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之镜
他者之镜封面图

他者之镜

刘舸, 著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56.0

书籍简介:

本书以涉及日本题材的中国当代文艺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个时期、各个地区日本形象的变迁,以及形成此形象的文艺生产机制、民众文化心态的特点,着重探讨了其文化和现实意义。本著第一次对涉及日本题材的中国文艺作品进行系统的研究,第一次将祖国大陆、香港、台湾的涉日作品作了横向和纵向比较,并从文艺角度对当代中日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反思。

作者介绍:

刘舸,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东方文学文化研究。在《中国比较文学》、《文艺争鸣》、《社会科学辑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各级项目5项。

书籍目录:

绪 论 中国文化中的中日关系与日本形象

第一节 日本形象构建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节 中国文学中日本形象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中国近现代文学中日本形象的演变

第一节 阶级论的枷锁:凶残的鬼子与反战的士兵

第二节 他中的自我:十七年诗歌中的“红色”日本

第三节“红太阳”意象:从“文革”文学中的日本看国人的世界观

第一节 日本形象的重构与民族文化反思:新时期抗日文学的重新书写

第二节 “日本”与“日本人”的分离:当代留日文学中的日本

第三节 走近日本精神结构:从中国旅日游记变迁体验现代性生成

第一节 中国民族精神的凸显:新时期电影中的日本

第二节 视觉化的激情:当代漫画中的日本

第一节 反抗日本殖民的见证:台湾战后文学中的民族意识

第二节 殖民地印痕:台湾当代“皇民文学”论争

第三节 台湾战后小说中的殖民记忆:以中日战争为中心

绪 论 中国文化中的中日关系与日本形象

第一节 日本形象构建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节 中国文学中日本形象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中国近现代文学中日本形象的演变

第一章 意识形态视野中的日本

第一节 阶级论的枷锁:凶残的鬼子与反战的士兵

第二节 他中的自我:十七年诗歌中的“红色”日本

第三节“红太阳”意象:从“文革”文学中的日本看国人的世界观

第二章 新时期文化透视中的日本

第一节 日本形象的重构与民族文化反思:新时期抗日文学的重新书写

第二节 “日本”与“日本人”的分离:当代留日文学中的日本

第三节 走近日本精神结构:从中国旅日游记变迁体验现代性生成

第三章 大众媒介中的日本

第一节 中国民族精神的凸显:新时期电影中的日本

第二节 视觉化的激情:当代漫画中的日本

第四章 五十年殖民地的日本印痕

第一节 反抗日本殖民的见证:台湾战后文学中的民族意识

第二节 殖民地印痕:台湾当代“皇民文学”论争

第三节 台湾战后小说中的殖民记忆:以中日战争为中心

第五章 比较视域中的日本

第一节 殖民情结与战争记忆:台、港当代文学中的日本情感比较

第二节 现当代留日文学比较:以日本女性形象为中心

第三节 难以抹去的记忆:海峡两岸中日战争书写比较

第六章 日本战争文学的书写

第一节 关于日本战争文学

第二节 战争文学中的日本叙述

第三节 战争文学中的中国书写

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摘要:

以涉及日本题材的中国当代文艺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各个时期、各个地区日本形象的变迁,以及形成此形象的文艺生产机制、民众文化心态的特点,着重探讨其文化和现实意义。《他者之镜: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第一次对涉及日本题材的中国当代文艺作品进行系统的研究,第一次将祖国大陆、香港、台湾的涉日作品作了横向和纵向比较,并从文艺角度对当代中日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反思。

编辑推荐:

作为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创作人员,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应该怎样塑造日本形象,应该怎样对待中日关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应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知识分子越来越认识到理性看待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对日本的思考也越来越理性化,深度化。但作为中国知识精英,如何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着客观的态度,为创造大众心目中合理、公正的日本形象,发挥自己更好的作用,仍然是值得我们努力的方向。刘舸编著的《他者之镜: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这本书也是希望能从文学的角度对当代中日关系做一个理性的梳理和反思,希望能为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他者之镜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6701879
如需购买下载《他者之镜》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长沙出版单位湖南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他者之镜是湖南大学出版社于2012.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7 的主题关于 中国文学-当代文学-文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