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双墩
蚌埠双墩封面图

蚌埠双墩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 蚌埠市博物馆,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668.0

书籍简介:

蚌埠双墩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出土的刻划符号对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出土的动物骨骼和遗物对研究动物考古和淮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书籍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地理环境

第二节历史沿革

第三节发现与发掘经过

第四节资料整理

第二章地层堆积

第一节遗址分布与布方

第二节地层堆积

第三章遗迹

第一节灰坑

第二节与居住有关的红烧土

第四章遗物

第一节陶器

第二节石器

第三节骨、角器

第四节蚌器

第五章刻划符号

第一节象形类符号

第二节几何类符号

第三节其他类符号

第六章1986年试掘材料整理

第一节文化遗物

第二节刻划符号

第七章文化特征讨论

第一节文化的分布范围

第二节文化特征

第三节分期与年代

第四节双墩文化的意义

第八章刻划符号讨论

第九章结语

第一节文化的源与流

第二节与周边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留待解决的问题

附表

附表一双墩遗址灰坑遗迹登记表

附表二1991年至1992年双墩遗址刻划符号登记表

附表三1986年双墩遗址刻划符号登记表

附表四双墩遗址探方陶片陶质、陶色、纹饰、器形统计表

附录

附录一双墩遗址稻作农业考古调查与研究

附录二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遗存鉴定简报

附录三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器的鉴定与研究

附录四双墩遗址黑陶渗炭工艺初探

附录五双墩遗址、侯家寨遗址彩陶与红衣陶制作工艺的初步研究

附录六双墩遗址陶器掺和物的植硅体及拉曼光谱分析

附录七双墩彩陶颜料来源的测试研究

附录八本报告出版前已发表的与双墩遗址相关的文章目录

后记

英文提要

内容摘要:

  淮河流域的双墩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境内,是一处距今7300多年前的单一的新石器时代台地遗址,中心面积12000平方米左右。遗址1985年发现,至1992年先后三次发掘375平方米,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蚌器,骨、角器等文化遗物和丰富的动物骨骼,还发现了600多件陶器刻划符号。本报告对考古学、历史学、生态环境学、动物学、陶瓷学及淮河流域文化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淮河流域的双墩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境内,是一处距今7300多年前的单一的新石器时代台地遗址,中心面积12000平方米左右。遗址1985年发现,至1992年先后三次发掘375平方米,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蚌器,骨、角器等文化遗物和丰富的动物骨骼,还发现了600多件陶器刻划符号。  双墩遗址具有典型的自身文化特征,陶器以四錾平底罐形釜和钵形釜、矮圈足或假圈足饼底碗、矮喇叭座豆、鸟首或牛鼻形耳系罐、底腹均有箅孔的甑及祖形支架等为组合,这些区别于其他诸文化的器物群,特别是遗址中发现的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象形、几何及其他各种单体重体、组合体类型的陶器刻划符号,使双墩遗址形成了独特而新颖的文化面貌,被命名为“双墩文化”。双墩遗址的发掘,为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考古学研究树立了标尺,填补了该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对建立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分期框架和淮河流域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双墩遗址发现了我国目前年代较早、数量最多的陶器刻划符号,这套形、意结构的记事符号,对深入研究探讨双墩文化时期的历史状况,探讨其在中国文字起源和在汉字的形成、发展中所起到的借鉴及影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双墩遗址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群骨骼,经过鉴定有软体动物及鱼、鸟、爬行和哺乳类动物50多个种类。这个动物群的发现为研究淮河流域的气候、生态环境、人与动物的生存关系及社会经济形态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对考古学、历史学、生态环境学、动物学、陶瓷学及淮河流域文化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蚌埠双墩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30206251
如需购买下载《蚌埠双墩》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6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9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蚌埠双墩是科学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71.135 的主题关于 新石器时代文化-发掘报告-蚌埠市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