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理
北京地理封面图

北京地理

《新京报》社, 编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北京城的各个地区,内容包含各个城门的历史、数据、现状。

书籍目录:

"序/1

让伟大都城的标志于记忆中流传/5

正阳门

早已凝固为北京城的不老标志/13

崇文门

旧时税关繁华景唯余残垣落寞处/23

朝阳门

喂养老北京的漕粮必经之地/33

东直门

木材商队经此走成岁月深处的追忆/43

安定门

六百年中养成能文能武的双重性格/53

德胜门

“孤岛”般的城门它的伟大与失败/63

西直门

穿越近六百年时空的门中门/75

阜成门

当骆驼走远时空在此严重交叠/87

宣武门

因它而生的宣南文化仍深入人心/97

东便门广渠门

在市民心中始终是城市地理的边缘/107

广安门西便门

核心与边缘在城市的西垣重叠/117

左安门

纯粹的田园生活曾像花儿在此盛放/127

永定门

重建让怀念更加刻骨铭心/137

右安门

只剩花香留在记忆里/147

水关门和平门建国门复兴门

外力给城池留下的四个“伤口”/157

天安门

皇城正门见证历史兴衰更迭/167

地安门

皇城“后门”成北城市井繁荣起点/177

东安门西安门

充分敞开的“门”表达永不拒绝之意/187

只能循着历史的残迹继续走下去

“古都城门系列”终结篇/197

后记

北京时间之书的神秘作者/209伟大古都的知音旧时,人们对学问多、本事大的人,常常赞之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足见我国自古就重视天文和地理。不过,仅就我国古代的地理学来说,所研究和论述的东西不外乎天文分野、建置沿革、五岳四渎、山海河泽、物产贡品、险关要塞、堪舆风水之类,与今天的地理科学相比,既有部分内容的重合,也有根本性质的差别。在地球表面上,地理无处不有,无处不见,北京亦然。在一定意义上说,北京的地理尤为重要:这与北京这个城市的特殊性相关联。早在六七十万年前,“北京人”就生息在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谱写了北京历史的第一章。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之后,立即封黄帝的后裔于蓟。这件事标志着北京城的原始聚落――蓟已经具备城市性质和功能,被视为北京建城的开始,至今北京已有三千余年的建城史了。公元1153年,金海陵王完颜亮从上京会宁府(在今哈尔滨市东南)迁都于燕京,从此北京成为一个大的封建王朝的首都。北京真正的建都历史也已有八个半世纪之久。北京的历史太悠久了。正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厚重、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可以说,北京的历史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和精华。北京的历史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北京这片土地上。也就是说,北京的历史文化与北京的地理环境是紧密相连、水乳交融的。北京的天,北京的地,北京的山,北京的水,北京的林木,北京的土壤,北京的城镇,北京的村庄,北京的街巷胡同,北京的道路桥梁等等,既是北京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孕育北京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试想,没有周口店龙骨山的溶洞,“北京人”及其后裔怎能生存数十万年?没有永定河、潮白河的奔流,哪有北京城所坐落的北京小平原这一地域空间?没有京杭大运河及漕运,北京岂能维持封建王朝的京师地位达数百年之久?没有海淀附近的山水之胜,清朝何以能够修建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没有山前山后的民族分布与交争,北京地区何需修筑雄伟险峻的长城?没有北京城里的胡同与四合院,老北京人的形象与习性又当何如?类似这些问题,无不关涉北京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都是值得深思、需要探究的。《新京报》的编辑和记者们,独具慧眼,看到了北京地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要真正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不全面了解北京古今的地理环境是不行的。所以,于2003年开始独辟蹊径,开设了“北京地理”专版,有计划有目的地、分门别类地向广大读者介绍北京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历史文化,深入解析北京的历史文化与北京地理问的密切关系,将北京的历史文化置于特定的北京地理的背景之上,又赋予北京地理以相应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样一来,使“北京地理”专版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而且富有学术意义。该版的文章简短精妙,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新闻性于一体,可读性极强。每期除文字之外,都附以手绘地图和相关的图片,给人以清晰的空间要领并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每期都配有知情者访谈和专家评说,既增强了所介绍的北京地理知识的真实感和权威性,又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很得读者之心,很受读者欢迎。可以说,在普及北京地理知识、帮助人们深化对北京历史文化的理解和珍爱方面,《新京报》独占鳌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新京报》创设“北京地理”专版,我想当初编辑和记者们是怀着无限热爱北京,要真正认识北京、深刻理解北京、将心血奉献北京的这样一种豪情和胸襟所作出的职业选择。而当取得一些成绩、得到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之后,他们并未满足,除了要继续努力把“北京地理”专版办好以外,更将该版已发表的文章选编成册,分期出版,以飨读者,求得“更上一层楼”的效果。积极进取,不断追求,必然会收获丰硕之果。《新京报》奉献给读者的这本集子就是明证。尹钧科2005年10月9日

