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揭秘
孙子揭秘封面图

孙子揭秘

高友谦, 著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孙子新发现,对孙子真正的祖籍,揭开了孙子世家作伪的真相。《孙子兵法》的作者是集体智慧并非孙子本人,孙武、孙膑是一个人。恢复了《孙子兵法》的原貌。

书籍目录:

第一章孙子祖籍在濮阳

1.1孙姓圣地在戚城

1.2孙昭子与孙庄子

1.3孙桓子与孙文子

1.4戚城:外交之都

1.5孙文子出访吴国

1.6孙文子的军事才能

1.7孙文子驱逐卫献公

1.8流亡国君今又回

1.9孙文子首开叛国例

1.10季札拜会孙文子

1.11戚城重新回归卫国

第二章孙子的个人档案

2.1孙子故里在阿鄄

2.2天降大任于斯人

2.3玩也有道

2.4出任军师

2.5围魏救赵谁计谋

2.6诡道杰作

1.放弃茌丘,南攻襄陵

2.围攻襄陵,久战难克

3.奇袭大梁,攻其必救

4.桂陵设伏,制服庞涓

2.7庞涓岂是等闲辈

2.8覆灭魏国十万兵

2.9自古兵家多悲剧

2.10是政变还是冤案

2.11流亡楚国二十年

2.17重返齐国立新功

2.13死于非命葬河间

第三章神坛上的孙武子

3.1先秦学者看孙子

1.韩非子眼中的孙子

2.鲁仲连眼中的孙子

3.吕不韦眼中的孙子

4.荀子眼中的孙子

3.2假托古人著典籍

3.3哈哈镜里的田忌

1.司马穰苴即田忌

2.《司马兵法》谁作成

3.穰苴传说的政治寓意

3.4孙武列传多传奇

3.5孙子为何成二人

3.6孙武傍着子胥走

3.7帮忙还是拆台

3.8有人怀疑

3.9私心诡辩孙星衍

3.10孙子学案判决书

3.11兵圣摇身成法家

3.12历史不是橡皮泥

第四章孙子世系辨伪录

4.1孙氏真假三源头

1.河北孙氏自称康叔后人

2.青州孙氏自称比于后人

3.楚地孙氏自称孙叔敖后人

4.2郡望与姓氏等级

4.3初唐孙姓两郡望

4.4《大宋广韵》说孙姓

4.5《元和姓纂》说孙姓

1.晚唐孙姓有九望

2.孙姓九支郡望概说

3.《姓纂》孙姓源于姬

4.6乐安孙氏话姓源

1.孙处约家族的观点

2.孙义普家族的观点

3.其他乐安孙的观点

4.7大唐豪门孙逖家

4.8文公也有作伪时

1.孙逖祖籍在聊城

2.首认孙书为始祖

3.冒认孙惠蔚为高祖

4.9妫姓孙氏出笼记

1.修改世系攀前贤

2.说法两歧有玄机

3.嫁接陈姓立山头

4.改门换姓多荒唐

5.信口雌黄说祖孙

4.10孙姓郡望大串联

4.11为何由姬改姓陈

4.12孙书姓高不姓孙

1.孙书陈书非一人

2.陈书后人姓子占

4.13孙子世系如儿戏

1.曾祖何以成父亲

2.奔昊缘由难成立

3.孙膑故里改江南

4.孙武孙膑成爷孙

5.孙武后人皆晚育

6.借壳流传误千古

4.14孙星衍是否做伪证

4.15天下孙氏源于姬

第五章《孙子兵法》大透视

5.1孙子曰

5.2格言无专利

5.3文体与修辞

5.4老子的身影

5.5墨家道家一勺烩

5.6将和将军

5.7曲制

5.8家与主

5.9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5.10兵家之胜

5.11十万之师

5.12带甲十万

5.13宾客与舍人

5.14日费千金

5.15兵贵胜,不贵久

5.16百姓

5.17上兵伐谋

5.18攻城之法

5.19杀士三分之一

5.20地生度,度生量

5.21以铢称镒

5.22战民与战人

5.23形与势

5.24分数与形名

5.25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5.26释人而任势

5.27越人之兵虽多

5.28兵因敌而致胜

5.29五行无常胜

5.30军与师

5.31百里而争利

5.32三军可夺气

5.33君命有所不受

5.34绝山依谷

5.35黄帝之所以胜四帝

5.36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5.37兵士甚陷则不惧

5.38诸刿之勇

5.39恒山与率然

5.40愚士卒之耳目

5.41王霸之兵

5.42夷关折符

5.43燕之兴也,苏秦在齐

5.44归纳与结论

第六章汉简《孙子》随想录

6.1《八阵》与《十阵》

6.2《地葆》与《地形》

6.3《黄帝伐赤帝》作于西汉

