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问题的八十年代
作为问题的八十年代封面图

作为问题的八十年代

王尧,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代:2013

定价:45.0

书籍简介:

回首80年代,文学的影响力之大,似乎一时无两。文学以其敏锐的表现力和易于传播性,发挥了远远超出其自身审美功能的作用。当然,此文集的文章不限于讨论80年代文学,也包括对90年代以及对新时期文学的总体评价和各种文艺思潮的关注。

书籍目录:

“关联研究”与当代文学史论述

“重返80年代”与当代文学史论述

冲突、妥协与选择

如何现实,怎样思想

关于“90年代文学”的再认识

重评《废都》兼论90年代知识分子

“思想事件”的修辞

“矛盾重重”的过渡状态

五个“关键词”的修订与当代文艺思潮的演进

一份书目单与“红色经典”的沉浮

四本书与四个问题

关于“底层写作”的若干质疑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向后转”问题

何谓批评家与批评家何为

批评的轨迹

长篇小说写作是灵魂的死而复生

散文写作为何离散文远去

重建文学与精神生活的联系

在困境与困惑的打磨中生长

内容摘要:

作者王尧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作为问题的八十年代》是其评论文章结集。 回首80年代,文学的影响力之大,似乎一时无两。文学以其敏锐的表现力和易于传播性,发挥了远远超出其自身审美功能的作用。王尧论述的着眼点在文学,但他也认识到:“在文学史论述中考察文学的文化语境时,已经无法将80年代文学的背景孤立起来,它与之前之后的关联,正是‘经典社会主义体制’形成和变革的全过程。”因而对这个时期文学的复杂性有自觉的认识和谨慎的评价。当然,此文集的文章不限于讨论80年代文学,也包括对90年代和“文革”前的“十七年文学”的评述,以及对新时期文学的总体评价和各种文艺思潮的关注。作者王尧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本书是其评论文章结集。回首80年代,文学的影响力之大,似乎一时无两。文学以其敏锐的表现力和易于传播性,发挥了远远超出其自身审美功能的作用。王尧论述的着眼点在文学,但他也认识到:“在文学史论述中考察文学的文化语境时,已经无法将80年代文学的背景孤立起来,它与之前之后的关联,正是‘经典社会主义体制’形成和变革的全过程。”因而对这个时期文学的复杂性有自觉的认识和谨慎的评价。当然,此文集的文章不限于讨论80年代文学,也包括对90年代和“文革”前的“十七年文学”的评述,以及对新时期文学的总体评价和各种文艺思潮的关注。【作者简介】王尧,1960年4月生,文学博士,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哈佛—燕京访问学者,教育部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评论》编委。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思想文化研究。著有《中国当代散文史》、《在汉语中出生入死》、《“思想事件”的修辞》、《彼此的历史》、《批评的操练》、《“文革”对“五四”及“现代文艺”的叙述与阐释》等;主编有“新人文对话录”丛书、“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文革文学大系》和《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大系》等;另有散文随笔集《把吴钩看了》、《询问美文》、《迟到的批判》、《错落的时空》、《脱去文化的外套》、《一个人的八十年代》和《纸上的知识分子》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作为问题的八十年代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08047144
如需购买下载《作为问题的八十年代》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作为问题的八十年代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13.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7-53 的主题关于 中国文学-当代文学-文学评论-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