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哲学之维
道德哲学之维封面图

道德哲学之维

李亚彬,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0.0

书籍简介: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儒学特别是先秦儒学的重要问题。人性即人的生命特性或生命本质。人性论即探讨人的生命特性或生命本质的理论。儒家人性论的逻辑就在于把本是道德判断、道德评价结果的善恶赋予人性,并把这种性质看作是人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又反过来作为道德的逻辑前提,进而以之为基础构建一定的道德哲学体系。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之争的焦点在于何为人性以及人性是善还是恶;争论的实质即应当以仁还是礼作为儒学的核心;争论的结果是建构起了仁学及礼学两个儒家道德哲学体系。

书籍目录:

绪论:孟荀人性论之争及其实质

一、儒学之为道德哲学

二、孟苟人性论之争及其实质

三、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争

一、孔子对儒家人性论的开创性贡献

二、孟荀对人性的规定

三、人性善恶及其证明

四、人性论是一个理论假说

第二章人性与儒家道德哲学体系建构

一、孔子儒学:孕育孟子仁学和荀子礼学的共同母体

二、孟荀对道德起源及道德本质的看法

三、孟子的仁学建构

四、荀子的礼学建构

第三章人性与道德修养

一、道德修养的目标

二、存心养性与化性起伪

三、思与学

四、养气与治气养心

五、寡欲与节欲

六、知行合一与知轻行重

第四章人性与德治

一、孔子对重德传统的继承及德治原则的确立

二、仁政与礼治

三、王道与杂王霸之道

四、德治的性质及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第五章人性与道德价值_

一、道德对于功利的至上性

二、道德价值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第六章人性与天

一、人

二、天

三、天对人性、道德的规定

第七章仁学与礼学建构的意义

一、孟荀之争的原因

二、仁学与礼学的关系

三、仁学与礼学建构的意义

第八章先秦儒学与中国社会

一、礼乐文化及其基本精神

二、儒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

三、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反映和塑造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尽管先贤的诸多中国哲学教科书和论著或多或少涉及孟荀人性论比较研究问题,但李亚彬的研究不仅拓展了它的广度,而且深入到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中。主要表现在:第一,揭示了人性论实质上是一个理论假说;第二,对人性善恶根据、运行、特征进行了深入探索;第三,对孔孟荀三者关系的体贴;第四,孟荀以仁学与礼学解释孔子思想,并认为自己体贴了孔子思想本意,由于体贴的不同,其解释亦异;第五,人文语境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思想体系、风格、神韵、气度、品性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道德哲学之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哲学青年学术文库
9787010066080
如需购买下载《道德哲学之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道德哲学之维是人民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2-061 的主题关于 孟轲(前372~前289)-人性论-思想研究 ,荀况(前313~前238)--人性论-思想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