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管理的7项修炼
平衡管理的7项修炼封面图

平衡管理的7项修炼

孙念怀,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4.8

书籍简介:

本书提出了企业管理中的“平衡管理”理念,并针对企业管理流程总结了7项原则,分别从规划、指标、运营、制动、创新、动力、资源平衡等方面结合管理案例展开论述。

书籍目录:

第1章规划平衡:企业布局与运筹中的战略平衡观

一、战略的匹配与协同

二、把握竞争节奏的平衡

三、价值链分析

四、考量战略成本

五、关注可持续发展

六、“微笑曲线”的巧妙运用

案例1西南航空公司的核心目标

案例2沃尔玛超市的战略与经营策略

第2章指标平衡:企业业绩指标之间的协调和控制

一、平衡计分卡体现平衡管理的思想

二、四个基础维度

三、战略图表达因果逻辑关系

四、依靠指标与滞后指标

案例1某电力机车厂的平衡计分卡

案例2飞利浦中国公司的平衡增长

案例3平衡计分卡在中外运敦豪公司的应用

第3章运营平衡:用强势执行力推动企业平稳运作

一、构建科学的目标体系

二、建立标准作业程序

三、核心员工与企业共存共荣

四、有效恰当的授权

五、心理契约融合员工与企业

六、岗位作为执行网络中的节点

七、修订企业管理标准

八、精益求精的6西格玛管理

案例1宝钢股份推行6∑管理

案例2许继电气:用高效率的用人制度提高执行力

案例3戴尔公司:打造执行环节中的关键人物

第4章制动平衡:企业稳健快速发展中的刹车系统

一、管理系统中的控制

二、管理控制的结构与机制

三、管理控制的角度与标准

四、在控制中监控问题

五、消除企业风险

六、企业责任的保障机制

七、管理控制模式的基本框架

案例1某施工企业的成本责任制度

案例2深圳航空有限公司的目标成本预算

案例3韩国大宇企业集团的崩溃

案例4联邦快递:紧急递送的可测量性

第5章创新平衡:持续自我超越和多角度创新层次

一、创新层次

二、创新模式

三、技术创新战略

四、技术创新关键因素

案例1IBM的组织创新

案例2蒙牛集团的机制创新

案例3纳爱斯的经营创新

第6章动力平衡:培育核心能力构建企业恒久动力

一、核心能力牵引企业成长

二、核心能力支撑主打战略

三、核心能力的识别与规划

四、核心能力培育策略

五、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

案例1欧姆龙公司核心能力的发展过程

案例2佳能公司核心能力中的目标回溯阶梯

第7章资源平衡:强大人力资源支撑企业永续发展

一、能力发展规划

二、自我管理激发员工动力

三、能力等级量化模型

四、任职资格级别及其描述

五、精心指导带动员工成长

六、员工成长的方向标

案例1以客户为导向的胜任力分级

案例2能力素质行为描述模型

案例3销售人员的评估模型

前言

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关注平衡,关注和谐与协调,其实企业管理也应如此。中国许多企业的盛极而衰,其实就是管理要素没有平衡发展而导致的结果,然而许多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本书试图把这一规律揭示出来。

企业的管理应从“平衡”这个观念人手,规划设计、指标协调、执行、控制、创新、核心能力、工作能力,这几个管理要素之间应协调推进,企业成长才能发挥出很好的状态,而任意一项发展过猛过快,其他各项跟不上去,管理作用的发挥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混乱状态。

企业管理应该以规划设计为蓝图,指标协调为内在关联,执行力为落实的关键,控制为反馈修正,仓4新为导引,公司核心能力、员工、工作能力建设为基础的一种管理格局,这就是平衡态管理的实质。

国外及国内优秀企业在各个管理手段的应用上是相对平衡的,各手段之间内在保持着关联与制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经营企业也毫不例外。也就是说,管理者心中始终都要有一盘棋,规划与设计的好坏关乎着企业的成败,尤其是目前中国企业经营环境渐趋稳定,竞争更加激烈,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就应该比过去更加重视企业的规划与设计。

