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考古学
埃及考古学封面图

埃及考古学

刘文鹏,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代:2007

定价:42.0

书籍简介:

本书内容涉及史前埃及文化的演进、城市文明与聚落形态、语言文字、宗教文化、陵墓、建筑(宗教的、世俗的)、艺术创作及丧葬习俗等。

书籍目录:

走进法老的世界(自序)

导论

一、埃及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时间与空间范围

二、埃及考古学与埃及学的关系

三、埃及考古学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四、古代埃及的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分期

第一章史前考古学与前王朝文化的演进

第一节埃及的地貌与生态环境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

一、下旧石器时代文化

二、中旧石器时代文化

三、上旧石器时代文化

四、晚旧石器时代文化

五、期外旧石器时代文化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

一、中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若干问题的疑义

二、撒哈拉新石器文化

三、尼罗河流域新石器文化

第四节前王朝铜石并用时代文化的演进

一、下埃及的前王朝文化马阿底文化

二、上埃及的前王朝文化(1)巴达里文化

三、上埃及的前王朝文化(2)涅伽达文化Ⅰ时期

四、上埃及的前王朝文化(3)涅伽达文化Ⅱ时期

五、上埃及的前王朝文化(4)涅伽达文化Ⅲ时期与零王朝

第五节前千朝时代的墓地与城市遗址

一、阿拜多斯王家墓地

二、重要的城市遗址

第二章早王朝与古王国时代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

第一节希拉康坡里斯神庙区出上的重要历史文物

一、神庙区的布局及其出土的早期重要文物

二、“大宝藏”及其重要的出土文物

第二节重要的城市遗址与墓地

一、提斯与孟斐斯

二、布巴斯梯斯与赫利奥坡里斯

三、阿拜多斯与萨卡拉墓地

四、吉萨墓地

第三节早期墓葬的发展与金字塔的起源

一、早期墓葬的演变及其基本形式

二、阶梯金字塔及其向古典金字塔的过渡

第四节金字塔发展的顶峰与衰落

一、胡夫王大金字塔

二、哈夫拉王金字塔与大狮身人面像

三、孟考拉王金字塔

四、吉萨金字塔城与墓地

五、太阳庙与第五、第六王朝金字塔之衰落

六、第五、第六王朝时期的马斯塔巴

第五节早期丧葬的习俗与装备

一、木乃伊的起源与早期的演变

二、棺的发明与演变

三、墓碑与墓铭文的早期演变与丧葬意义

第六节艺术的创作与成就

一、古埃及艺术的特性与发展阶段

二、古埃及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

三、初创时期雕塑的成就

四、初创时期浮雕与绘画的创作

第三章中王国时代的考古学探究

第一节重要城市遗址与军事要塞的建筑

一、赫拉克利奥坡里斯

二、利希特

三、拉宏

四、努比亚地区的要塞堡垒

第二节墓葬的发展、演变

一、第十一王朝孟图霍特普二世平台式陵庙

二、第十二王朝金字塔建筑的恢复与衰落

三、私人墓葬

第三节丧葬习俗与装备的演变

一、墓碑与墓铭文的发展

二、棺的类型的演变

三、木乃伊和木乃伊面具的发明与演变

四、卡诺匹斯容器的发明与利用

五、人物模型与夏勃悌塑像的功能

第四节艺术创作的发展

一、神庙建筑

二、雕刻

三、浮雕与绘画

四、工艺美术

第四章新王国时代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与巨大成就(上)

第一节城市与村落的发展

一、埃及语的“城市”与“乡村”的意义

二、都城的遗址与遗迹

三、王家城市系列

四、边境城镇

五、工人村

第二节建筑的类型学及其基本模式

一、世俗建筑的类型及其设计的模式

二、宗教建筑的类型及其基本模式

三、陵墓建筑的类型及其基本模式

四、军事建筑的类型与模式

第三节庄严瑰丽的神庙

一、卢克索神庙及其布局

二、卡纳克大神庙及其布局

三、阿拜多斯的塞提一世神庙

四、其余神庙的分布

第四节宏大壮丽的葬祭庙与隐蔽的石窟庙

一、国王的葬祭庙

二、悬崖石窟庙

第五章新王国时代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与巨大成就(下)

第一节神秘莫测的石窟王陵与豪华艳丽的贵族墓

一、帝王谷王陵

二、王后谷陵墓

三、贵族墓

四、戴尔美迪纳的私人墓

五、其他地方的私人墓

第二节丧葬习俗和装备的新发展

一、木乃伊的“古典”发展阶段

二、卡诺匹斯容器的新发展

三、木乃伊面具的新演变

四、棺的发展和变化

五、丧葬文与丧葬人物塑像的新演变

第三节艺术创作的辉煌成就

一、建筑艺术

二、雕塑

三、浮雕

四、绘画

五、工艺美术

第六章晚后时期埃及考古学的终结

第一节后埃及时代三角洲地区城市遗址的考占发掘

一、塔尼斯遗址及其出土的重要文物

二、舍易斯

三、诺克拉提斯

第二节后埃及艺术的传承,创新与衰微

一、神庙建筑的传承与创新

二、雕刻艺术

三、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

第三节传统丧葬习俗的延续

一、木乃伊制作的变化和退化

二、棺的演进中的变化

三、晚期陪葬的丧葬人物塑像

第四节希腊、罗马的埃及考古学的终结

一、亚历山大里亚城市考古的新成就

二、希腊、罗马时期的丧葬习俗的终结

三、希腊、罗马统治时期埃及的建筑与艺术

附录

一、略语表

二、主要参考书目

年代表

前言

这一部书,是中国人自己撰述的第一部《埃及考古学》,也是我国著名世界古代史专家、埃及学家刘文鹏教授(19312007)的最后一部遗著。他在今年4月写成了此书的自序《走进法老的世界》,到5月29日凌晨,便走完他的人生历程,离开了这个世界。根据他的遗愿,我现在来为此书作序,几度执笔泫然,不知从何说起。

