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
蚂蚁封面图

蚂蚁

(英) 斯莱,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代:2008

定价:16.0

书籍简介:

不同于科普读物,本书敏锐地检视蚂蚁及其他相类昆虫,生动地映现出相关的社会文化情境,为读者开启了有关科学史、有关人类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更广阔视野。蚁族是一支大军:目前已知的有11006个品种。除了两极的冰川地区,它们无所不在。据估计,全部蚂蚁的重量为现存昆虫总重量的一半。蚂蚁被形容为迷人的小军团,良好行为的模范,以及介于有机体和机器两个领域之间的生物:1977年英国电信集团雇用蚂蚁专家帮助解决其庞大的信息网络中存在的问题。本书探讨了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们对蚂蚁及其错综复杂的微型社会的各种反应,并阐明其背后隐藏的文化缘由。

书籍目录:

前言

1作为下属的蚂蚁

2作为模范的蚂蚁

3外敌

4内敌

5作为机器的蚂蚁

6暖昧的蚂蚁

蚂蚁年代表

征引文献及注释

参考书目

相关协会

相关网站

作者致谢

出版后记

前言

要描述蚂蚁,很难避免使用夸诞的形容词。

蚂蚁迷对它们推崇备至,虽然这与蚂蚁渺小的个头完全不成比例。他们认定蚂蚁是拥有许多“至最”的昆虫:最聪明、最有组织、最勤劳、数量最多、繁殖力最强、最有优势;它们比人类更古老、更好斗、更乐于合作、更爱交流。这些比较常常近乎怪异。有个儿童网站断言:“蚂蚁的大脑在昆虫中是最大的……据估计,蚂蚁的脑力与苹果公司MacintoshII电脑的处理能力相当。”。

至少,这一切就是蚁学家(专门研究蚂蚁的人)要我们相信的。尽管西方研究蚂蚁的学者的确切主张不断变化,但他们似乎总喜欢对这种昆虫夸大其词。

18世纪的法国自然哲学家雷奥米尔(Reaumur)在列举蚂蚁的非凡特性时,从一个基本标准出发:“有那么多昆虫,常常都招人厌恶,而我们对蚂蚁没有那种厌恶感。”与其他昆虫如蟑螂相比,我们对蚂蚁没有偏见,这表明它们具有人类一样的地位,它们的生活跟人类相似。与跳蚤不同,蚂蚁并不特别依赖我们;而我们对蚂蚁也没有我们对蜜蜂的索求。在不同时代,蚂蚁的这种独立存在都是导致人们惊奇与恐惧并存的根源。16世纪的英国内科医生托马斯.穆菲(ThomasMouffet)指出,蚂蚁:

……非常值得效仿……难怪柏拉图和斐多都认定,那些不借助哲学,按照习俗或凭借勤勉就能过上文明生活的人,其灵魂来自蚂蚁,死后会再次变成蚂蚁。在这里,不依赖哲学的蚂蚁显示了其公民生活不循常规而又与人类对等的特性:这种相似性如此奇异,据普林尼所言,它们是人类之外唯一拥有葬礼的动物。当代的比拟式神话同样满怀信心地断言,如果把蚂蚁放大到跟绵羊一般大小,它们将统治地球,而且在核灾难中比人类活得更久。

从柏拉图时代到北约时代,观察家们就蚂蚁的数量、分布、繁殖和生活模式编造出了大量令人惊骇的事实和数字。人们习惯把蚂蚁按比例放大到与人类“相当”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它们的巢穴被比做金字塔或长城,它们的移动被比做疾驰的火车。最近有人计算出它们的数量为100亿兆,并断言它们的整体重量与地球上所有人口的重量差不多。E.O.威尔逊(E.0.wilson)是在世的蚁学家中声望最隆的,他声称,跟人类的野兽近亲暨心理学家目前的最爱黑猩猩相比,蚂蚁的行为更有科学趣味性。他写道,其中的原因是我们可研究蚂蚁的社会交流,而最训练有素的黑猩猩也只能玩些个人把戏,缺乏任何社会意义或生态学意义。

本书后面各章将探索这个观点的产生过程,指出为何各个时代、各个地方赋予蚂蚁特定的形象和价值观。不过,本章余下的篇幅还是会总结当代对蚂蚁的科学认识,也就是当今蚁学家讲述的故事。

