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将军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发射将军

李鸣生, 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记叙中国西北酒泉基地司令员传奇人生的长篇报告文学。全书通过发射将军的传奇故事,书写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共和国第一支导弹部队为巩固国防,提升国力,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孤军奋战的感天动地、鲜为人知的历史。该书大气磅礴,行文如虹,将个人性格与民族精神相结合;将个人命运与国防事业相结合;将重大事件与人物形象相结合,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文学性与可读性、历史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完美统一。

作者介绍:

李鸣生,四川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专家委员会委员。供职于解放军总政治部。著有长篇纪实文学《中国863》《全球寻找“北京人”》《震中在人心》及“航天七部曲”等二十六部,小说、电视剧、电视电影纪录片多部。作品曾获三届鲁迅文学奖、三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三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当代》文学奖、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中国三十年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长篇广播金奖、上海重大文艺工程精品图书奖、徐迟优秀报告文学奖、全军文学作品特等奖等二十余项。

书籍目录:

序章

钱先生 (001)

钱先生喜欢音乐,喜欢贝多芬,喜欢莫扎特,更喜欢气质浪漫的肖邦和脾气古怪的大胡子老头巴赫。但至今无人知晓的是,钱先生之所以结缘于音乐,究竟是因为喜欢音乐才爱上了是钢琴家的夫人,还是因为夫人是钢琴家才爱上了音乐?

第一章

军委令 (006)

彭德怀一下站起,哗啦一声拉开身后的红色窗幔,一幅巨大的世界军事地图顿时像瀑布般倾泻在众将面前。此亥彳时针指向凌晨两点,正是大洋彼岸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走进白宫的时候。彭德怀很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想到了美国,想到了朝鲜战场,想到了台湾海峡以及中国的导弹、原子弹。

第二章

戈壁风 (030)

当晚迎接将军的是大风。戈壁滩似乎永远姓风。带着口哨的风从早到晚刮个不停,偶尔停了人们还不习惯,总觉得一下子少了点什么。芦苇棚四处漏风,这风听起来像野狼,似疯狗,嗷嗷地叫了一夜,让人无法入睡。难怪当地的牧民说戈壁滩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

第三章

不归路(057)

火车终于驶进清水站。清水是酒泉附近的一个小地方,当年外界根本无人知晓;而由清水站再往里去的酒泉发射场,更是神秘莫测绝对保密。所以火车进站后,便像一头劳累了一生的老牛,只能趴在那儿再也不能动弹了。但从清水站到发射场还有几百公里,进去的人必须改乘内部火车,通过一条秘密的专线铁路方能到达。

第四章

兄弟情 (072)

欢迎苏联专家的晚宴开始了,行云流水般的俄罗斯音乐在餐厅悠悠回响。将军高举酒杯,朗声说道:“尊敬的专家朋友们,亲爱的‘老大哥’们!今天,戈壁滩迎来了九十一位最尊贵的朋友,我们非常高兴!你们远离亲人与故土,来到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帮助我的国家搞导弹,体现了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老大哥’的这份情义,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第五章

大饥饿 (118)

每天挨饿的,不光是基地的发射官兵,还有发射官兵的孩子。由于基地粮油供应匮乏,导致孩子们营养严重缺乏。而基地开始没有幼儿园,父母们要忙于搞导弹,每天上班前就只有用军用背包带把孩子绑在床头或拴在桌椅上。有个孩子中途发高烧,加上饥饿导致身体虚弱,等父母下班回家,竟被高烧活活了!

第六章

天变了 (144)

霎时间,大地嗡地晃了一下,从液氧槽车里排放出来的液氧气体,像团团雾霭,片片云朵,白茫茫,凉飕飕,缓缓升腾起

来,千古荒原仿佛只剩下一种颜色,很快罩住了半个天空。中国人辛辛苦苦研制出来的价值一百五十万元人民币的二十吨液

氧就这样白白倒进了沙海,数千名在场的发射将士悲痛至极,哽咽不止,伤心的泪水纷纷滴落在了滚烫的沙土上……

第七章

争气弹 (208)

苏联专家一甩手走了。原本荒芜的戈壁滩如同遭遇了一场从西伯利亚滚滚而来的寒流,比以往更加空旷清冷。而此前轰轰烈烈的发射场也变成了一个烂摊子:尚未竣工的工程突然中断;正在进行的试验被迫停止;关键资料均被烧毁;主要图纸全被带走;器材设备弃于荒野;发射程序统统打乱;甚至,已经竖在发射塔上 的导弹也不得不含泪重新卸了下来!

第八章

粮啊粮 (233)

将军问:“你们吃沙枣叶有多长时间了?”团长说:“两个星期了。我们实在饿得没办法了,才去打沙枣叶吃。开始战士们只打沙枣吃,后来沙枣吃光了,才打沙枣叶吃;下面的沙枣叶打光了,上面的够不着,就爬到树上去打。没想到战士们不懂事,不小心,就、就把树枝给弄坏了……”团长说着,泪流满面,哽咽得说不下去了。

第九章

核导弹 (272)

中国在本国国土上进行核导弹试验,全世界史无先例绝无仅有,不仅困难重重,且风险极大!一旦发生意外,无论核导弹落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注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尤其是核导弹万一偏离轨道落在境外,轻则引起重大国际纠纷;重则还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此风险核试验,中央敢拍板吗?

