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元审美判断”的意境
作为“元审美判断”的意境封面图

作为“元审美判断”的意境

陈晓娟, 著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了意境与艺术之间的关联,指出意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元审美判断”。

书籍目录:

第1章意境产生的历史语境(001)

第一节意境与古典艺术作品(003)

一、诗词曲意境(003)

二、书画意境(005)

三、园林意境(007)

第二节意境与古典艺术批评理论(009)

一、汉魏六朝:“意”与“境”二字在艺术理论中出现(009)

二、“意境”一词的最早出现(011)

三、“境”字在艺术批评理论中用法的广泛展开(011)

四、“意境”的主要风格特征的确立(017)

五、“意境”的批评地位的确立(018)

第三节意境与古典哲学(022)

一、意境与自然审美观(022)

二、意境与“言意”之辩(024)

三、意境与佛家境界(027)

第2章艺术的一般属性与本质属性(029)

第一节艺术的一般属性(031)

一、艺术的精神性:从艺术的萌芽期谈起(032)

二、艺术的技巧性:从艺术家的“手法”谈起(037)

三、艺术的现实性:从艺术与人的关系谈起(043)

第二节艺术的本质属性(049)

一、从“大艺术”概念的出现谈起(049)

二、艺术的欣赏性(050)

第3章意境是对艺术欣赏属性的体验(053)

第一节意境是对艺术品的审美关注(055)

一、意境美是创作的源泉(056)

二、意境美是作品的目的(057)

第二节意境是对各门类艺术普遍的审美体验(059)

一、“境(界)”是极具品评力的范畴(059)

二、意境体验适用于多种艺术门类(062)

三、意境(境界)确立为文学作品欣赏性的代名词(064)

四、意境成为对一般艺术品的审美经验“艺术意境”(066)

第4章意境是对艺术之为艺术的“元审美判断”(069)

第一节意境是对欣赏者审美修养的要求(072)

一、艺术意境是主体审美体验的“独境”(072)

二、艺术意境是主体审美体验的“化境”(075)

三、艺术意境需要欣赏者“虚静澄怀”(079)

四、艺术意境需要欣赏者“反观自身”(083)

第二节意境是对艺术作品欣赏属性的发现(087)

一、内容与形式的二分由来已久(088)

二、在欣赏过程中内容与形式是同一的(092)

三、从“文以载道”到欣赏艺术作品的自身美(100)

第三节意境是对艺术之为艺术的“元审美判断”(109)

一、审美判断受到的影响(110)

二、意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元审美判断”(115)

三、意境判断与现代艺术(125)

参考文献(137)

后记(142)

内容摘要:

  “意境”从古典诗学评论的范畴发展而来,到了清代以后则意义拓展开来,成为一个由文学领域到广义的艺术领域,由普通的批评术语到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元批评”术语,从而在现代美学体系中占有了核心地位。本书以意境范畴从古典美学中的历史积淀到现代美学的历史选择为线索,分析意境范畴与其他相关范畴相比,所负载的更广的诗学内涵,更深的哲学理念,以及更为宏观的理论概括力,意境范畴的意义变迁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意”、“境”二字在历史长河中丰富的内涵积淀所决定的,并最终成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属性的“元审美判断”。  本书将意境范畴作为现代艺术批评理论中一个带根本性的,用来衡量艺术之为艺术的“元审美判断”来对待,指出“意境”范畴利用了古典哲学与诗学的积淀,体现了比其他相关范畴更强大的概括性和批评能力,从而成为传统艺术批评理论向现代转型时的必然选择。【作者简介】  陈晓娟,江苏盐城人,1999年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艺术学专业,获得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曾在《美术研究》、《人民音乐》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美学十五讲》、《艺术导论》、《美术鉴赏与批评教程》、《艺术学教程》等多部教材的编写。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作为“元审美判断”的意境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华大博雅学术文库
9787562238577
《作为“元审美判断”的意境》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作为“元审美判断”的意境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8.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01 的主题关于 艺术美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