为数学系主任始末 陈寅恪先生的科学史研究 清华国学院时期梁启超构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解析 梁思成与清代《工程做法则例》研究 周培源与相对论:清华时期的学习与研究 张子高与中国古代化学史研究 刘仙洲与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发明史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的清华大学农研所 从半导体教研组到微电子学研究所 论清华大学创建核研院的战略目标与技术思想回忆·访谈 协助清华创始航空工程研究经过 回顾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 我的父亲周培源与清华大学 清华与中国第一枚火箭 一项被埋没了的重大发明 回顾留苏经历和清华半导体专业的创建 《科学技术史讲义》编著前后其他 国际交流和学术繁荣——清华初期科学教育史的启示 从中国工程发明史编辑委员会到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 新时期新技史教学与研究在清华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了近年来由清华大学和海内外学者撰写的科技史研究论文和部分访谈、回忆,从不同视角揭示了清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背景下的成长发展及其对中国科技进步所做的贡献。内容可供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科技史的专家学者参考,同时也是关心清华和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广大读者的理想读物。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2120148
《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5.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44-53 的主题关于 清华大学-科学研究事业-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