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封面图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汪红驹,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3

定价:

书籍简介:

本书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理论与实务研究。

作者介绍:

汪红驹,男,1970年4月生,经济学博士,目前在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从事研究工作。曾在《财政研究》、《财贸经济》、《财经研究》、《世界经济》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目前正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改革的数量关系及对策研究”。

书籍目录:

导言0.1 问题的提出0.2 概念说明0.3 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逻辑思路0.4 本书的研究范围0.5 本书的研究方法0.6 全书框架和基本结论第1章 总供给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2章 总需求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3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4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5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6章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7章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8章 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导言0.1 问题的提出0.2 概念说明0.3 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逻辑思路0.4 本书的研究范围0.5 本书的研究方法0.6 全书框架和基本结论第1章 总供给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2章 总需求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3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4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5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6章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7章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8章 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9章 中内银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10章 货币政策规则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货币政策效应是个复杂而且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相关文献对此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本书作者在已掌握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的制度约束,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变化。本书通过大量实证分析,探讨了总供给曲线的不确定性、总需求的低利率弹性、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中央银行独立性不强、货币政策多目标约束、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失效、货币政策规则不确定等诸多方面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本书在总供给曲线对货币政策操作的指导意义、通货膨胀目标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和实际操作困难、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衡量、中国基础货币规则和再贷款利率规则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并主张实行具有预防性和前瞻性的谨慎货币政策。

编辑推荐:

近十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越来越多地被授予在财政、金融领域内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在宏观层面,财政货币管理部门的政策中越来越多地体现出经济学家们的思想精华。在微观层面,金融税收理论已经成为指导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工具。《财金科学文库》力图将西方财政、金融领域的前沿理论运用于我国的经济实践,希望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财金科学文库
9787300045924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822.0 的主题关于 货币政策-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