6.4《见威王》作于西汉

6.5《威王问》出自后学

6.6《吴问》本色是寓言

1.六卿专权的历史真相

2.《吴问》作于战国末期

6.7《孙子》作者非一人

6.8《孙子》的三个杂篇

6.9《孙子》原是一家言

第七章《孙子兵法》完全版

上卷流传古今的十三篇

作战

谋攻

虚实

军争

九变

行军

地形

九地

火攻

用间

中卷失传千年的十三篇

纂卒

月战

八阵

地葆

势备

兵情

行篡

杀士

延气

官一

五教法

黄帝伐赤帝

地形二

下卷特写孙子的问答篇

威王问

强兵

见威王

陈忌问垒

擒庞涓

附录一孙子年表

附录二参考书目

前言

有人说:孙子是兵圣,《孙子兵法》是兵经。也有人说:孙子是天才之人,《孙子兵法》是天才之作。对于孙子其人其书,无论怎样形容赞美,看来都不过分。

然而,如果我告诉您:孙子不是春秋时人,《孙子兵法》也并非孙子所作,那么您看以上说法是否需要打点折扣?

孙子离我们很近君不见,几十年来有关孙子的研究著作和文学作品出了一本又一本。然而,孙子离我们又很远对于此人的活动年代和真实情形,我们其实知之甚少。

《孙子兵法》离我们很近君不见,在军事、外交、体育和商战等领域,如今运用《孙子兵法》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孙子兵法》离我们又很远对于此书的成书过程和真正作者,我们其实并不了解。

可以说,孙子其人是个谜,孙子其书也是个谜。正是为了破解这两个谜,笔者撰著了这部《孙子揭秘》。

本书共分七章:

第一章《孙子祖籍在濮阳》,详细叙述了孙子的真正祖先同时也是全国孙姓之人的真正始祖濮阳戚城孙氏的辉煌历史。孙姓是中国的第十二大姓,全国约有两千万人。在这一章里,笔者严格依照《左传》、《国语》等春秋信史的记载,对孙子和孙姓之人的早期世系进行复原,以期揭示出孙子祖籍的本来面目。

第二章《孙子的个人档案》,讲述了一个真实孙子的诸多真实的经历,描写了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中孙子彪炳千秋的用兵艺术。指出:孙子只有一个,这就是战国时的孙武,外号孙膑;孙子祖籍在戚城,孙子故里在鄄城,戚城和鄄城春秋时均属于卫国,而不属于齐国;孙子先祖是春秋卫国大夫孙桓子和孙文子等人,而不是齐国大夫陈文子和陈桓子等人。

第三章《神坛上的孙武子》,采用近乎CT扫描的方法,对有关孙子其人其书的诸多历史文献,进行切片诊断,分期研究,详细考察它们的前因后果与是是非非。指出:在先秦学者眼里,孙子还是一人;将孙子一分为二,虚构出一个所谓吴王阖闾时的孙武,是汉代人的手笔。

第四章《孙子世系辨伪录》,通过对唐代出土墓志和谱牒资料的系统研究,仔细考察了孙子世系与孙姓起源之说的形成过程。指出:唐代初、中期时,全国各地的孙姓望族都把姓氏起源追溯到卫国孙氏那里。唯独孙逖家族标新立异,坚持以春秋齐国人“孙书”(此人其实姓高)为始祖。他们伪托姓氏,杜撰谱牒,百年间不断经营和打造“孙书”这一品牌。公元850年,该家族更是把孙氏之根嫁接到齐国田氏那里,虚构出一套所谓的妫姓孙氏世系。北宋时,欧阳修、吕夏卿编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采用了该家族的谱牒文献,结果,谬传千年。

第五章《(孙子兵法)大透视》,通过对《孙子》十三篇的典章制度、学术流变、历史背景、思想内涵、文体形式、语言特点的多角分析,从中找出了几十条证据,它们足以证明《孙子》十三篇作成于战国晚期;其具体作成时间,应该是在苏秦去世之后,韩非去世之前,即公元前284年至公元前234年之间;其作者并非孙子本人。

第六章《汉简(孙子)随想录》,通过对银雀山出土汉简的研究,笔者得出结论认为:汉简《孙子》本身只有一种,并无什么孙子与孙膑之分;被整理小组“暂时”定名为《孙膑兵法》的那部分简文,原是《孙子兵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将此书扩容并一分为二,编成《吴孙子》和《齐孙子》,是西汉后期人所为。

第七章《(孙子兵法)完全版》,则是将那些被整理小组暂时定为孙膑之书的兵法简文,与《孙子》十三篇编在一起,以恢复汉本《孙子兵法》的原貌。当然,为了便于阅读,笔者为各篇撰写了内容提要,并对兵法正文做了简单注释。

其实,自宋代以来,学术界就不断有人怀疑吴孙子及其著作《孙子兵法》的真实性。例如北宋的梅尧臣,南宋的叶适、陈振孙,清代的姚际恒、全祖望、姚鼐,近代的梁启超,现代的钱穆与齐思和等人,或怀疑孙子其人,或怀疑《孙子》其书,总之,理性的探究代不乏人。

