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情歌
水上情歌封面图

水上情歌

吴竞龙, 著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作者对咸水歌一直保持着以特有艺术形态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探索。从它的起源、存在土壤、艺术内涵、艺术特征等方面全面阐述一番,让人对这一艺术形式有了全面的认知,也对这一艺术存在群体——水上居民有了一定了解。

书籍目录:

咸水歌的群落与历史

水上居民的历史

昼民是一个汉族的特殊群体

坦洲镇人文概况

咸水歌的起源与流传

咸水歌的历史渊源

咸水歌的产生原因

咸水歌的流传背景

咸水歌的外延比较

咸水歌的种类与内容

咸水歌的种类体裁

咸水歌的文化特征

咸水歌的形式与习俗

咸水歌的婚嫁歌曲

咸水歌的哭丧歌曲

咸水歌的村镇赛(斗)歌

咸水歌的艺术与特色

咸水歌的艺术特点

咸水歌的艺术手法

咸水歌的艺术含义

咸水歌的艺术作用

咸水歌的价值与功能

咸水歌的思想价值

咸水歌的艺术价值

咸水歌的社会价值

咸水歌的改革与创新

咸水歌的改革方式

咸水歌的改革思路

咸水歌的创新发展

咸水歌的传承与忧思

咸水歌的传承阶段

坦洲咸水歌的传承谱系

咸水歌的濒危忧思

咸水歌的保护与利用

坦洲咸水歌艺术的保护

坦洲咸水歌的利用

前言

文化遗产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审美理想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几大文明中唯一绵延至今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功不可没。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凝结着民族的智慧,连结着民族的情感,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促进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共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国正处于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在价值观念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是全体社会成员加强沟通和增进情感的桥梁,是广大群众共同的精神纽带,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粤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在中国和世界都是少有的,目前有7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82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方式抚慰着人们的心灵,一首粤剧曲调,能勾起无数广东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一段生龙活虎的“醒狮舞”,可令世界各地的广东人对故乡魂牵梦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共同书写出南粤文明的壮丽史诗。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省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文化遗产因后继无人濒临灭绝,加上一些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够,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再不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的民族就可能面临文化的失忆,造成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损失。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要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抓紧对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并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会生活,在保护中利用,深入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发展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同发展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要鼓励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要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挖掘、抢救、保护和宣传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唤起全体社会成员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增强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使那些处于困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我们组织专家学者在对我省珍贵的、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考证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读者从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该系列图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知识性。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二是呈现立体性。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三是体现通俗性。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整套丛书堪称我省优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该系列图书的编写出版,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对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学者和编辑人员表示感谢!同时,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为保护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共同努力!

2008年9月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内容摘要:

  挖掘文化瑰宝,凝聚奇思妙想,洞察社会幽微,守护精神家园!《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堪称广东省优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该系列图书的编写出版,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为其中之一的《水上情歌--中山咸水歌》分册,内中具体介绍了:咸水歌的村镇赛(斗)歌、咸水歌的改革与创新等内容。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知识性。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二是呈现立体性。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三是体现通俗性。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水上情歌--中山咸水歌》分册,内中具体介绍了:咸水歌的村镇赛(斗)歌、咸水歌的改革与创新、咸水歌的保护与利用等内容。【作者简介】  男,大学本科毕业。当过兵、农民、教师、记者、秘书、机关干部,从领导岗位退休后,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坚持业余写作。先后存海内外报刊发表散文游记、小说故事、诗歌曲艺、新闻和议论文千余篇,过百万字。出版了《孙中山轶事》、《苔花集》、《中山风情》、《姐妹》、《岁月留痕》、《游踪撷萃》、《思路花语》、《黄圃飘色》等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水上情歌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9787540672003
如需购买下载《水上情歌》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广东教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4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水上情歌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607.2 的主题关于 民歌-简介-中山市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