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前的大清帝国
崩溃前的大清帝国封面图

崩溃前的大清帝国

(英) 戴维斯 (Davis,J.F.) , 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9.8

书籍简介:

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天朝走向崩溃,而在崩溃之前,作为殖民者的英国人如何看待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本书首版于1836年,四年后鸦片战争爆发的同一年,此书再版。这本书显然是英国读者在战前了解中国的重要参考,甚至某种程度上是成为出征中国的中下层军官的行动指南。如今,借助这位后来的香港总督的记录,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再认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作者运用了地理学与政治经济学等科学方法,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系、风土人情、重要城市、释道儒三教、文学艺术、农业与商业做了重点介绍,并进行分析,正是运用这些科学的方法,西方人揭开了神秘中国的面纱,看透了清朝“国富民强”的假象。作者曾多次暗示中国政治家有眼如盲,对欧洲国家之间尤其是英国与荷兰、英国与葡萄牙之间因争夺东亚霸权而产生的矛盾置若罔闻,非但丝毫不懂得利用,甚至因失察而使自己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书籍目录:

译者序作者序【上卷】第一章 欧中交流罗马帝国、赛里斯与秦人马可·波罗、阿拉伯旅行家与广州开封府的犹太人蒙古帝国与教皇恶劣的葡萄牙人费迪南·平托的冒险海禁与澳门问题天主教在中国的兴衰马尼拉、荷兰人与台湾问题尼古拉斯与国姓爷第二章 英中交流(一)1596:离奇失踪的使团葡萄牙人:背信弃义的朋友1670:与台湾的交易英国公使的身份1736:拒绝跪迎圣旨“百夫长号”俘虏西班牙船弗林特先生英法水手冲突事件宁波通商受挫拜见两广总督测量“阿尔戈号”军舰澳门:司法杀人外国海盗挑战中国司法1784年:“炮手案”始末第三章 英中交流(二)1793:马嘎尔尼出使中国不是“贡品”的“礼物”广州的美国故事交趾支那:英法竞争南海海盗传奇“海王星号”事件:皇帝受蒙蔽澳门:三国角力场和蔼可亲的松大人两广总督的“顽疾”1816:阿默斯特访华践踏尊严的礼仪17万英镑接待费1820:屠夫自杀引起的争端杀人案启示录1822:广州大火灾巨额债务:行商体系的变革瑞士钟表匠之死广州渐成“火药桶”鸦片贸易的逻辑走私船的挑衅第四章 地理概述气候与地形长江与黄河天下独绝的大运河万里长城江南省:最富裕的省份鄱阳湖风光福建:Tea(茶)的由来苗境、苗族与苗乱帝国的边疆台湾与海南四大属国与日本第五章 历史纲要被夸大的历史孔子与四书五经秦汉与鞑靼有趣的三国唐朝:太宗与宦官擅权宋朝:文明而厌战的朝代元朝:大都与大运河明朝:耶稣会士与葡萄牙人清初反满康熙:最伟大的君王乾隆:不一般的运气嘉庆:奇特的遗诏气数将尽的王朝第六章 立国根基专制制度与家长权威政府的巨大财富罕见而反常的现象:百姓公然批评政府脾气最好的民族真正的贵族“三位一体”的皇帝中央机构地方机构武举腐朽的军队刑法与刑罚针对立法的评价第七章 伦理道德性格复杂的中国人中国人为什么不诚实?过度的民族自豪感价值体系“杀害女婴”的真相人种问题缠足:残忍的陋习道德和政治优势士农工商皇室宗亲重文轻武关于“一夫多妻制”的误解婚姻习俗学校与教育制度丧葬礼仪第八章 风俗礼仪(一)春节习俗幼稚的消遣方式迎春习俗社交礼仪隆重的晚宴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客栈、酒馆与赌场劝酒与戏班帝王的运动:狩猎与雪橇第九章 风俗礼仪(二)衣帽衣料与时尚念珠、荷包与鼻烟壶发型与发饰民居与豪宅家具与室内装饰马车与轿子公馆、邮局与地图发达的水运水患:政府焦虑之源第十章 京城气象城墙北城景象不一样的南城皇帝的困扰:饥荒、篡位与京畿民叛圆明园纪事皇室宗亲的生活宵禁缉匪:高效而不公附文:关于广州杀人案的记录

内容摘要:

  ★《崩溃前的大清帝国:第二任港督的中国笔记》为英国第一部以中国为主题的普及型著作,面向普通读者。此书出版于鸦片战争前夕,是英国乃至欧洲都难得一见的真实接触中国的读本。  ★《崩溃前的大清帝国:第二任港督的中国笔记》作者为香港第二任港督,因为精晓汉学,被《剑桥中国史·晚清卷》的编纂者誉为“第一位汉学权威”。  ★作为英国第一部普及中国国情国人的读本,是当时的英国读者了解中国的重要参考,即使在出版后的几百年内,也被后来的无数研究中国的著作视为重要的参考书目。  ★译者自己有多部历史类著作,这是足够专业和科学的翻译文本。  ★除了大量丰富翔实第一手的文本资料,本书还附有部分罕见的晚清图片,可以进一步帮助了解当时的中国。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天朝走向崩溃,而在崩溃之前,作为殖民者的英国人如何看待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  《崩溃前的大清帝国:第二任港督的中国笔记》首版于1836年,四年后鸦片战争爆发的同一年,此书再版。《崩溃前的大清帝国:第二任港督的中国笔记》这本书显然是英国读者在战前了解中国的重要参考,甚至某种程度上成了出征中国的中下层军官的行动指南。如今,借助这位后来的香港总督的记录,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再认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  作者运用了地理学与政治经济学等科学方法,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系、风土人情、重要城市、释道儒三教、文学艺术、农业与商业做了重点介绍,并进行分析,正是运用这些科学的方法,西方人揭开了神秘中国的面纱,看透了清朝“国富民强”的假象。【作者简介】约翰·弗朗西斯·戴维斯(John Francis Davis 1795—1890),英国人,是中国通,人称精晓汉学的港督。18岁就到了广州,任职东印度公司。他具有语言和外交天分,喜好中国文学,在公司任职期间翻译《好逑传》《汉宫愁》等书成英文。曾作为英国使团随员到过北京。1844年起出任第二任香港总督,任期4年。1854年,戴维斯获KCB勋衔,1876年,获牛津大学颁授民法学博士学位。晚年隐居布里斯特尔,潜心研究中国文化,1890年去世。出版有《中国掠影》《崩溃前的大清帝国》等著作。  译者简介:  易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著有《蒙古帝国》《美国沉没》《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野下的晚清图景》等多本著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崩溃前的大清帝国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1255273
如需购买下载《崩溃前的大清帝国》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光明日报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320 印数 8000

书籍信息归属:

崩溃前的大清帝国是光明日报出版社于2013.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52.06 的主题关于 中国历史-史料-清后期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