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光下的你
我目光下的你封面图

我目光下的你

袁筱一, 著

出版社:黄山书社

年代:2009

定价:20.0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专习法国语言文学,遍阅法国名著,法语造诣很深,曾多次翻译法语名著,在国内出版,使读者再一次领略法国文学的魅力。一直以来法国作家及其著作给中国读者流下了很深的印象,相信作者这部关于法国文学的著作必定有助于读者对当今法国文坛的了解。同时,作者在著作中记录下种种体会,集成这本散文集,文字优美,留给读者关于法国田间的宁静,和巴黎街头的浪漫的无限遐想。此书集合作者多篇随感,包含作者对于法国文学的认知和领悟,带领读者走进浩瀚的法国文学世界。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辑

长恨哪堪歌

猝不及防的历史

躲起来,和这个世界开个玩笑

跨越不知边界的回归

如果开始就知道结局

死亡与少女

永远流浪的星星

第二辑

给杜拉斯一个理由

存在着,仅此而已

那是闪耀着阳光的大海

这是一个与语言相关的游戏吗?

这里安息着不再为此感到痛苦的萨冈

我目光下的你还在吗?

无法想象的寒冷

断裂、诗意与迷醉

第三辑

一本我读过二十遍的书

巴黎终究与我无关

亲爱的,那不是我的地方

在上海开始的那篇小说

非你非我

前言

我一直不知道应该怎样完成文集的序言,是因为不知道应该如何清算自己的记忆。清算,不自恋,不粉饰,不暴露,却又不至于过分疼痛我已经承受不起那种尖锐的,直入心底的疼痛了。

实际上,在翻译之外,我不能算是一个在文字上很勤奋的人,而且大部分文字的起源终究也还是在翻译,或者说在遇见。我始终相信翻译是真的遇见,可以在一见钟情后放下所有的戒备与顾忌,心安理得地允许自己一次次被带至未知之地,心安理得听凭自己得到改变。回到自己的文字里、准备在此出发时,已经又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这些年,最为深入的阅读,的确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完成的,不仅深入,而且卷入。因为拿了自己的经验去和对方映照、融合的缘故。从这个角度上说,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因为做翻译,能够让自己不断出走,以持续的、然而新鲜的方式爱、离开和回归。翻译或者说深入的阅读是什么呢?无非是把自己的性命压上、暂时的交付,然后等待。没有你,就没有我。而没有我,也同样没有你。有时候会有失望更多地是针对自己但绝不会遭遇到不堪、琐碎与无谓。

这是在现实世界里不敢有、也不能有的体验。不知道为什么,现实世界里的种种情感,最想保有的就是自己,然而却总是免不了一点点失去、日渐贫瘠的结局;而文字世界里的钟情,明明最放得下的是自己,最终却能够等来意想不到的丰盈。

是因为沉醉于霎那间被击中的那种丰盈的感觉吧,或许也是沉醉于用一两句饱含情绪的话语将所有理性逻辑一举摧毁的酣畅淋漓,从十几年前开始,在翻译之外,慢慢落下了不多的一点文字。现在我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一层层的开放,因为喜欢,而且只是为了喜欢。

在大多数时候,我并不认为自己的文字有被保留的必要,所以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数次搬迁,数次电脑被毁或者被弃,我的大多数文字也随记忆一起散落在风里,倒是也不觉得可惜。这个世界,少一些承载了过多语义的文字也许是一件不坏的事情。