然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包括《孙子》在内的大批兵法竹简,而这时政治上的“评法批儒”恰好又需要孙子扮演法家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对垒。于是,历史上那些凡是怀疑过孙子其人其书的学者,统统被戴上“儒家”的大帽,受到批判。当代学人哪儿还敢再横议是非,自讨苦吃!一项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最先带来的结果却是导致孙子学研究出现倒退。说起来,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政治闹剧的“评法批儒”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然而,当时所轻率做出的某些结论,却并未因此而得到彻底清理。孙子与孔子同时,其书出在春秋,这些说法未经正本清源,被学术界沿用至今。结果,让孙子这个战国之人,依然在春秋舞台上大耍把式,大出风头。

在这部著作里,笔者打算沿着叶适、姚际恒、钱穆与齐思和等人所开创的学术路数,结合出土汉简,对孙子其人、其书进行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以期开拓出新的观点与见解。

本书是由拙作《孙子新传》增补修订而成。《新传》1998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原分四卷。这次修订改成七章,书名、标题和内容,都做了大幅修改。十年前,笔者虽然提出了“孙子祖籍在濮阳”这一新说,但由于文献不足,当时论述得过于简略。本书克服了这一缺陷,其中变动最大的是,增加了《孙子祖籍在濮阳》和《孙子世系辨伪录》这两章,完全属于新作。而第六章《汉简(孙子)随想录》,则是由《新传》第三卷的后半部分独立改写而成。

写完此书,笔者最感欣慰的是,解决了三个学术难题:

一、彻底揭开了孙子其人的真实面目,回答了谁是孙子、孙子是谁的问题,基本攻破了孙子到底是一人还是两人这一千古悬案。

二、基本异清了《孙子》其书的作成年代,排除了孙子本人为此书作者的一切可能。

三、完全破解了孙子世系的作伪真相,寻找出了伪孙子世系的始作俑者唐代豪门孙逖家族。彻底颠覆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传承的所谓妫姓孙氏世系的根基。

笔者修订此书,前后花了一年半时间,其间数易其稿,现在总算完工了。由于才疏学浅,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至祈读者有以指教,裨资改正。是为序。

高友谦

2007年12月18日于京华/雪心斋

内容摘要:

  在军事、外交、体育和商战等领域,如今运用《孙子兵法》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对于此书的成书过程和真正作者,我们其实并不了解。本书彻底揭开了孙子其人的真实面目,回答了孙子是谁的问题,攻破了孙子到底是一人还是两人这一千古悬案;排除了孙子本人为此书作者的一切可能。破解了孙子世系的作伪真相,彻底颠覆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传承的所谓妫姓孙氏世系的根基,此书将会在学术界引起轰动效应。  可以说,孙子其人是个谜,孙子其书也是个谜。正是为了破解这两个谜,笔者撰著了这部《孙子揭秘》。  本书共分七章:  第一章《孙子祖籍在濮阳》,详细叙述了孙子的真正祖先同时也是全国孙姓之人的真正始祖濮阳戚城孙氏的辉煌历史。  第二章《孙子的个人档案》,讲述了一个真实孙子的诸多真实的经历,描写了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中孙子彪炳千秋的用兵艺术。  第三章《神坛上的孙武子》,采用近乎CT扫描的方法,对有关孙子其人其书的诸多历史文献,进行切片诊断,分期研究,详细考察它们的前因后果与是是非非。  第四章《孙子世系辨伪录》,通过对唐代出土墓志和谱牒资料的系统研究,仔细考察了孙子世系与孙姓起源之说的形成过程。  第五章《(孙子兵法)大透视》,通过对《孙子》十三篇的典章制度、学术流变、历史背景、思想内涵、文体形式、语言特点的多角分析,从中找出了几十条证据,它们足以证明《孙子》十三篇作成于战国晚期;其具体作成时间,应该是在苏秦去世之后,韩非去世之前,即公元前284年至公元前234年之间;其作者并非孙子本人。  第六章《汉简(孙子)随想录》,通过对银雀山出土汉简的研究,笔者得出结论认为:汉简《孙子》本身只有一种,并无什么孙子与孙膑之分;被整理小组“暂时”定名为《孙膑兵法》的那部分简文,原是《孙子兵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将此书扩容并一分为二,编成《吴孙子》和《齐孙子》,是西汉后期人所为。  第七章《(孙子兵法)完全版》,则是将那些被整理小组暂时定为孙膑之书的兵法简文,与《孙子》十三篇编在一起,以恢复汉本《孙子兵法》的原貌。当然,为了便于阅读,笔者为各篇撰写了内容提要,并对兵法正文做了简单注释。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孙子揭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144118
《孙子揭秘》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团结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60 印数 8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孙子揭秘是团结出版社于2008.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2 的主题关于 孙膑-人物研究 ,孙武(前533~?)-人物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