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道器论
中国诗学道器论封面图

中国诗学道器论

劳承万, 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对于什么叫诗学、来源何处、中国本土有无诗学、对应于西方诗学中国诗学具有何种形态、学科形态的转换契机是什么等涉及学术基本概念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而充分地论述,并提出了中国诗学研究所应具有的严格的学术规范。作者劳承万先生把西方诗学形态,通过中国“诗教”的转换契机,使其成为“中国诗学”形态。作者按中国哲学之“道-器”二分观念详细阐述了中国诗学的基本形态、源流、环节。全书分上下两卷来展开,其中上卷以“中国诗学之道论”展开,重点阐述了诗性源头和诗性本体;下卷以“中国诗学之器论”确证,深入分析了诗性流变与韵律节奏,最终达成一个“道-器”一体的中国诗学观念。

书籍目录:

导论

上卷 中国诗学之道论——诗之为教与诗之为经(诗性源头与诗性本体)

第一章 中国礼乐文化诗性源头的三大层次

第一节 神话的“诗性智慧”原型

第二节 中国文明源头“六经”中的形上诗性之道

第三节 学派体系中的诗性形上之道

第二章 诗性本体与诗性方法

第一节 诗性本体

第二节 诗性方法

第三章 儒道禅的诗学形上之道

第一节 孔孟儒学的诗学形上之道

……

下篇 中国诗学之器论——中国诗教之实践方式(诗性流变与韵律节奏)

结语

附录一 节奏论——生理能转化为心理能的探索

附录二 中西学科形态之转换与学术文化之趋向

后记

内容摘要:

关于“诗”的理论,大体上说,也只“诗话——诗论/诗学”,中国则有其作三者。谙熟西方诗学的前辈学者说“中国只有诗话,而无诗学”,这是颇值深思的话。美学、诗学皆是西方人的学科构之转换之后,对应性的中国“诗学”形态才能呈现出来。故中国只有诗教(诗之为教),而无西方式的诗学(诗之为学)。中国悠久文化体系之完善形态,是“形上——形下”一体,或“道——器”一体;上下贯通,相互依托与生辉,倾斜于或局限于任何一边?研究,都不说完善形态之研究。本书既厘析区别玄虚的“诗之上之道”,也实证、考察“诗之形下之器”,在“形上——形下”、“道——器”一体之相互贯通中,展现了中国诗学研究这新面貌与新路向。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诗学道器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3657307
《中国诗学道器论》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合肥出版单位安徽教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诗学道器论是安徽教育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的主题关于 诗歌-文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