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生成论
主体生成论封面图

主体生成论

段德智,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60.0

书籍简介:

本书针对国内外学界将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对置起来,将人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实践对置起来的做法,针对“主体死亡论”,对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作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考察,强调和阐释了现实的和历史的人是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人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实践的统一,强调和阐释了作为主体的人的结构性、历时性和生成性以及作为主体人的“未来之维”的“自由个性”、“真实集体”的生存论意义

书籍目录:

前言

一、一个永远言说不尽的话题

二、“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

三、对话原则:从“让他人说话”到“让他人存在”

四、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我”与“我们”

五、逻辑与历史在历史基础上的统一

六、结构与生成的排拒性与兼容性

七、人的主体性的“时间性”及其“未来之维”

八、对“乌托邦”的中性理解与“存在的勇气”

第一章主体死亡论的挑战:从主体死亡论到主体生成论

第一节走进对话语境

一、“黑格尔定律”与近现代主体性哲学的遭遇

二、“主体死亡论”与“主体生成论”

三、“空间间距”与“时间间距”

四、钻进“特洛伊木马”

第二节“主体性”的衰落

一、笛卡尔时代与主体性哲学的凯旋

二、后笛卡尔时代与主体性哲学的衰落

三、主体性哲学的自否定或自衰落

第三节“主体性”的死亡

一、尼采的“上帝之死”与“人之死”

二、福柯的“大写的主体之死”与“范式转换”

三、海德格尔的“人类学的主体之死”与“形而上学之死”

第四节“主体之死”说的真义及其历史启示

一、话语的狡计与“主体之死”说的真义

二、“主体之死”说的历史启示

三、本书的构思

第二章主体生成论的历史向度(一):人的群体意识与人的合群性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氏族膜拜”、“集体表象”与“群体冲突”

一、杜尔凯姆的“图腾制度”:“氏族膜拜”与“图腾旗帜”

二、列维一布留尔的“原逻辑思维”:“集体表象”与“互渗律”

三、缪勒对Mar和clax的语义学解读:原始人的“前反思意识”

四、特朗普的“生存说”、“群体合作”和“群体冲突”

第二节奴隶社会的“团体意识”及其与“个体意识”的张力

一、个体意识的萌生:从德谟克利特到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

二、柏拉图的“正义论”与“贤人政体”(“哲学王”)

三、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人性论”与“政体类型学”

四、公共之善与个人之善:从小苏格拉底派到伊壁鸠鲁派和斯多亚派

第三节封建社会的“宗教意识”与“个人意识”

一、奥古斯丁的“我疑故我在”、“我之死”与“爱的伦理学”

二、阿奎那的“人论”、“幸福论”与“自然法”

三、“个人意识”的苏醒:从爱拉斯谟到路德和马基雅弗利

第三章主体生成论的历史向度(二):人的自我意识的张扬与人的主体性

第一节从大陆理性派哲学到康德的先验哲学再到胡塞尔的现象学

一、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与“我思故我在”

二、康德的先验哲学与“人为自然界立法”

三、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与“单子间的交互主体间性”

第二节从英国经验论到实证主义再到逻辑经验主义

一、英国经验论:从洛克的“白板说”到休谟的怀疑论

二、实证主义:从孔德到斯宾塞

三、经验批判主义:马赫与阿芬那留斯

四、从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到卡尔纳普的逻辑经验主义

第三节人本主义思潮:从意志主义到弗洛伊德主义

一、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与“看穿个体化原理”

二、克尔凯郭尔的“宗教的人”与“孤独个体”

三、尼采的“强力意志论”与“超人”学说

四、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与“人格”理论

第四章主体生成论的历史向度(三):人的他我意识的觉醒与人的主体间性

第一节存在主义与哲学释义学:从海德格尔的“此在”到伽达默尔的“对话辩证法”

一、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与“诗化本体论”:从“此在之在”到“存在之思”

二、萨特的“现象学本体论”与“历史人学”:从“反思前的我思”到“集团”

三、伽达默尔的哲学释义学:“视阈融合”与“对话辩证法”

第二节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从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到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一、霍克海默的“启蒙的辩证法”与“工具理性批判”

二、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与“批判的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自我同一性”与“交往行为理论”

第三节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从波普尔的“理性批判主义”到库恩的“历史主义”

一、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与“证伪主义”

二、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与“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三、库恩的“科学共同体”与“历史主义”