文鹏教授和我,是1955一1957年在东北师范大学由苏联专家格拉德合夫斯基主讲的世界古代史教师进修班上的同学,他是我们班的班长。他为人忠厚,待人诚挚,自律甚严,勤奋笃学,是一位好班长。他于1953年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即考入林志纯先生为导师的世界古代史研究生班,195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遂留本校工作。刚工作不久,即又奉学校之命,考入由苏联专家主讲、由林志纯先生协同指导的进修班脱产学习。1957年,他又以优秀成绩从进修班毕业。至此,他已经有连续四年专门研习世界古代史的经历,并且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是一位学有根底并初露头角的青年专家了。

当时办这些研究生班或教师进修班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等学校历史系所急需的新一代世界古代史教师,所以总体要求对专业基础掌握比较全面,而在个人研究领域则可以各有专重。当时的世界古代史大体分为原始社会、古代东方、希腊和罗马四大部分。文鹏即选定以古代东方中的西亚北非古史为其研究重点,他在上世纪5060年代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译作主要(但非全部)就在这个领域。相对于传世历史文献较为丰富的希腊、罗马史而言,古代东方史的研究难度要大很多。文鹏选择了知难而上,也显示了他的学术性格。

在“文革”中,他经历了下放插队,至1972年调入通辽师范学院(今内蒙古民族大学)任教。他和最器重他的老师林志纯先生开始分属两校,不过在业务上仍然亲密合作无间。1973年,他被临时借调到北京商务印书馆,协同林先生修订《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同年,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排印出林先生所编《世界古代史(上册)》(初稿),这是林先生经过深入反思,努力改变过去沿袭苏联教材体系的新尝试。林先生日夜搜寻、阅读国外关于古代史的新著,经常约他的几位早期学生一同商讨。文鹏就是其中重要成员之一。到“文革”后期,林先生决定编写《世界上古史纲》,由几位学生参考他所编《世界古代史(上册)》(初稿)编写有关诸章。文鹏分工担任其中“古代埃及”章的编写。从此文鹏即集中主要精力从事古代埃及史的研究,垂四十年。到20世纪末,他已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以及《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主编)、《古代埃及史》(独著)等专著。同行学者认为,“他的论文和专著反映了我国埃及学的最新研究成就,也是我国埃及学到目前为止的最高成就。”

不过,文鹏教授并未到此止步,而是如他自己所云“老翁不倒再登攀”。他在新世纪继续登攀的主要成果就是这一本《埃及考古学》。他为此书已经做了多年准备、到此书写作的后期,他已经不幸积劳成疾。他在自序中说:“原本预定四年完稿,却因近年身体欠佳,病魔缠身,无奈又拖延了一年。而且对于后埃及,特别是希腊、罗马时代的埃及考古学部分的写作实在无力继续下去,只好在阵阵病痛中潦草地结束,实在抱歉。”每读至此,难禁泪下。文鹏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鹏不幸过早地逝世,来不及见到此书的出版,的确是一件令人不胜遗憾的事。不过,文鹏的学术志业却是富有生气的。他的埃及学研究是与他的教学工作相辅相成的。自研究的角度看,从《古代西亚北非文明》、《古代埃及史》到《埃及考古学》,是学术本身向深度发展的进程;自教学的角度看,这也是他培养学术继承者的过程。在通辽这个原来缺乏基础条件的地方,文鹏于1991年在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成立了古代埃及史研究所,十余年来,他用自己献身学术的诚挚精神与笃实学风,感召并培养了相当可观的一批以世界上古史和埃及史为志业的弟子。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长春等地的研究机构与高等学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还有一批正在上述各地的大学里攻读博士学位,沿着文鹏的学术道路前进。这样看来,文鹏的未竟之业,必定后继有人,发展有望。

埃及考古学在中国,现在尚在筚路蓝缕阶段,文鹏的《埃及考古学》正是首启山林之作。所以,这本书不仅很有益于我们的古代埃及史的教学与研究,而且给我们开拓了一片学术领域的希望。

同学弟刘家和再拜谨叙

2007年8月初稿

2008年1月改订

内容摘要:

  这是中国人自己撰述的第一部埃及考古学专著,也是我国著名世界古代史、埃及学家刘文鹏教授的遗著。全书跨越史前史时代、法老时代、希腊罗马统治埃及时代,内容涉及史前埃及文化的演进、城市文明与聚落形态、语言文字、宗教文化、陵墓、建筑、艺术创作及丧葬习俗等。  本书从古埃及史前考古学开始叙述,直至希腊罗马时期埃及的考古学。包括早王朝与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后埃及和希腊罗马时期埃及的考古重大发现和研究进展状况以及研究成果。全书内容以考古学作主线,叙述了古埃及文化的演进历程,涉及城市文明与聚落形态、语言文字、宗教文化、陵墓、建筑(宗教与世俗)、艺术创作及丧葬习俗等。书中使用了英文、俄文、日文等多种语言文字的文献与考古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本书是中国目前唯一一部内容比较完整、详细的埃及考古学专著。【作者简介】  刘文鹏,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曾担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世界上古史古埃及史研究所所长、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和学院副院长。曾参加中国“六五”、“七五”、“八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代埃及史研究;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杂志发表过数十篇论文。本书是继他的《古代埃及史》之后的一部力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埃及考古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08028426
如需购买下载《埃及考古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埃及考古学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07.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84.11 的主题关于 考古学-埃及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