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与哈军工
陈赓大将与哈军工封面图

陈赓大将与哈军工

滕叙兖, 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58.0

书籍简介:

本书以全新的历史视角,追寻开国大将陈赓最后十年的人生足迹,通过探究他创建哈军工、培育军事科技人才的独特教育思想体系以及开拓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新中国国防高科技事业的丰功伟绩,塑造了和平年代陈赓作为杰出将军教育家的历史形象,再现了这位旷世英雄丰厚的人文情怀。

作者介绍:

滕叙兖,生于1943年,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3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为哈军工第十一期电子工程系海军雷达专业,1968年毕业。先后供职于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深圳科技工业园和中国深圳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曾获多项科研成果奖,在国内外发表过数十篇学术论文。2003年年底退休,目前从事中国现代文史研究。主要文史著作有:《哈军工传》、《风雨彭门——彭德怀家风家事》、《陈赓大将与哈军工》、《刘居英画传》(合著)、《开国元勋的子女们——哈军工高干子女传记》。

书籍目录:

引 子

第一章 奉调归国 陈赓受命担大任

一、总参谋部的一份重要报告

二、代理志愿军司令员

三、归国行程急

四、受命中南海

第二章 兵贵神速 遣将调兵说“三边”

一、先调李懋之

二、再调徐立行

三、林园万里大搬迁

四、陈毅送来“聚宝盆”

第三章 全国选址 松花江畔定大计

一、周恩来致函苏联政府

二、初识奥列霍夫

三、南下北上选校址

引 子

第一章 奉调归国 陈赓受命担大任

一、总参谋部的一份重要报告

二、代理志愿军司令员

三、归国行程急

四、受命中南海

第二章 兵贵神速 遣将调兵说“三边”

一、先调李懋之

二、再调徐立行

三、林园万里大搬迁

四、陈毅送来“聚宝盆”

第三章 全国选址 松花江畔定大计

一、周恩来致函苏联政府

二、初识奥列霍夫

三、南下北上选校址

四、松花江畔定大计

第四章 鼎力相助 总理召集联席会

一、筹委会正式成立

二、周恩来召集联席会议

三、求教毛泽东

第五章 求贤若渴 苦心延聘名专家

一、张述祖秉烛荐贤才

二、急调张衍进京

三、派黄景文南下沪宁

四、刀下留人,再救沈毅

第六章 殚精竭虑 金秋时节喜盈门

一、参高岗一本

二、周恩来亲为军工选将才

三、落实基建经费

四、借来大和旅馆

五、筹委会最后一次会议

第七章 “两老办院” 教育思想初奠定

一、风雪移师

二、繁忙的第一天

三、踏勘院区

四、阐发“两老办学”的教育思想

第八章 礼贤下士 融雪化冰赤子心

一、两个不同的群体

二、辖淌

三、雪夜探访周明

四、与梁守槃的恳谈

第九章 选拔俊才 新生补习费思量

一、全军上下选秀才

二、全面检查文化补习中的问题

三、彭德怀过问第二期招生工作

四、向高中毕业生敞开大门

第十章 真诚合作 苏联顾问进军工

一、苏联顾问团迟迟不到

二、唐铎归国

三、盼来首批苏联顾问团

四、首席顾问的首次视察

五、真诚的合作

六、关于“大屋顶”的争论

第十一章 破土奠基 将军亲临脚手架

一、争取省市和中央的支持

二、五千大军扎营荒原

三、不寻常的现场会

四、将军的身影

第十二章 言传身教 条令如山抓校风

一、做好老干部的思想工作

二、纲领性文件

三、放走两位教授

四、条令如山

五、请秦基伟作报告

六、“七一”座谈会

第十三章 求助“上帝” 一锤定音靠黄老

一、毛泽东挥毫题词

二、周恩来的叮嘱

三、黄克诚一锤定音

四、大槐树下的两位院长

第十四章 彭总视察 小平房里两将帅

一、不速之客

二、彭德怀视察学院

三、紧张的八月

四、一次难忘的座谈会

第十五章 开学大典 《训词》堪称传家宝

一、毛泽东的《训词》

二、首届运动会

三、开学大典

第十六章 入伍宣誓 风雨晨昏照引人

一、《工学》创刊

二、成立教育工作者协会

三、入伍宣誓大会

四、知识分子的贴心人

第十七章 笔墨官司 慈父情怀论是非

一、复函杨秀峰

二、上书中央文委

第十八章 调配教师 总理深夜巧安排

一、军中无正月

二、西花厅会议

三、参加七届四中全会

第十九章 团结之年 家喻户晓《将相和》

一、大学习和大检查

二、调来“二刘”

三、京剧《将相和》

第二十章 从严治校 百炼成钢第一课

一、毛泽东审阅的教学计划

二、学苏联“以我为主”

