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十讲
诸葛亮十讲封面图

诸葛亮十讲

谢洪波, 著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26.8

书籍简介:

人们从各种文学作品中知道了诸葛亮,把历史人物神化为不凡的人物。本书讲述的是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讲述这一人物的变化经过,还读者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风貌。

书籍目录:

丛书总序

导言

第一讲走上神坛:诸葛亮何以被神化

如何“近妖”:《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悲剧精神:神化诸葛亮的基调

口碑:对联中的诸葛亮

神化诸葛亮的土壤

第二讲做个忠臣好不好

千古忠臣的治国方略

忠臣为何大权独揽

廉以尽忠:诸葛亮的自我鞭策

第三讲隆中对:无法贯彻的“大战略”

战略构想与局势分布

“隆中对”战略布局的得失

“隆中对”执行中的修订问题

第四讲做官、做人、做事:一代名相的人生准则

垂范后世的为官之道

出将入相的法家风范

治国必先修身

第五讲北伐:口号还是实干

为何一直要北伐

奇怪战争:蜀汉北伐的军事分析

祁山开发与“六出祁山”

第六讲“但悲不见九州同”:屡屡失败的统一计划

诸葛亮用兵模式:揭秘第一次北伐

第五次北伐失败的内情

北伐为何屡战屡败

失败不是他的责任

第七讲接班人培养的误区

参差不齐的十位接班人

破格选拔:接班人选择的唯一亮点

知遇之恩的压力:姜维败局

接班人之死:意料之外的败局

第八讲反思诸葛亮:现代管理的反面借鉴

管理资源:诸葛亮的现代借鉴

北伐动机:内部管理失败的突破口

治国方略:现代管理的反面典型

第九讲污点:不为人知的诸葛亮

诸葛亮的另一面

战略分歧与志趣矛盾:关羽之死

莫名其妙的举动:急于入川

谁“塑造”了诸葛亮

第十讲扑朔迷离:诸葛亮的人生谜局

大才为何“躬耕南阳”

刘表为何不用孔明

他为何要归葬定军山

开发西南为哪般

后记

参考书目

前言

从“诸葛亮现象”说起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最著名的偶像:孔子、关羽、岳飞、诸葛亮。

这几个人恰恰构成了中国文化中价值观的最主要内容:仁、义、忠、勇、信。

孔子倡导仁政,而且身体力行,一生奔波,是为仁;关羽义薄云天、重诺守信,是为义、信;岳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直捣黄龙”而征战,是为“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为忠。

在这几个偶像中,最为人称道的,则是诸葛亮。在后人的追忆中,他不但是忠臣的代表,更是智慧的象征。有关他智慧过人的描述,集中在对“隆中对”、“火烧赤壁”和“八阵图”、“七擒孟获”等著名事件之中。

诚然,这些事件中,有些是后人夸大其辞或者张冠李戴的,比如“火烧赤壁”和“八阵图”;有些则是可以进一步探讨是否高明的,比如“隆中对”和“七擒孟获”:无论如何,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独有的一个特征,就像纳斯雷金(阿凡提)之于阿拉伯文化一样,人们不会因为他们事迹的非真实性而减少对他们的兴趣。

这就是中国文化独有的“诸葛亮现象”,简言之,就是对忠臣的褒扬,对智慧的推崇,对身处逆境而坚韧不拔精神的肯定。

如果说在一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人们标榜诸葛亮的精神,是为了弘扬一种民族理想、个人信念,那么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就应该充分重视这种文化现象,并且超越古人,从诸葛亮的事迹中寻找能够在今天作为借鉴的成分。

辩证地认识诸葛亮首先应该为我们重视的,就是诸葛亮的“忠”和“智”。这是他最突出的两个特点,也是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精神。

为什么在三国纷争的时候,诸葛亮能够尽忠于并不强大的蜀汉政权,并且为了刘备的知遇之恩而奉献一生?为什么在群雄并起的时候,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投靠一个强大的靠山,相反却“躬耕于南阳”,宁愿做一个隐居的山人?为什么他能够在没有正式出山的时候,就对天下有一个全盘的了解和规划,并且提出了为后人争论不休的“隆中对”?为什么他殚精竭虑,以毕生的精力与智慧进行北伐,却一次次无功而返?可以说,这些问题,都是与诸葛亮的“忠”与“智”密切相关的,同时,又是和传统文化中他的智慧形象存在若干矛盾的。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解开这些矛盾背后的真相,让人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诸葛亮,从而让现代人明白为何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会变成我们的偶像,又是什么人、什么样的文化氛围把他造就成了一个偶像。

将诸葛亮“偶像化”的后果是,严重的“主题先行”原则,破坏了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所具有的多彩人生,也忽略了诸葛亮与他所生活的汉未三国时代的复杂多变性。这样一来,渚葛亮的形象变得“纯粹”而简单,“光辉”而干瘪.我们要让充满矛盾的“诸葛亮”形象真实化、历史化,就必须辩证地认识诸葛亮,把后人强加给他的概念从他的身上去除掉。因此,必然会出现如下的情况:对历史上真实的渚葛亮的认识,往往会和后人强加给他的种种头衔与美誉相冲突,甚至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看法。然而,这正是对诸葛亮的辩证认识。

