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史
大学中国史封面图

大学中国史

王家范, 张耕华, 陈江, 编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45.0

书籍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内容充实,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一些重大事件作了较为清晰的交待, 兼及学术动态、义理阐发和史学方法,能使读者对中国古代史有基本而比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本教材结构上采用大小字编排,大字构成重点突出且比较清晰的线索,用以满足了解基本知识的教学需要,学生只要掌握大字的内容,便可形成对中国古代史基本的了解,概括了史学界形成的一般通识;小字则包括某些细节描述,以提高学生兴趣,并有动态介绍、争论要点、史实辨析、借事说理、名家史论、文献摘要以及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述等等,内含较多的独到见解,有基础和兴趣的学生可在课外阅读。授课老师也可加以引导,为这部分学生触摸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学”提供一些门径。这样安排使教师和学生都有更多的灵活选择,增强教材的适用性。全书章节安排合理、篇幅适中,可读性强,便于教学。不仅可以作为通识教育的教材,也适于对历史有兴趣的社会读者阅读。

书籍目录:

序论 空间、时间与经济理性

第一章 多中心起源:部族时代

第一节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第二节 石器时代

第三节 早期的农耕文明

第四节 中华文明的曙光

第二章 上古三代:夏、商、西周

第一节 寻觅中的夏

第二节 东亚雄邦:商

第三节 文明的奠基:西周“封建”

第三章 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

第一节 社会秩序的急剧变动

第二节 经济的突飞猛进与社会组织的改变

第三节 “大一统”的前奏:各国变法

第四节 诸子竞起与“百家争鸣”

第四章 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秦、汉

第一节 “大一统”帝制的确立

第二节 秦的暴政与秦朝的覆灭

第三节 西汉:帝国的重建和稳固

第四节 汉武帝时代

第五节 西汉的衰落和新朝的改革

第六节 东汉的盛衰

第七节 汉代的文化与科技

第五章 帝国的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一节 三国鼎立

第二节 西晋与东晋

第三节 动荡中的南北中国

第四节 乱世中的文化自觉

第六章 帝国的繁荣与开放:隋唐

第一节 隋唐开国重建统一

第二节 盛唐的社会与文化

第三节 “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变迁

第七章 帝制成熟与社会转型:五代辽宋西夏金

第一节 过渡期的混乱与纷争

第二节 民族政权的多元并立

第三节 社会经济的深刻转型

第四节 臻于巅峰的文化成就

第八章 大一统的再实现:元

第一节 再造统一的元朝政权

第二节 元朝统治政策的成与败

第三节 元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九章 君主极权的帝国体制:明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第三节 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第十章 夕阳西下的帝国统治:清(至1840年)

第一节 从入居中原到平定天下

第二节 “康乾盛世”的治道

第三节 末代王朝的由盛转衰

大事年表

后记:编著者的几点交代

内容摘要:

《大学中国史》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 《大学中国史》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时间断限,上自中国境内的古人类,下及19世纪前的清朝中期,《大学中国史》的编撰,在吸收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普通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在内容与体例两个方面,都有较大创新与突破,正文部分,通过简明扼要的叙述,勾勒出中国历史完整的演进线索,同时兼采专题史的长处,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重大事件,稍作展开,期以点、线、面的结合,在有限的篇幅内,使学生对古代中国形成一个比较系统而清晰的概念。辅文部分则对某些历史细节加以补充,并有动态介绍,争论要点,史实辨析、借事说理,名家史论、文献摘要以及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述等民,可供有兴趣的学生,课外阅读,意在举一反三。深入引导,结合章末所列阅读节目,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线索与门径,每章前的导言,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对本章的学习加以引导,书中所附百余幅插图,期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资料引发学生兴趣,加深学习的印象。《大学中国史》主要供普通高校各本科专业的大学中国史课程用作教材,历史专业的本科生也可选用,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普通读物亦可以此作为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入门读物。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大学中国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40233247
《大学中国史》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4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大学中国史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1.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0 的主题关于 中国历史-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