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眼
打眼封面图

打眼

白明, 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8

书籍简介:

本书是作者白明继其畅销书《打眼》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书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古玉器、唐三彩、古书画、旧钞票等的“作假”、“设局”内幕,并通过复杂的故事情节,揭示出人性的善恶美丑。

书籍目录:

引子续写“打眼”再说“心魔”

一、梦碎有痕痛我半生

二、玉碎

三、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巧的瓷器会“唱歌”

四、“秦琼卖马”

五、我用青春“赌”翡翠

六、“绿色造假”再话汝窑

七、“古画儿”惹来的一段“风花雪月”

八、老票老票,寻死上吊

九、W大姐摔匾

十、“不朽”的青花瓷

后记“薛平贵情结”我用“打眼”看“捡漏儿”

网友热评

前言

拙作前一本《打眼》出版以后,承蒙藏友们的认可以及媒体的厚爱,也算是小的溜儿“火”了一把,实乃我意料之外的事情。

原以为,《打眼》的话题是写文玩界个别商家“玩窜儿”(用假货设套骗人)以及诸多收藏爱好者因贪心而上当的糗事,不成想被“关注”了。因为我是既揭了自家的“秃疮疤儿”,又给别人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自认为弄不好就成“众矢之的”了,于是疑心生暗鬼,真害怕哪天因为背着老婆跟某人“拍拖”而忘了钟点儿回家晚了,半道上挨一板儿砖……咳看来我太低估了造假者的觉悟,太拿自己当事儿了。其实你是谁呀?以为自己是一把“葱花儿”,谁拿你“炝锅”呀?

所以事先声明:如果某天夜半在我们家楼底下拐弯抹角的黑暗处,我真被人用砖头给“花”了,绝对与收藏界无关,八成是我那亲爱的所为,这案子大概应该属于“情殇”的范畴吧?故今在此留个线索,省得日后查起来“死无对证”。

至于我为什么要“续写打眼”,的确是有朋友“哭着喊着”说前一本书看了不过瘾!是嫌我倒霉“倒”得不够而不过瘾,还是因为我没把收藏界让人“打眼”的糗事儿给抖搂干净而不过瘾?我就讲不清楚了。我在上本书的一开头曾说过:文玩收藏界,“捡漏”的事儿是少之又少的,比飞机失事还“难”,而“打眼”的悲剧则是每分钟都会发生。没有赝品就没有文玩,没有“打眼”就没有收藏,在某种意义上,这似乎已经是个“买马配鞍子”的事儿了。所以,要把“打眼”的事例都给抖搂干净,您说咱谁有这个本事?其实没人有“这个本事”。但是,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接着给大伙连逗乐带提醒,兴许还有点能说的事儿。

您比方说前几天吧,有一位“海归”找我,手里捧着个笔记本电脑,激动得不得了。

“得着什么喜帖子啦,您这么高兴?”

“知道美国如今正闹‘次贷危机’吗?”

“略有耳闻,那您也犯不上这么高兴呀?”

“让我高兴的是,美国那边儿有人撑不下去,开始变卖古玩啦!”

说话间这主儿就双手颤抖着打开笔记本电脑,于是页面上陆续显示出了几十张关于“古玩”的图片。

我问他:“您都给买下啦?”

回答:“买下了一部分,劳驾您给看一眼,如果值当的话,回去我准备全部拿下!”

我说:“美国闹的‘次贷危机’到底是怎么一回子事儿?我不是搞金融的,还真弄不大明白。但我敢肯定,您电脑上的这些玩意儿大部分都是从北京地摊儿上运过去的。要是都让您给包圆儿了,估计你们家比美国的‘次贷危机’还要惨!”

“不会吧?这可是我在唐人街上买的!”

“唐人街上就不‘闹鬼’啦?”

那人就愤愤地把笔记本电脑合上,特不高兴且又轻蔑地说:“你没怎么出过远门吧?有机会多出去看看,那大干世界精彩得很哩!”

得饶着他不远万里地买了“瞎活”(假货),还落一个我是“缠小脚儿的新媳妇走不了远道儿也没见过世面”。您瞧见没有?这又是一个“着”了“心魔”的,而且这爷们儿来自“大洋彼岸”!

今儿个豁出去了,《打眼》之二的“开头”,还是从我自己的故事说起吧……

后记

“薛平贵情结”我用“打眼”看“捡漏儿”

说来惭愧,这两年我没干什么正经事儿,连收集“瓷片儿”的心思都没了,净忙着白话《打眼》呢。我诚心诚意地说一句:凡涉及“打眼”故事,若字里行间“冒犯”了谁,确属无意,我在这儿给您赔不是了……

其实早有人“提醒”过我:少说“打眼”的事儿吧,是你自己没知识,方才被“打”了“眼”。有些是“屁股”都能想明白的问题,您的脑子却“转”不过弯儿来。这能怪谁呢?甚至都怪不得造假者。言外之意就是“活该”!但我还是接着完成了这第二部《打眼》,因为我觉得凡是在古玩收藏上被“打眼”的人,可不一定没“知识”,只是在文玩存世品的概率上,或许稍微缺了那么一丁点儿“常识”。

有朋友问,现在不少作品开始讲“捡漏儿”了,是不是对着您“打眼”来的?您敢用“打眼”PK“捡漏儿”吗?