平衡计分卡是现代企业管理学的重要成果,是平衡态管理的具体体现,它把企业平衡和谐增长数量化、可视化、关联化,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引与实际可操作性,这种方法在国外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国内对此也越来越给予关注,它成为企业各层管理者非常钟爱的工具之一,本书将把这一理论的精髓与要义呈现出来。

企业执行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企业执行的状况也是企业战略的试金石,同时执行也是企业运营的难点与重点,执行这一贯穿于经营过程的环节,可以说是中国企业成长的一个瓶颈。因此,执行应被企业管理层及员工提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

中国的许多企业是在高速的发展中轰然坍塌的,然而这些企业在事前却毫不知晓,盲目乐观,这其实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也是管理者智能欠缺的一种表现。这类现象在中外企业之中不乏其例,而又屡屡不断,原因就在于管理者不懂真正的管理是一种控制过程,而不是不顾一切地疯狂推进,本书所谈的控制原理与实务操作对中国企业极有借鉴意义。

企业必须向自己提出这样尖锐的问题:我们当前的创新处于什么水平?我们有足够的创新活动吗?我们进入市场的速度快吗?我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变革与挑战?成功的创新并不不是信手拈来,而应具有战略性和连续性。

表面上看,创新通常是由技术推动的,但实际上,创新是由思想和速度推动的,我们应当理解这一点。

企业是昙花一现,还是永续经营、基业长青,这不取决于人们的意愿,而在于企业是否建立起了内在的、持续的核心能力。在这一方面,国内企业认识不足,努力不够,收效不多,成为许多企业迅速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的企业应该从热衷于狂热的炒作转向扎扎实实地培育自己企业的核心能力上面来。

员工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员工能力的成长要与企业发展的速度相匹配,否则,企业的持续发展就难以为继,而员工的成长又是一项艰巨细致的管理工作,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许多企业失败不在于缺乏市场,而是由于员工队伍适应不了日益加剧的竞争而造成的。

以上是对平衡态管理的初步阐述,平衡态管理实际上就是主要管理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推动、相互成长的一种管理状态,这非常符合自然客观规律,这一理论必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与持久的生命力,管理者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领导管理水平。

本书是对这一理论的初步探索,许多方面仍然有待深化,望广大读者沿着这一思路进一步探讨。

在本书完成过程中,新华出版社的卢瑞华主任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指导性建议,北京博士德公司朱新月、张明帅一直关心着本书的出版,我的同学张伟、许振台、刘宝山就初稿提出了改进意见,我的妻子宋燕瑛女士为本书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内容摘要:

  把握速度和稳健的平衡点,打造企业经营管理新思维!真正的管理是一种控制过程,而不是不顾一切地疯狂推进。对于管理者来讲,平衡和协调往往比单纯的速度和规模更重要。本书所谈的控制原理和实务操作对中国企业极有借鉴意义。  中国的许多企业是在高速发展中轰然坍塌的,但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在事前却盲目乐观,对于危机和灾难的来临毫不知晓,这确实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其实真正的管理是一种控制过程,而不是不顾一切地疯狂推进。对于管理者来讲,平衡和协调往往比单纯的速度和规模更重要。本书所谈的控制原理和实务操作对中国企业极有借鉴意义。【作者简介】  孙念怀,1987年大学毕业曾在多家大型企业和咨询公司的高层任职,现任北京博士德公司高级管理顾问、北京汪中求细节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培训师,兼任多家企业高级顾问。以管理咨询经验和理论探索相结合,分析问题视角独特,解决问题方案切实可行。著有《精细化管理Ⅲ》、《财务管理强化教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战略制胜》等著作,在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平衡管理的7项修炼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1182305
《平衡管理的7项修炼》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新华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4.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176 印数 6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平衡管理的7项修炼是新华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70 的主题关于 企业管理-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