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孢粉化石组合序列
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孢粉化石组合序列封面图

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孢粉化石组合序列

张清如, 著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165.0

书籍简介:

本书对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的孢粉化石组合特征与植物群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总结了本地区白垩—新近纪大气候和古植物的演替和分布规律,对石油、煤炭地质部分有一定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白垩纪—新近纪含孢粉化石地层概述

一、广东韶关东北部黄坑周田岩性简述

二、江汉盆地西部

三、广西百色盆地

四、广东三水盆地

五、海南岛长昌盆地

六、海南岛长坡盆地

七、河南三门峡盆地

八、河南潭头盆地

九、河南淅川县李官桥盆地

十、湖北房县盆地

十一、湖南衡阳盆地

第二章 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孢粉组合特征与地层时代

第一节 白垩纪

一、广东韶关东北黄坑周口(早白垩世早中期)

二、湖北宜昌五龙组(早白垩世晚期)

三、广东三水盆地白鹤洞组(早白垩世晚期)

四、广东三水盆地三水组(晚白垩世早中期)

五、广东三水盆地大塱山组(晚白垩世中期—晚期)

六、湖北荆门革家集(GZK1601孔深446~500m)跑马岗组(下部)(晚白垩世中期)

七、湖北荆门革家集(GZK1601孔深311m)跑马岗组(中部)(晚白垩世晚期—马斯特里赫特期)

八、荆门革家集((3ZK1601孔深271m)跑马岗组(上部)(晚白垩世最晚期)

九、湖北当阳慈化ZK001孔270m(晚白垩世晚期—早古新世早期)

第二节 古近纪

一、古新世

(一)湖北当阳跑马岗水库和宜都过路滩水库剖面龚家冲组下部(古新世早期)

(二)湖南衡阳盆地枣市组(早、中古新世)

(三)湖南衡阳盆地茶山坳组(古新世晚期)

(四)湖南衡阳盆地栗木坪组(古新世晚期—始新世早期)

二、始新世

(一)河南三门峡盆地坡底组(始新世早中期)

(二)湖北房县盆地油坪组(早始新世)

(三)海南琼山县长昌盆地长昌组(早始新世)

(四)湖北松滋井坡车阳河组(早、中始新世)

(五)河南淅川李官桥盆地核桃园组(晚始新世)

三、渐新世

(一)广西百色盆地那读组(晚始新世—早渐新世)

(二)百色盆地百岗组(渐新世早中期)

(三)广西百色盆地伏平组(晚渐新世)

第三节 新近系孢粉组合特征与地层时代

一、中新世

(一)广西百色盆地建都岭组(CK8*691~546m)(中新世)

(二)海南儋县长坡盆地长坡组(中新世)

(三)湖北江汉盆地广华寺组(晚中新世)

二、上新世

(一)湖南石门ZK4孔143.25m(早上新世)

(二)海南海口市台湾大厦ZK168孔216m(中上新世)

(三)海南长昌盆地水嘴坡组(晚上新世)

第四节 白垩系—新近系孢粉组合横向对比

一、白垩系孢粉组合横向对比表

二、中南地区早—中古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三、中南地区晚古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四、中南地区晚古新世—早始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五、湖北地区早始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六、中南地区早始新世—早中始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七、中南地区晚始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八、中南地区晚始新世—渐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九、中南地区中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十、中南地区上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第五节 中南地区白垩系—新近系其他门类化石名单

一、早白垩世晚期五龙组

二、湖北当阳盆地晚白垩世跑马岗组

三、湖北房县盆地早始新世油坪组

四、湖南衡阳盆地早、中古新世枣市组

五、湖南衡阳盆地早始新世栗木坪组

六、广东南雄盆地早中古新世上湖组

七、广东南雄盆地晚古新世浓山组

八、广西百色盆地晚始新世—早渐新世那读组

九、广西百色盆地中渐新世百岗组

十、湖北松滋县中始新世车阳河组(牌楼口剖面)

十一、河南三门峡盆地古新世门里组

十二、河南大仓皇剖面始新世大仓皇组

十三、河南五里堆剖面始新世五里堆组

十四、河南潭头盆地始新世—渐新世

十五、海南长昌盆地古新世—始新世

十六、海南长坡盆地中新世长坡组

十七、河南淅川李官桥盆地晚始新世核桃园组

十八、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孢粉化石分布点

第三章 按自然分类孢粉化石描述

第四章 种属学名索引

第五章 古地理、古气候、古温度探讨

第一节 中南地区植物地理分区的探讨

一、温暖潮湿植物地理区

二、半干旱或干旱热带植物地理区

三、干旱炎热带植物地理区

第二节 中南地区古环境与古植被演替

一、白垩纪植被演替

二、古近系植被演替

三、新近系植被演替

第三节 古植被与古气候温度探讨

一、早白垩世古气候探讨

二、晚白垩世古气候探讨

三、古近系古气候探讨

四、新近系古气候探讨

五、我国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古气候古温度的变化表(平均气温)

图版说明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孢粉化石组合序列的初步总结》是中国中南地区白垩纪及第三纪孢粉的总结。共描述了1000多种标本,详细对孢粉组合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各孢粉组合的所属时代进行了研究。尤其对各孢粉组合的变化、植被的演替、气候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该著作是按中南各地孢粉组合特点和研究总结写成的。《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孢粉化石组合序列的初步总结》对石油、煤炭、地质部门及科研、教学部门,有一定的应用和参考价值,并附孢粉图版66个。

编辑推荐:

作者张清如从事孢粉学研究已40余个春秋,从来自各地数以千万计样品中的孢子花粉进行分析和鉴定的过程中,他对每一个孢粉化石逐个地观察研究、绘图与照相,然后综合孢子花粉的特点,找出分布规律,包括每个种的形态变化、种类兴衰和植物多样性变化,尤其是对中南地区白垩纪、第三纪的孢粉组合特征与植物群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依据孢粉组合,重建植物群并和国内外同一时期的古植物、古气候对比,恢复中南地区古气候、古植物变化的原貌,总结出本地区白垩纪—第三纪古气候和古植物的演替和分布规律。《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孢粉化石组合序列的初步总结》正是作者多年心血的总结,对研究中南地区白垩纪—第三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古气候和古植物的演替以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孢粉化石组合序列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2522355
如需购买下载《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孢粉化石组合序列》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6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孢粉化石组合序列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于2011.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Q913.84 的主题关于 白垩纪~晚第三纪-孢粉-微体化石-序列-研究-中南地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