干吗要PK呀?其实彼此说的是一回事儿。“打眼”和“捡漏儿”如今就是“亲哥俩”!

此话怎讲?

您看啊如果我在您手里“捡漏儿”了,那就是您“打眼”了。如果您从我的手里“捡漏儿”了,那就是我“打眼”了。反正咱俩得有一个人倒霉上当!这不还是在说“打眼”吗?且“打眼”之事,绝不仅仅就存在于古玩收藏领域……

那就当前的收藏热潮来看,人们是喜欢谈“打眼”还是喜欢说“捡漏儿”呢?

甭问肯定是“捡漏儿”呗!道理很简单,“天上掉馅儿饼,转眼富家翁”的美事儿谁都想摊上,我也不例外。这就好像民国年间,为什么满街筒子,包括拉洋车的都好听、好唱一出叫《红鬃烈马》(其中包括“彩楼配”、“平贵别窑”、“武家坡”、“大蹬殿”四折)的京戏。因为它讲的是穷小子薛平贵与相府千金王宝钏的离奇故事。这薛平贵何许人也?您一听王宝钏的唱词儿就全都明白了:

大姐许配苏元帅,

二姐许配魏左参。

唯有女儿(我的)命运苦,

彩球单打平贵男。

先前道他是个花郎汉,

到如今端端正正正正端端,

驾座在金銮。

您听清楚了吧?薛平贵从一个花儿乞丐,平步青云就当皇上了。这是什么?这是老百姓怀揣着的“富贵梦”,我把它称作男人的“薛平贵情结”。这应该是最馋人的“漏儿”了吧?其实拉洋车的知道自己当不了皇上,但你不能阻止他做个当皇上的“梦”,这是他的乐子。同样,古玩收藏如今虽然已经是无“漏儿”可“捡”了,但你阻止不了大家伙儿做做“捡漏儿”的“梦”,这也是古玩圈儿里的乐子。因为,但凡是“捡漏儿”的故事,看着听着想着……都过瘾!

“打眼”就不价了,自古以来没人乐意当个事儿说,都是“藏着掖着”的把倒霉给扔到“床底下”,眼不见为净。当然就没有“捡漏儿”的事儿那么“见人上喜”。

我不反对谈论“捡漏儿”,但若把“捡漏儿”的情节夸大和神化,我担心会不会又有一批奔着“捡漏儿”去“打眼”的爷们儿赤膊上阵了呢?

再者说,假如一件文玩值三千,您花一千五给买下了,这不叫“捡漏儿”,这叫“减价儿”。而真正捡到“大漏儿”的人,恐怕就“不言语”了。试想,真花三百块钱买了件价值三百万的宝贝,您还敢“说出来”吗?让“卖家”知道了,不找你玩儿命来才怪呢。由此看来,所谓“捡漏儿”者,实际上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偶然形成的“非公平性交易”,它不具备“普遍性”。

至于那个“薛平贵情结”的梦想,您该揣着就揣着吧,这是生活的“滋味”,是爷们儿的“乐子”而已!

白明

2008年12月写于“睦明唐”

内容摘要:

  《打眼2古玩做局的那些事儿》分为12章,白明依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收藏行业中的秘闻趣事娓娓道来。正如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的评价:“防止打眼,戒贪极其必要,其次才是努力认真地学习各类知识。”从这点上讲,《打眼2》与其前著一样,其重要性超过了任何一本指导收藏的专业书籍,它们在讲述上当的故事的同时,也揭示出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道理。从这点看,此书的内涵、哲理,已经超越了文物收藏本身,而直指人性、道德等深刻的层面,无疑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收藏有道,打眼无间。  十个“打眼”故事,讲收藏界“十面埋伏”  一句“戒贪”箴言,品人世间“百味事态”  长期以来,古玩收藏的书籍多为“品鉴”之类,鲜有关于因“打眼”而买假上当的“反面教材”。出身于古玩世家,浸淫古瓷文化近30年的收藏家白明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把自己和身边人收藏经历中打眼的遭遇收集成系列。  本书依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作者收藏经历中的秘闻趣事娓娓道来,如讲述制贩假三彩马的“秦琼卖马”、介绍假黄花梨骗局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揭示设套骗人的“再说掏老宅子:张学良秘书的收藏等,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正如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的评价:“防止打眼,戒贪极其必要,其次才是努力认真地学习各类知识。”从这点上讲,《打眼2》与其前著一样,其重要性超过了任何一本指导收藏的专业书籍,它们在讲述上当的故事的同时,也揭示出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道理。从这点看,此书的内涵、哲理,已经超越了文物收藏本身,而直指人性、道德等深刻的层面,无疑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打眼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00073522
如需购买下载《打眼》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0

书籍信息归属:

打眼是北京出版社于2009.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8 的主题关于 故事-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