但是也有一部分保留下来了。我很羡慕在二十多岁就可以放弃文字的兰波,也向往在生命停住的夜晚能够将自己的文字付之一炬的决绝,但是我做不到。因为晓楣的喜欢和帮助,有了编成集子的想法。作为来往并不密切,却经常能击中我要害的朋友,晓楣大约知道我在懒散和害怕清算的另外一面,仍然还是有敝帚自珍的隐隐向往。否则,在我倒回头去读这些文字时,为什么还是会禁不住感喟呢?感喟自己曾经做过的短暂停留,感喟自己在接近真实情感时的努力,也感喟自己纠缠于文字的物质性时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同情甚或怜悯。就好像前些时候,学生在还课的作业里加了一段《巴黎圣母院》的片子,“Labelle”的歌声在耳机里响起来,我的眼睛竟然湿润了。并不是歌词在于我是文字有多么完美,而是那种高亢的情绪,那种来自三个男人的伤害、同情和怜悯令我即便在最平静的时刻,也还是身不由己地被牵连进去。文字串起的记忆就是这样在起作用吧,多米诺骨牌似的,一个小小的手势足以造就一座个人历史的废墟。

于是有了今天对废墟的这番整理。从编年的角度来说,这本集子里的文章大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初涉文字的时期,内心有很多绝对的概念。相信文字可以带来逃避,相信文字的好处就在于不需要对种种挣扎和犹豫做出回答,甚至相信文字可以推挡开所有的琐碎与不堪自己的,别人的经历在人间烟火里绝对经历不了的“升华”。原本那是一个我相对“高产”的时期,甚至在不算短的一段时间里,还为读书类的报纸写过专栏。幸运的是,这些仍然带有古典浪漫主义痕迹、想尽情展露自己情感的文字所剩不多,因而到今天还算能够面对。而且,所有人都必然经历的古典浪漫主义情怀也许早在曾经改变我命运的一个事件,或者说我至今为止写过的唯一一篇完整小说里已经得到了彻底的、完美的终结。

我当然不是要否定这个时期的文字,像昆德拉否定他的抒情时代一般。概念先行的情感固然有些稚拙而急切,但总有一种动人的东西在里面,是永远不复再来的经验。还有作为起点的开始,以及在生活的撕扯之余,为自己保留的一点少女口味,例如张爱玲,例如杜拉斯。如今回头去看,她们的影响真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想否认都困难。有趣的是,她们却从来没有成为过我直接描述的对象。相反,作为例外的黑塞和勒’克莱齐奥,他们的纯净却曾经令年少的我也想过要放弃华丽,虽然到底还是没能抵住年轻,把他们也拖进了自己臆造的黑暗里。

第二个时期被我自己称为“出走时期”,因为一些如今已不想过多纠缠的变故,突然间就和文字拉开了一段距离。然而这是人为的距离,怎么着也有虚拟的味道。日子过得躲躲闪闪,是唯一不用真名的文字时期。文字也是一股躲闪的味道,却是越躲闪越留下痕迹。如今再去评述,仿佛孩子玩的躲猫猫游戏(没有任何与网络事件挂钩的意思),孩子的心里应该是喊了千遍万遍:我就在这里啊,你快点找到我!

要感谢沪上某公子,为我顺手从他喜欢的武侠书里捞了一个名字,“紫衣”。我总是得到没有来由的馈赠,哪怕我从来不穿紫色的衣衫,也并不神秘,来无影去无踪。相反,“紫衣时代”里自有一份烟火气在,那一段时间我在朝九晚五的办公时间里做翻译,市场部的秘书小姑娘笑我“玩文字像是打毛线”。

最终却要感谢用一句“你以为你不在,还会有人记得你吗”的问话惊醒我残存的那点自恋的人。他让我认识到在文字的世界里,这句话竟然也同样适用。是在这句话之后自然我没有回答我进入了这本集子里的第三个时期,回到了与文字保留最近距离的职业。一笔勾销自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始终站在最近的位置,用最平静、最心安的方式去阅读和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论借了怎样的外壳,不论走近的是怎样的人昆德拉、内米洛夫斯基、勒.克莱齐奥还是罗布一格里耶最终拨动的,不还是自己的情绪吗?或许这不是一个需要遮掩的事实。

文字再物质,也比人来得可靠。能够大大方方地承认这一点时,我们应该就触摸到了年龄的分界线。在第三个时期,因为所谓的不可抗力,我做了两件已经入手去做,却最终没能有结果的事情似乎与现实世界里的事情有着殊途同归的辉映:为台湾一家出版社翻译的《沉默女王》最终成为我独自拥有、独自咀嚼的“沉默”瞬间;而挑战自己译者身份的小说也仅仅走了一个开头……