三、建立野营训练场

四、对预科学员的训话

五、为第三期新生作报告

六、百炼成钢第一课

第二十一章 教书育人 教学科研比翼飞

一、严师出高徒

二、教书又育人

三、自力更生建设风洞实验室

四、大量引进外国科技图书

第二十二章 不拘一格 陈赓慧眼识英才

一、门门功课不及格的谭国玉

二、陈赓的激将法

三、慧眼识英才

四、薪火相传的好学风

第二十三章 总参履新 戎机如火见豪情

一、哈尔滨临时的家

二、出访苏联

三、调哈军工教员上舰实习

四、副总长的重担

第二十四章 授衔盛典 数九寒冬起春风

一、中南海授衔典礼

二、安抚老教师

三、为哈军工干部授衔

四、调高知识分子的军衔

第二十五章 辽东军演 喜逢战友武元甲

一、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

二、陪同武元甲参观哈军工

第二十六章 盛赞奇迹 陈赓欢宴钱学森

一、凌晨起飞迎远客

二、引领钱学森结识众将帅

三、成立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

第二十七章 辅佐聂帅 义薄云天为“两弹”

一、陈赓的两次发言

二、四专家驰援五院

三、签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

第二十八章 走出国门 攻玉须求他山石

一、痛悼奥列霍夫

二、派出军事院校参观团

三、求学取经两个月

四、被病魔击倒

第二十九章 首期毕业 病榻贺信意切切

一、亲自处理学员来信

二、为实习学员调飞机

三、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

四、病榻上的贺信

第三十章 冷静思考 病体忧心抗狂潮

一、反右派运动中保护老教授

二、对“大跃进运动”直言不讳的批评

三、冷对反教条主义运动

第三十一章 崭露头角 科研硕果冠三军

一、引导学院面向部队搞科研

二、赴京参展盛况空前

三、“东风—113”的一波三折

第三十二章 科技大将 大鹏展翅向蓝天

一、出任国防科委副主任

二、为基地精选良将

三、呕心沥血

四、再建三个新研究院

五、再次遭遇病魔

第三十三章 增设新系 敢立潮头唱大风

一、筹办导弹、原子专业

二、导弹运进了哈军工

三、钱学森再访哈军工

四、导弹工程系和防化工程系

第三十四章 庐山风云 暗授机宜护园丁

一、庐山会议后的心境

二、“有这些年轻人在我身边,我什么都不怕!”

三、一片苦心护园丁

第三十五章 尖端集中 军校战略大调整

一、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

二、哈军工的调整和分建

第三十六章 深谋远虑 病中叮咛成遗嘱

一、全院上下度荒年

二、赞成钱学森的建议

三、留给哈军工的遗嘱

四、签署最后一份命令

第三十七章 大爱无疆 留给世间真善美

一、家书抵万金

二、“我们的胡子爸爸”

三、“革命烈士的后代,我们不管谁管?”

四、故乡行

五、黄埔同窗情

第三十八章 心事浩茫 最后一搏气若虹

一、为“两弹一星”上天的最后拼搏

二、痛悼林老

三、思念老区的人民

四、临别赠言

第三十九章 晴天霹雳 将星陨落浦江畔

一、住进丁香花园

二、巧遇粟裕和李克农

三、拜访宋庆龄

四、“机器一开动,怎好停下来?”

五、最后的时刻

第四十章 泪雨纷飞 彪炳青史大将军

一、噩耗惊神州

二、隆重的葬礼

三、泪雨纷飞悼院长

四、50年后魂归故里

后 记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1952年6月从朝鲜战场奉调归国的陈赓受命组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哈军工。陈赓晚年,职务多有变更,唯独哈军工院长一职一直没变。

  本书以全新的历史视角,塑造了离开战场的陈赓大将在风云变幻的年代终于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教育家的形象,通过追寻他创建哈军工时形成的教育思想体系和开拓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新中国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历史足迹,再现了这位旷世英雄丰厚的人文情怀。作者力求用细腻的笔法、沉雄凝练的话语,描述陈赓的内心世界;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大背景,着力于陈赓和他身边的老干部、老教师两大群体精神内层的描写,对20世纪那个特定年代里人们的心灵品格和命运际遇做出了冷静的分析和剖示。

  此次再版根据陈赓研究的最新史料,作了若干重要修订。谨以此书纪念陈赓大将诞辰110周年和哈军工创建60周年。

编辑推荐:

纪念陈赓大将诞生110周年暨哈军工创建60周年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陈赓大将与哈军工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5401478
如需购买下载《陈赓大将与哈军工》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当代中国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5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陈赓大将与哈军工是当代中国出版社于2012.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2 的主题关于 陈赓(1903~1961)-生平事迹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