动物王国被人类分成由大而小的众多门类,分类阶元越低,就表明其成员的相似之处越多,它们之间可能的进化联系越密切。最高的分类阶元是门,它再依次分为纲、目、科、属,最终分成不同的种。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纲。(昆虫之外的节肢动物包括甲壳纲和蛛形纲。)昆虫纲由各种目组成,其中就包括鞘翅目(甲虫)和鳞翅目(蝴蝶与蛾)。而蚂蚁及其进化上的近亲,即蜜蜂和马蜂等蜂类昆虫,则属于膜翅目。白蚁虽然名字中有个“蚁”字,其实早就被归入了不同的等翅目,它那不太可爱的亲戚蟑螂与它同属一目。在膜翅目中,蚁科囊括了所有正宗的蚂蚁。与其他许多昆虫相比,蚂蚁很容易辨认。它们全都拥有相同的基本体形,不停晃动的触角上有个膝状弯折。蚁科分为大约300个属,其中一些拥有描述性的俗名,如“糖蚁一、“斗牛犬蚁”、“食肉蚁”。不同种的蚂蚁个头大小不一,体长在0.7毫米到3厘米之间。

撰写本书时的最新数据显示,蚂蚁共有11006种。虽然这个数字在已知的昆虫种类(约750000种,其中大多数是甲虫)中只占很小一部分,但是,据估计,活着的所有蚂蚁的总重量占所有现存昆虫重量的一半。这个数字与昆虫种类的数量完全不成比例,它证明蚂蚁在全世界成功地开拓了各种栖息地:除了极地,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

后记

动物不仅是自然的造物,长久以来,它们也与人类息息相通,共处于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三联书店此次所精选引进英国“瑞科图书”(ReaktionBooks)的这套“动物系列”,不仅着笔于动物的自然习性与生存环境,更对动物在神话、宗教、文学、艺术乃至古今文明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扎实的探讨。各册作者对其所述对象满怀热情,博览群书,涉猎百家,始将翔实的资料与丰富的图像集益浓缩,并假以时或机敏风趣、时或庄重敦厚的文字,将之贯穿一气,于是缤纷纸页间,扑面而来的是充盈的人文气息与令人愉悦的多样性。对于这套博学而亲切的小书,拓展文化视野、方便同好探究,固是我们所望;而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形势下,促进读者对普世关怀的认同、对人类生存方式乃至传统伦理观念的审视和修正,更是出版者的初衷:我们的生存伦理不应囿于人类自身的视角,而应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与融合中确立,或者进一步说,大自然其实不独属于人类,我们应学会平和地与动物伙伴们分享共处。

《蚂蚁》一书作为系列的第一种,从立项到编辑出版,吴瑶瑶、倪乐、朱虹女士多有襄助,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本书英文版附有提供图片资料的个人与机构名录,及主题、人名索引,限于篇幅今从略,敬请读者谅解。因系列的写作跨越诸多学科,翻译和编辑过程中的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来函请发至:animalseries@sina.co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部

2009年1月

内容摘要:

  蚂蚁是浩浩荡荡的大军:目前已知的蚂蚁种类达11006种,它们生活在全世界除极地冰冠以外的所有地方;据估计,全部蚂蚁的重量为现存昆虫总重量的一半。蚂蚁被塑造成幻想中的微型军队,高尚行为的典范、理想的共产主义者,以及介于有机体和机器之间的生物:1977年,英国电信公司曾雇用蚂蚁专家帮助解决其庞大的信息网络中存在的问题。《蚂蚁》一书探讨了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们对蚂蚁及其错综复杂的微型社会的各种反应,并阐明其背后隐藏的文化缘由。  本书翔实的资料与丰富的图像集益浓缩,并假以时或机敏风趣、时或庄重敦厚的文字,将之贯穿一气,于是缤纷纸页间,扑面而来的是充盈的人文气息与令人愉悦的多样性。  本书拓展文化视野、方便同好探究。【作者简介】  作者夏洛特.斯莱(CharlotteSleigh)任教于英国坎特伯雷肯特大学历史学院。从科学史、文化史,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她的写作在微型的主题下为读者生动开启了广阔的视野。本书配有105幅插图,其中29幅为彩图。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蚂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动物丛书
9787108029942
如需购买下载《蚂蚁》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蚂蚁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08.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Q969.554.2-49 的主题关于 蚁科-普及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