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
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封面图

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

张新宝, 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3

定价:

书籍简介:

本书涉及互联网空间的人格权等法律问题。

作者介绍:

张新宝,1962年3月生,湖北省公安县人,198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民商法学);199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民商法学)。1986年-199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走向法治的互联网空间 第一节 不断广泛、深刻地影响人类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互联网 第二节 互联网空间的主要法律问题 第三节 互联网空间的主要侵权法问题第二章 互联网空间的中间责任及其限制 第一节 ISP与中间服务商责任概述 第二节 中间服务商责任的具体类型探讨 第三节 中间服务商承担责任的法理依据 第四节 中间服务商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 第五节 中间服务商责任的限制 第六节 中间服务商侵权责任的承担第三章 互联网上侵权案件的管辖与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第一节 侵权案件的管理理论与规则概述 第二节 互联网上的侵权案件对传统管辖和法律适用规则的挑战

序言第一章 走向法治的互联网空间 第一节 不断广泛、深刻地影响人类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互联网 第二节 互联网空间的主要法律问题 第三节 互联网空间的主要侵权法问题第二章 互联网空间的中间责任及其限制 第一节 ISP与中间服务商责任概述 第二节 中间服务商责任的具体类型探讨 第三节 中间服务商承担责任的法理依据 第四节 中间服务商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 第五节 中间服务商责任的限制 第六节 中间服务商侵权责任的承担第三章 互联网上侵权案件的管辖与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第一节 侵权案件的管理理论与规则概述 第二节 互联网上的侵权案件对传统管辖和法律适用规则的挑战 第三节 互联网上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立法和理论比较研究 第四节 我国的司法实践及可能的对策探讨第四章 名誉权与商誉法律保护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名誉、名誉权与名誉权侵 第二节 商誉的法律保护与侵害商誉的民事责任第五章 互联网上名誉权和商誉侵害:实例分析与理论探讨 第一节 互联网上名誉权的商誉侵害的若干实例分析 第二节 互联网上名誉权和商誉侵害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第六章 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隐私与隐私权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隐私法的立法与司法审判保护 第三节 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与抗辩事由、民事责任第七章 个人数据资料隐私保护:比较法上的考察 第一节 个人数据资料隐私保护的比较法考察概述 第二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对个人数据资料的保护 第三节 美国对个人数据隐私的保护 第四节 日本、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情况 第五节 若干结论与建议第八章 网站经营者的隐私权保护义务与侵权责任第九章 网络空间威胁隐私权的技术方面与法律对策第十章 电子邮件隐私权保护与侵权责任第十一章 互联网上侵害著作权案件的审判探讨第十二章 域名的司法保护与侵权责任研究 ——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域名纠纷案件为例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关于互联网上侵权问题的一组最新思考成果,作者对互联网空间的人格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互联网空间侵权案件的管辖与法律适用、网站经营者的中间责任以及部分网站的隐私保护实践、威胁隐私安全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书共分为十二章,第一章至第三章讨论互联网空间侵权责任的一般问题;第四章至第五章研究名誉权和商誉的法律保护以及互联网上侵害名誉权和商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第六章至第十章分析互联网空间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与侵权责任问题;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分别研讨互联网上著作权侵害和域名司法保护的实践问题。

编辑推荐:

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正在广泛和深刻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这样一个没有集中管理、没有国界的“虚拟”空间给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言论和表达自由的场所,也为人们的信息交流、通讯甚至市场交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互联网对传统大众传播模式、对教学和科研方法、甚至对年轻人的思维方式的形成都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影响。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民法问题研究丛书
9787300050966
《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23.04 的主题关于 计算机网络-侵权行为-民法-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