解读“诸葛亮资源”当我们还偶像以真实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中国文化中对诸葛亮的推崇这种精神资源现代化,如何让这种文化成为现代人的智慧财富,而不是迷信。

将“诸葛亮资源”现代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表现作为我们考察历史的事例,从事例看得失,从得失读历史,从历史求智慧,从智慧论现代。

这样的一个过程,是我们解渎“诸葛亮资源”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目标。

诸葛亮是一个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但是他并不是和今天毫无关系的,从他的行为、思想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巾同人的共性,而这种共性是否适合现代?这种共性是否能够促进现代人为个人的成功与幸福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

我们不县要颠覆历史,也不是要戏说历史,而是要从身为历史人物的诸葛亮身上,找到现代人某些行为与思路上的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了症结所在,我们就能够反思诸葛亮,反思诸葛亮所代表的文化,并在反思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诸葛亮是古代中国的一座文化丰碑,也是现代人了解中国传统的一面镜子,只有反思诸葛亮、读懂诸葛亮,才能超越诸葛亮,将诸葛亮的人生经验与智慧精髓作为现代人的财富。这笔财富,也许是我们一生都享用不尽的。

作者

后记

诸葛亮是一个永远都说不完的话题,更是一个让人高山仰止而又为之叹息的人物。他的忠诚,他的勤奋,他的亲民,都是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而他的个人修养与道德风采,更是后人难以企及的。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军事家,甚至不能算一个成功的宰相。他的缺陷十分明显:谋略与实际存在脱节、用兵过于谨慎,是他在军事上的弱点;事必躬亲、操劳过度,而又没有可靠的、合适的助手与接班人,是他在治国上的短处。

对一个政治人物来说,有什么样的具体举措,往往比发表什么样的言论要重要得多。诸葛亮是一个忠臣、一个贤臣,这是通过他说过的话和对他一生的观察得出的结论;然而,从他的执政风格、军事和政治举措,我们却往往会产生相反的看法,认为他短视、专权、独裁,甚至对皇帝不尊重,有“不忠”的表现。

为什么在诸葛亮这个人的身上,会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评论?这就是“言”、“行”之间的差异,以及因为这种差异引起的后人对这个人物的不同理解。事实上,后人对诸葛亮的理解,都是基于后人自身的立场,所以才会出现互相冲突、截然对立的不同看法。

因此,我们对诸葛亮、对有关诸葛亮的各种评论,都应该持辩证的观点,认识他的全面特征,也要认识到他在细节上的表现,将这些对诸葛亮的不同看法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诸葛亮形象。

正所谓“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非常明显,每个人都能看得到,因为他是了不起的人物,是君子,是贤臣,是智者,所以我们才会对他的不足之处都了如指掌。他的缺陷,与他的伟大又是一个整体,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

正因为他是一个功过、长短都十分突出的人物,所以他才会成为一个“话题人物”,才会被争论不休。求全责备也好,文过饰非也好,都是在后人出于对他一生成就的肯定这一前提下的。不过,简单地讨论他成功或者失败、出色或者平庸,对现代人来讲,是没有意义的,完全是看三国落泪,为古人担忧。今天我们关注诸葛亮,更多地是要解释为什么他会有如此鲜明而独特的功过,有如此令人费解的长短。

这正是本书的立意所在。因此,本书对诸葛亮的一些“过人表现”,比如“三顾茅庐”、“借东风”、“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卧龙吊孝”的情节没有涉及,因为那并不是我们所关心的内容,我们所关心的,是他“隆中对”、“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收姜维”这一类与人、与实干有关的内容。

在品读诸葛亮为人、处世、为政、用兵等方面的行为时,笔者希望与读者就这些突出他个人能力与智慧的问题交流。其实,这个解读与反思诸葛亮的过程,也就是笔者感受诸葛亮的智慧、转化其智慧成为现代资源的努力。读者如果能从中有所领悟,或者从中产生更高明的见解,也许会是一笔意外的收获。

内容摘要:

  在中国的历史上,诸葛亮不但是忠臣的代表,更是智慧的象征。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独有的一个特征。中国文化独有的“诸葛亮现象”,是对忠臣的褒扬,对智慧的推崇,对身处逆境而坚韧不拔精神的肯定。如果说在一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人们标榜诸葛亮的精神,是为了弘扬一种民族理想、个人信念,那么作为现代人,我们就应该充分重视这种文化现象,并且超越古人,从诸葛亮的事迹中寻找能够为今天所借鉴的成分。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最著名的智者之一,在诸葛亮的一生中,最为出彩的,就是“三顾茅庐”时的“隆中对”。在后世的评价中,“隆中对”被认为是诸葛亮的天才之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战略。那么,这个计划究竟是对是错,其实施情况又如何呢?将“诸葛亮资源”现代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表现作为我们考察历史的事例。从事例中看得失,从得失中读历史。“诸葛亮现象”本身内容的丰富性和历史性,给我们今天读史提供了有益和多样的思路。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诸葛亮十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6999226
《诸葛亮十讲》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哈尔滨出版单位哈尔滨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诸葛亮十讲是哈尔滨出版社于2007.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7=36 的主题关于 诸葛亮(181~234)-评传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