北京:时间之书的神秘作者蒙古人忽必烈所缔造的世界级伟大城市元大都,被闻讯从意大利威尼斯赶来的地理“星探”马可.波罗誉为“其美善之极,未可宣言”,由此启动了西方世界持续几个世纪的东方迷狂。“美”对应的是感官所能触及的审美理想,“善”则体现了与天道相呼应的理性法则与道德秩序。美善合一,是乌托邦空间或乌托邦叙事的重要特征。然而,“乌托邦”的成立,通常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法则:只有已经消逝的,或尚未到来的黄金世界,才能成为乌托邦,才能构成对现世秩序的更高评判尺度。被乌托邦叙事所神化的元大都,也未能逃脱这一定律。依据《周礼.考工记》所精心规划的元大都的壮丽宫城,建成后不到一个世纪,明兵攻破大都,新主以“消除前朝王气”为由,下令将其全部拆除。正如项羽对秦朝宫阙、李唐王朝对隋炀帝“迷楼”的大肆焚毁那样,每一个新王朝的合法性,总是建立在对前朝建筑的疯狂毁灭之上。只有权力才会对另一种权力所遗留下来的物品和记忆感到恐惧。正是这种“项羽式逻辑”,导致了中国历代珍贵建筑的覆没。幸运的是,在拆毁元故宫的过程中,一位名叫萧洵的工部小吏,对即将被毁的前朝瑰丽宫阙产生了深切迷恋,决心以文字与这场毁灭行动展开竞赛。他记录了自己所看到的“临刑”之前的前朝宫阙殿宇之。美丽深邃”。由这些记录所组成的《故宫遗录》,流传至今,成为研究元大都宫城的重要资料。卑微的书写者,通过如抄经者般狂热的秘密书写,重新修筑了一座纸上宫城,为后世的精神漫游者提供了通往审美乌托邦的人口。书写永远在与时间竞赛。书写者萧洵的故事,隐含着所有地理记录者与写作者的欲望:将脆弱易损的物质空间,转化为永恒的时间。讲述空间的故事,其实就是讲述时间的故事。通过杰出的个人书写,城市的地理空间与时代经验紧密交织,比如雨果和波德莱尔笔下的巴黎,陀斯妥耶夫斯基与曼德尔斯塔姆的圣彼得堡,乔伊斯的都柏林,本雅明的“童年柏林”,博尔赫斯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川端康成的东京。与其说是言说者选择了城市,不如说是城市选择了它的言说者。他们在纸上所构筑的城市,与现实中的城市互为镜像,大地上几乎所有的城市,都能从某一角度照到自己的影子。眼力好的,甚至可以窥见自己的前生或来世。城市生长一消亡一再生长的时间,既是线性的物理时间,又可能最终被纳入神秘的圆形时间。城市空间的历史逻辑,既是理性的,又常常是非理性的(其实,非理性正是某个时段的空间统治者所认为的理性)。北京是一座被权力和历史理性所严密控制的特殊城市,其空间体系体现了非凡的理性法则,形成了完备的符号象征系统;同时,其空间面貌和市民精神,又被各种意识形态不断改写,尤其是在20世纪,这座城市激烈的空间变法,充分体现出了历史的非理性一面。今天,在北京空间体系的改造过程中,主宰城市核心的皇权逻辑与旧帝国美学系统,与越过环线不断扩张的全球化资本逻辑,既激烈争斗,又私下妥协、互相渗透,从而不断修改着城市的地理景观,以及土地价值的核定标准。而对于被巨大的历史旋涡所裹挟的微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居住经验与记忆(包括个人记忆、家族记忆、民族历史记忆)发生了断裂,他们在熟悉的家园不断晕眩,找不到回家的路。时间长了,失忆症就可能转为“神经麻痹症”,甚至可能导致神经中枢紊乱。与口语媒介和电子媒介相比,印刷媒介是城市记忆更为理性、可靠的管家。书店的显要位置,永远摆放着各种关于北京的风土历史掌故的图书,包括由历史、地理学家所撰写的专业书籍,以及民间散播的市井掌故。作为文化中心,北京最不缺乏由官方和权威提供的合法知识,同时,它又是民间话语繁殖得最旺盛的城市。在一些名声显赫的老胡同里,我们可以看见最生动的市井景象:穿着“胡同游”背心的三轮车夫,绘声绘色地向世界各地来朝圣的游客,讲述着某座破旧宅院、乃至门楣上某个图案的神秘故事,无私地向观光客提供各种勾人魂魄而又来历不明的市井传奇。文化地理学家卡尔.索尔有一个精辟总结:“如果驮畜队行进的小路是地理现象的话,驮畜队也可以看作是地理现象”,也就是说,在讲故事方面有非凡热情与才能的北京的三轮车夫、胡同居民,也是一种地理现象。面对这座勾人魂魄的都城,《新京报》“北京地理”的记者们怀着与“胡同游车夫”同样的言说热情。不过,作为现代新闻传播媒介,我们的言说方式,与历史知识和民间传闻都不相同。我们关注的不是封闭、静止的空间,不是坐在历史废墟中把玩死物,也不是向饥渴的游客兜售宫闱秘闻,而是致力于记录各种类型的城市空间(包括自然空间与人工空间、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的居住经验的变化。文字和摄影镜头,一直在努力捕捉呈现在面前的城市现代空间形态,与历史时间之间的激烈争斗。我们不想在一种“如数家珍”的献宝思维中,做同义反复的工作。我们更有兴趣的,是那些祖传“家珍”在时间中的命运,关心它正在被什么所覆盖、扭曲,或者说,诡谲的现代生活在如何改写、重塑城市记忆。与传统的自然地理学不同,现代人文地理学试图让人的感受重返地理的中心。这正是《新京报》重点栏目“北京地理”的基本宗旨。自2003年11月创刊至今,“北京地理”致力于从城市人文地理的角度来解读北京,记录城市景观与人文活动的互动关系。城市的空间形式,就是市民的心灵形式。市民对城市的情感与记忆,与城市的空间形式密切相关,它附着在城墙、道路、王府、寺庙、胡同、四合院、集市以及各种消费和休闲场所上。记忆不仅仅是私人的、破碎的,它可能成为城市在全球化冒险活动中的一个强烈对照与反诘,幸运的话,它甚至可能修正这座城市的去向。为此,参与“北京地理”工作的年轻记者们,同时扮演了考古学家、地质队员、侦探、游手好闲者的角色。他们行走的路线和大街上的大多数年轻人相反。他们整天沿着城墙根、老胡同、四合院,在那些被遮蔽、被遗忘的角落暴走不休。在摩天大楼的高科技幕墙上,他们看到了千年的红砖碧瓦、雕梁画栋。在现代城市的轰鸣中,他们听到了元大都早朝时的圣谕和菜市口的吆喝。面对层叠的空间、交错的时间,他们必须修炼双重视力和听力;同时,他们又要避免出现“幻视”和“幻听”,因为真实客观永远是新闻叙事的紧箍咒。创刊以来,“北京地理”一直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和信任,许多读者都表示希望“北京地理”结集出版,以便收藏。“北京地理”丛书的出版,与读者、专家和出版社的倾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尤其要感谢为“北京地理”丛书担任学术顾问的尹钧科、王永斌、王彬、段天顺、孔庆普先生,他们一直在以更高的学术尺度,关注、鞭策着“北京地理”的采编工作,慷慨无私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王永斌、王彬二位先生,不厌其烦地校改了第一辑的书样。另外,感谢徐苹芳、罗哲文、王同桢、张先得、傅公钺、冯其利先生,他们的意见让我们获益匪浅。接下来,“北京地理”还将陆续分辑出版,力图献给读者一本更完整的北京人文地理的“时间之书”。在我们的梦想中,北京既是这本书的画中人,还是它的读者、鉴定者和收藏者。最重要的是,它才是那位伟大而神秘的作者。吕约/《新京报》北京专刊部主编