第四节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从列维一斯特劳斯的“新人道主义”到福柯的“关切他人的伦理学”

一、列维一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的社会理论与“新人道主义”

二、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说与“个性理论”

三、福柯的“后现代理论”与“自我伦理学”

第五节当代基督宗教存在主义与新托马斯主义:从布伯的“关系学”到马利坦的“全整的人道主义”

一、马丁.布伯的“关系学”与“同世界相会”

二、蒂利希的“新正统主义”与“宗教社会主义”

三、马利坦的“存在的存在主义”与“全整的人道主义”

第六节大陆理性主义一人本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一科学主义的双峰对峙、趋同性及其与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的内在关联

一、大陆理性主义一人本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一科学主义的双峰对峙:哲学“救亡”运动

二、大陆理性主义一人本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一科学主义的趋同性:从“经验主体”到“逻辑主体”再到“对话主体”

三、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一):从本体论范式到认识论范式再到本体论范式

四、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二):从实体主义范式走向非实体主义范式(现象学范式和语言范式)

五、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三):从解析论范式走向整体论范式

第五章主体生成论的逻辑向度:主体的结构性和生成性、主体间性的本体论基础和作为主体生成论终极指归的“一种希望人学”

第一节主体的结构性和生成性:“人本身”与“现实的历史的人”

一、主体性之根:“作为主体的人”与“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二、主体的结构性(一):主体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张力结构与叔本华的“豪猪”喻

三、主体的结构性(二):主体的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张力结构与古希腊的“复仇女神”

四、主体的结构性(三):主体的认知与实践之间的张力结构与歌德的“太初有行”

五、主体的生成性和历史性:“现实的历史的人”与人既是“历史之剧”的“剧作者”又是其“剧中人”

第二节主体间性的本体论基础:关系本体论、社会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

一、关系本体论:“太初即有关系”与“关系的动态化”

二、社会本体论:“强社会本体论”与“弱社

四、作为“社会存在”的人:“交往行为主体”、“政治主体”与“历史主体”

第四节主体生成论的指归(二):“人的自由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与乌托邦的历史启示

一、“人的自由发展”与“个性自由”或“自由个性”

二、“自由人的联合体”与“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的互存互动关系

三、社会理想的基本形态与“宗教的和世俗的乌托邦”:诸社会理想和乌托邦的历史启示

第五节主体生成论的指归(三):主体生成论的“四维性”与作为“一种希望人学”的主体生成论

一、主体生成论的“四维性”:“现在之维”、“过去之维”、“未来之维”与“逻辑之维”

二、作为主体生成论的“纵深维度”的“未来之维”:“希望之维”、“意义之维”、“超越之维”和“生成之维”

三、作为“一种希望人学”的主体生成论:“为希望而在”

四、作为主体生成论指归的“希望人学”的理论品格(一):“肯定性”与“否定性”

五、作为主体生成论指归的“希望人学”的理论品格(二):“实践性”与“社会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对主体性的形成、发展、内在机制和发展的终极趋向作了跨越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历时性的和共时性的系统的考察与论述,逻辑地和历史地、辩证地阐释了“主体生成”的诸多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本书结构严谨,内容充实,立论独特,极富创见,行文晓畅,可读性强,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人学、哲学、哲学史上宏大的学术画卷。  本书针对国内外哲学界将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对置起来,将人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实践对置起来的做法,针对“主体死亡论”,在中西哲学和中西文化比较的基础上,对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作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考察,强调和阐释了现实的和历史的人是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实践的统一,强调和阐释了作为主体的人的结构性、历时性和生成性,强调和阐释了作为主体的人的“未来之维”的“自由个性”和“真实集体”(“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生存论意义。【作者简介】  段德智,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兼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湖北省宗教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基地(哲学所)兼职教授与学术委员,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欧洲近代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合著)、《宗教概论》、《死亡哲学》、《莱布尼茨》(合著)、《西方死亡哲学》、《宗教与社会》等,译著有《论存在者与本质》、《英国哲学史》、《非理性的人》、《(中庸>洞见》、《哲学辞典》、《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等。先后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历史研究》、《光明日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曾先后获得“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等奖励。当前主要从事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和《反异教大全》的翻译和研究。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主体生成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西哲学比较书系
9787010075631
如需购买下载《主体生成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466 印数 4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主体生成论是人民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017 的主题关于 主体-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