我曾经幻想过自己写很多小纸条,每张小纸条上的写作大纲都来源于偶然落入眼中的一句话,偶然落入手中的一本书。来源于命运促成的相遇。我要把这些小纸条都保留着,直至发黄。小纸条或许是这样的:上帝的阳光可以很残忍,因为阳光从来都只是一种调戏;又或许是:对于女人来说,男人是什么?拉康说,是摧毁。懂得这个道理的本身却就是一种摧毁。摧毁,并且是以给予的方式。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加残忍的讽刺。再或者更长一点:有一个女人,在很多年里一直完整地守着一份痛苦。这份痛苦的来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将这份痛苦培养得枝繁叶茂。痛苦未经损毁,可以生产出所有的生存’情境、可能,以及生存下去的理由。但是突然走来一个人对她说,我不要你再守着这份痛苦,因为我是上帝,我不允许你成为我的光辉普照不到的角落。我要你接受我的爱,我知道你无从拒绝。女人真的没有能够抵抗住,她突然向往起一向不适合于她的温暖来,她听任诱人的阳光将她苦心构建的那座痛苦冰山一点点地吸干,语言的抚摸,炽热的注视。开始时她心惊胆战,她听见了春天的潺潺水声她忘记了那么美妙的声音都来自于她心底的那座冰山后慢慢地体会到快乐的味道,她开始认同这个语言世界所规定的种种美好。然而,在结局没有来临之前,她不知道,没有了那座痛苦的冰山,她竟然映照不出自己的存在。上帝当然要转向别的存在,上帝的目光不在之后,她才明白自己已经一无所有。只是一切都太晚了,她的体内已经没有水,于是日渐枯竭,偶尔她会回想起以前的时光,她说,那时我至少还拥有痛苦。

再长一点就是小说了,我写了两万字却还是要放弃的《非你非我》。确定不会再写下去之后,征求了晓楣的意见,我也拿来放到了集子里。这一段小说与所有只和别人文字相关的“essai”放在一起,能够说明的大约就只有一个问题:在虚构与真实的问题上,“essai”与小说勾画的边界大致相当。所谓真实,就是没有虚构的故意,却成就了虚构的形式。

《我目光下的你》是晓楣为我找的书名,不知在所有的文字中,她是否最爱这一篇。或许在这一篇《沉默女王》遗留下的沉默里,尽管已经进入了“后”时期,我却在某种程度上又回到了十几年前的开始,仍然看重文字中应当保持的姿态。如今,这个姿态已经失却意义,目光不在,你目光下的我已经不在了,但是这个被文字固定下来的姿态我愿意作为了结的礼物相赠。给晓楣,也给所有读者。

内容摘要:

  这是一位知识女性的读书随感,漂亮妩媚的文字中展示了作者的文学视野,充盈着作者的奇思妙悟;同时也真切地记录着一位感性女子丰富而又细腻的心路历程,虽感性却仍然独特,透露着别样的深刻。  全书分为三辑,辑一是作者近年来的书评结集,这其中既有她的研究领域:法国现代文学,如伊莱娜的《法兰西组曲》,昆德拉的《无知》,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的《流浪的星星》等,同时也包括中国作家王安忆的《长恨歌》等;辑二是法国现代经典作家的传奇人生,萨特,萨冈,杜拉斯……作者娓娓道来;辑三是作者对自己过往岁月的回顾和整理。【作者简介】  袁筱一,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著有《文字.传奇:法国现代经典作家与作品》等。翻译法语文学作品200万字,主要译作有《杜拉斯传》、《生活在别处》、《法兰西组曲》、《外面的世界》、《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阿涅丝的最后一个下午》、《多米尼克奥利》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我目光下的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READ
9787546105406
《我目光下的你》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合肥出版单位黄山书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6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我目光下的你是黄山书社于2009.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