"

内容摘要:

  编撰者在收集老城门的图片资料上不遗余力,从各个时期、各个角度,不同的内涵都囊括进去。它不仅反映了城门建筑而且还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生活场面以及风俗民情等等,对研究古都北京的历史也是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编者对图片说明一看而知是下了极大功夫的,不仅是有图片内容的详细描述,而且还收集了丰富的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可以说得上是真正的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好书。  “新京报.北京地理”图视版适应读图时代要求,将文字版的《新京报》“北京地理”视觉化。让读者以“读图”的方式,亲历历史文明,在体味心灵的震撼的同时,感受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商业信息。《北京地理》以“展示北京的古都魅力,挖掘北京的人文地理内涵,关注城市建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宗旨,目前已发行近500期,我们对其凝练升华,用视觉化方式展示的“人文北京”,为2008奥运会全貌展现北京尽微薄之力。文化与商业互助式传播,在后分众时代的媒体环境中,大众对于广告信息的取舍趋于情感化,用文化的形式拉进心灵距离,以点对点的方式传递企业品牌信息,进而打动消费者;文化产品的收藏性为二次传播信息提供了必要基础,提高了传播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北京地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新京报丛书
9787503230554
如需购买下载《北京地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旅游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4装帧平装
页数 220 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北京地理是中国旅游出版社于2007.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928.71 ,K291 的主题关于 北京市-地方史 ,古建筑-简介-北京市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