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狂欢
话语狂欢封面图

话语狂欢

尹国均, 编著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集理查德·桑内特、安东尼·金、彼得·霍尔、雷蒙·威廉斯、泰瑞·伊格尔顿、米歇尔·福柯、伊丽莎白·格罗茨、琳达·尼德、克里斯·威顿、罗莎玛丽·唐、黛安娜·弗思、伊莱恩·肖瓦尔特、列丝莉·康尼丝·威斯曼、鲍勃·杰索、彼得·贝尔哈兹、鲁道夫·迪·琼等17位西方顶级后现代文化理论大师和学者的关于后现代的论述和描述,选择文章角度奇特,论述方式多变。

书籍目录:

1理查德.桑内特城市意象

2理查德.波顿公众的幻想:建筑与债务

3安东尼.金建筑与社会

4彼得.霍尔区域中的城市

5雷蒙.威廉斯感觉结构

6泰瑞.伊格尔顿主观性的政治

7米歇尔.福柯身体权力

8伊丽莎白.格罗茨身体城市

9琳达.尼德构架与自由:女性身体的乌托邦

10克里斯.威顿女性主义与理论

11罗莎玛丽.唐结论:立场与差异

12黛安娜.弗思《体质上来说》之导言

13伊莱恩.肖瓦尔特批评的扮装:男的女性主义者与年度风云女人

14列丝莉.康尼丝.威斯曼公共空间的私人用途

15鲍勃.杰索近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

16鲁道夫.迪.琼再次占领街道

前言

20世纪中叶,一场关于社会文化、艺术、哲学的社会思潮在欧美产生并蔓延,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作为时间概念,它是“现代”的延伸,它通常用来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社会整体文化变异。如果说现代社会是基于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基础之上的话,那么后现代社会则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时空压缩基础之上的。尽管我们难以给“后现代”确定一个清晰的时间临界点,但可以确信我们正生存于一个后现代社会中。所谓后现代主义,是指反对强调主体陛、反对把主观与客观相对立的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一词,有关学者在19世纪上半叶的建筑风格争论中就已提出,其“现代”主要指17一18世纪时期。德国哲学家尼采明确提出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认识论,他的哲学主张也反对主体性。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反对在场的本体论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

在建筑领域,后现代主义表现出人们更关心于日常生活的思想特点。

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在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中,建筑师杂糅了各种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体现出了后现代的设计理念。在后现代社会,建筑领域没有明晰的流派之说,许多建筑师兼顾多种风格,往往是众多建筑风格的拼贴、混合与折中;人们一般很难准确分辨出某一建筑形式和风格,所以有所谓新古典、新现代、乡土派、高技派,还有历史主义、生态主义、绿色主义、波普主义、解构主义或结构主义等等。由于多媒体、高技术建材、结构技术的发展,使建筑师们的幻想无所不能,所以有后现代的高技派、极简主义、张拉结构、薄壳结构等等。后现代建筑既无历史也无将来,它们似乎突然空降在了西方后现代城市的上空。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被称为后现代建筑宣言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反传统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在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20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传统的倾向更加强烈。对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等,以“后现代主义”一词用得最广。

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建筑杂志中经常出现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实际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为数寥寥。比较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对正在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建筑教育界对国外后现代建筑思潮和相关作品的译介较早,但在相关理论研究上却比较滞后。由于理论研究工作没有跟上,目前中国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整体研究水平还较低,这也是中国本土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出现混杂、模仿、错位和拼贴的重要原因。

为了对后现代主义建筑进行较为全面的阐释,更加生动地展示后现代建筑思想,更深层次地对后现代建筑进行探索和研究,同时也为了给广大建筑理论界、建筑设计界、建筑高校专业师生以及房地产企业等,提供一套内容全面、资料详实、实用性强的后现代建筑文化读物,重庆鼠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编辑了这套“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全套书包括《后现代建筑杂交》、《后现代建筑的N个幻想》、《国外后现代大师文存》、《西方建筑的7种图谱》、《城市的尖叫:后现代建筑图景》、《后现代城市:重组建筑》、《混杂搅拌:后现代建筑的N种变异》、《建筑事件,解构6人》和《旋转木马:后现代建筑的12个人》共九本书。

这套丛书分为人物事件、建筑作品和理论文献三个阅读序列;除了用图谱方式梳理了“后现代”这个大历史的演变过程外,还系统介绍了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高技术派、新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等与后现代主义相关的建筑风格流派;分析了后现代时代的代表人物(如菲利浦.约翰逊、伯纳德.屈米、雷姆.库哈斯、阿尔多.罗西、扎哈.哈迪德等人)的代表建筑作品和主要思想。另外,丛书还精选了后现代理论大师和著名学者的经典文献,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阐释了后现代的思想和精神。整套丛书资料全面丰富、观点精练有趣、视角新奇独特,注重可读性,是国内首次集中系统地介绍后现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全书。书中同时还选配了大量图片,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层次分明、图文并茂的阅读空间。

编辑出版这套丛书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保证书稿质量,本书编撰人员从2006年6月开始策划组稿,从各大图书馆以及互联网上收集整理了大量相关资料信息,这些工作使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在书稿出版质量上,都做到了尽可能完善。

这套图书既是建筑专业读物,又是一般普及性文化读物。我们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可以让广大读者更全面、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后现代主义思想、文化和建筑,可以为建筑界、设计界、建筑院校、房地产业界、城市规划机构及普通建筑爱好者等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关于后现代建筑文化方面的系统参考资料。

尹国均2007年8月

内容摘要:

  “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共9本,丛书分为人物事件、建筑作品和理论文献三个阅读序列。丛书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阐释了后现代的思想和精神,是国内首次集中系统地介绍后现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全书。本套丛书既是建筑读物,又是一般普及性文化读物,适合于建筑界、设计界、建筑院校、房地产业界、城市规划机构及普通建筑爱好者等相关人士阅读参考。本书精选了理察德.波顿、彼得.霍尔、雷蒙.威廉斯等后现代理论大师和著名学者的经典文献,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阐述了后现代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本书所选的文章角度独特,论述方式多变,篇幅短小精悍,有利于读者在较短时间内领略后现代理论大师的思想精髓。  本书精选了后现代理论大师和著名学者的经典文献,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阐述了后现代和现代之后的感觉、思辨的解释,这些文献本身就充满了矛盾性与复杂性,既有敏锐的感觉,又具有深邃的哲理思辨。  本书所选的文存,多为大师们经典学文翻译,其中萨特、哈维、罗兰.巴尔特、弗.杰姆逊、鲍曼等,均是现代主义之后西方首屈一指的理论大师。这些大师不但文笔精彩,且理论视角新锐独到。内容包括数位西方顶级后现代文化理论大师和学者的关于后现代的论述和描述。选择的文章角度独特,论述方式多变,篇幅短小精悍,有利于当代人生匆匆的文化读者在手闲之余选读品评。  本书系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之一,编辑过程甚为艰辛,历时颇长,除独立撰文及约稿外,我们从大量后现代文献及网络中精选了诸多佳作,使之得以高质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遗憾的是,由于条件所限,未能与部分作者取得联系,如果您是其中的作者,请将详细地址告知我们并与重庆市版权保护中心取得联系,以便奉寄稿酬及样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话语狂欢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
9787562138549
如需购买下载《话语狂欢》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重庆出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400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话语狂欢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7.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80 的主题关于 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西方国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