第十章

东方红(313)

又过去了五分钟,落区依然没有发现目标。将军急忙抓起电话向北京报告。之后,周恩来接连三次给将军打来电话:“导弹到底飞到哪里去了?”周恩来最担;G的,是导弹落在了苏联。当然周恩来也没忘记安慰几句:“你们千万别太紧张,如果真的打到苏联去了,我巳作好了去莫斯科说明情况的准备。现在最要紧的,是尽快搞清导弹的落点,找到这枚导弹!”

第十一章

西霸天 (368)

发射将军

当时,全军编制只有两个警卫团,一个是北京保卫毛主席的八三四一部队,另一个就是酒泉基地的警卫团。这个警卫团被人传说为将军的“铁杆卫队”,所以上面对此很警惕,让工作组带上一个手枪班,一旦矛盾公开,将军如果不肯束手就擒,甚至策划谋反,那就不能“文攻”,必须“武卫”了!

第十二章

狱中泪 (392)

狱中的将军总是做梦,不明不白的梦,似醒非睡的梦。无论在金戈铁马的战场还是在轰轰烈烈的发射场,往昔的每个日子每个场景甚至每个细节,非但没有从记忆中消失,反而化为一个个清晰的画面反复浮现梦中。在梦中,他好像时刻都在奔跑:“跑”过血火纷飞的战场,“跑”过烈焰熊熊的发射场,“跑”过高喊“打倒”口号的会场,最后“跑”进了黑咕隆咚的!

第十三章

晚年赋 (447)

将军家院门口有一扇斑斑驳驳的大铁门,夕阳照在门上,给人暖洋洋的感觉。每当这时,将军便坐在一个自做的小折椅上,

像一位坐在颗粒饱满的庄稼地边的老农,静静地守候着儿孙们

的归来。夕阳在他眼角的皱褶里绣着陈年旧事,时光在他花白的头上写着岁月沧桑。当年发射场上的豪情与霸气不见了,留下的唯有宽容与淡定、平和与慈祥。

尾声

火箭碑 (470)

三万多平方米的陵园里,静静地耸立着六百多座墓碑,有元帅,有将军,有专家,有老红军,还有年仅十六七岁的无名无姓的发射士兵。而此时此刻,在这六百多座墓碑中,又增添了一座发射将军的墓碑。将军的墓碑用黑色大理石做成,上面刻着将军的简历和生平事迹。有人说,这六百多座墓碑就像六百多座火箭碑,默默地诉说着历史,昭示着后人。

酒泉发射基地的另一读本 (477)

后记 历史不是传说 李鸣生(495)

附录 (498)

《发射将军》评论辑 刘茵等(498)

历史意识?人性深度?问题眼光?文体自律

——李鸣生《发射将军》的文体示范意义 龚举善(513)

《发射将军》:禁律之下的突围 陈启文(522)

建构民族记忆的史诗性文本

宋玉书(534)

——李鸣生“航天七部曲”述评

内容摘要:

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是什么?导弹、原子弹!但这玩意儿美国有、苏联有,中国没有。于是在苏联人的秘密帮助下,中国十万大军秘密挺进戈壁滩,开创了中国一个导弹发射基地。《发射将军》写的正是新中国一个导弹基地司令员李福泽将军的传奇故事。战争年代,将军是林彪麾下的一名战将;和平时期,将军是发射场的指挥官。将军先后组织指挥发射了中国一枚导弹、一枚核导弹、一颗人造卫星等八十余次发射,然而“文革”开始后,却被扔进一个破烂的仓库里关了四年!将军去世后,的遗愿就是将骨灰撒在发射架下埋在戈壁荒原。作者历经多年艰辛走访,以大无畏的真诚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披肝沥胆,如实地写了将军的灵魂阵痛与精神苦难,并将个人性格与民族精神相结合,个人沉浮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宏大叙述与细节刻画相结合,重大矛盾与人物形象相结合,历史反思与现实意义相结合,塑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射将军的文学形象,还原了惊天动地、震骨撼心的历史本真。

编辑推荐:

★中国航天文学一人、三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李鸣生航天七部曲
  ★国内一部航天通史,讲述中国航天事业不为人所知的秘密,书写中华民族挺进太空的全纪录
  ★独立人格独立立场独立思想独立写作
  ★数十位专家、学者、科学家联袂推荐
  ★中国十万大军秘密挺进戈壁滩
  ★林彪麾下战将指挥发射原子弹
  
  海报: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发射将军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李鸣生航天七部曲
9787545512854
如需购买下载《发射将军》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成都出版单位天地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8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发射将军是天地出版社于2015.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5 的主题关于 报告文学-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