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封面图

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瑞典) 俄林, 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62.0

书籍简介:

本书论证了生产要素的相对禀赋决定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形式,论述了国际贸易对国家之间资源配置、相对价格与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响。另外,该书还讨论了一个国家内部的各个地区之间的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异同,以及国际贸易和工业布局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本书提出的贸易理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关于区域和国际分工贸易理论体系的第一次较完整的阐述。

书籍目录:

序言本书简介第一部分 区际贸易简介第1章 区际贸易条件 §1.简述 §2.生产要素禀赋的区际差异 §3.贸易条件下相关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差别 §4.孤立地区和贸易地区的价格体系 §5.区际贸易性质 §6.汇率和区域价格差异 §7.例子 §8.总结 §9.对其他早期相似观点的陈述第2章 区际贸易的一些影响 §1.要素价格均衡趋势

序言本书简介第一部分 区际贸易简介第1章 区际贸易条件 §1.简述 §2.生产要素禀赋的区际差异 §3.贸易条件下相关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差别 §4.孤立地区和贸易地区的价格体系 §5.区际贸易性质 §6.汇率和区域价格差异 §7.例子 §8.总结 §9.对其他早期相似观点的陈述第2章 区际贸易的一些影响 §1.要素价格均衡趋势 §2.不完全均衡 §3.国际贸易所得 §4.对以商品表示的要素价格的影响 §5.基于比较成本观点的概述 §6.总结第3章 区际贸易的另外一个条件 §1.对微观价格理论的修正 §2.缺乏可分性 §3.规模经济是贸易产生的原因 §4.大规模生产对贸易的影响第4章 区域贸易变动 §1.需求变化后的要素相对价格和贸易条件 §2.要素供给的作用第二部分 国际贸易简介第5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比较 §1.导言 §2.不同劳动的类型 §3.不同的自然资源 §4.不同的资本要素 §5.风险要素 §6.非熟练劳动力的国际比较 §7.其他劳动力素质的国际比较 §8.资本要素和自然资源的比较 §9.生产条件和风险稳定的国际差异第6章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1.第一部分结论摘要 §2.相同次级要素质量差异的影响 §3.商品和劳务的质量差异 §4.贸易促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 §5.进一步的限定 §6.特例 §7.贸易品成本均等趋势 §8.贸易和大规模的生产经济 §9.经济条件稳定性差异 §10.税收和社会其他情况对贸易的影响 §11.总结第7章 商品需求和生产要素供给的相互影响 §1.偏好的影响 §2.要素供给的影响 §3.贸易拉大了国际间要素供给差异 §4.一个动态的观点 §5.贸易对劳动力素质和资本的影响 §6.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7.总结 §8.国际贸易所得 §9.布局的一些例子第三部分 商品和要素流动及其关联性第8章 地区间商品转运的费用 §1.导言 §2.对地区间商品流动障碍影响的初步分析 §3.距离关系和贸易的特点 §4.原材料和成品运输费的关系 §5.地区间的价格关系 §6.地区间的价格关联性(续) §7.价格指数比较的困难 §8.不同地区生产要素价格的关系 §9.要素供给和价格差异 §10.摩擦和地区间价格的关系 §11.摘要第9章 地区间的要素流动及其同商品流动的关系 §1.替代贸易的要素流动 §2.生产要素流动对贸易量和贸易属性的影响 §3.要素流动对贸易的影响(续) §4.转运条件变化对要素流动的影响 §5.作为替代商品和要素流动的各种组合 §6.要素流动及其与贸易的动态关系第10章 地区内的转运费用和要素流动:一般区位理论的几个方面 §1.杜能实例 §2.简单情况下的原料和成品的相对流动性 §3.复杂情况下的相对流动性 §4.原料的生产布局 §5.消费者市场的布局 §6.运输和运输条件的区域差别 §7.资源和设施转移的区域差别 §8.运输的规模经济和运输劳务的定价 §9.劳动力和资本的地区分布 §10.工业规模经济 §11.前述有关布局分析的回顾 §11.与运费不同的转运费用第11章 劳动力和资本供给区域差别理论(续) §1.均衡工资差别 §2.均衡工资的影响 §3.实际工资差别 §4.利息差别 §5.劳动力和资本供给区域差别的影响 §6.要素和商品流的交互作用 §7.说明第12章 作为布局理论的区际贸易理论 §1.导言 §2.定价概述 §3.地区概念的重要性 §4.定价基本因素的反作用 §5.企业选址的随机因素 §6.随机性的区域价差第四部分 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第13章 国际贸易 §1.导言 §2.国际商品的流动障碍 §3.国内市场划分 §4.各生产阶段商品的相对流动性 §5.转运便利程度的地区差异 §6.转运便利程度、生产要素供给及工业的性质 §7.作为经济发展商品的布局 §8.美国的对外贸易 §9.国际贸易的收益和效应 §10.国际贸易障碍减少所产生的效应及利益第14章 国际价格关系 §1.商品价格 §2.工资、利率和租金 §3.各国工资不同的原因 §4.美国商品价格水平高于欧洲的原因 §5.对陶西格理论的评价 §6.李嘉图和西尼尔的观点 §7.国内物价的差异第15章 关于倾销 §1.倾销的不同种类 §2.倾销很重要吗? §3.倾销的影响 §4.倾销对价格和国民收入的影响 §5.倾销和垄断第16章 进口税的影响 §1.关税与工业的布局 §2.对进出口的影响 §3.国民收入 §4.收入分配 §5.关税对瑞典的影响 §6.自由贸易对美国的影响 §7.对生产要素供给的影响 §8.国内布局第17章 国际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 §1.关于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统计数据 §2.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特征及决定因素 §3.国际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的方式 §4.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关系 §5.国际资本流动 §6.国际移民 §7.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 §8.外围国家的影响 §9.不同种类国际要素流动的关系 §10.国际要素流动和贸易对商品流动的影响 §11.劳动力的流动改变了劳动力素质 §12.对本国要素供给的影响 §13.一些特殊方面第五部分 国际贸易波动和资本流动机制第18章 国际贸易平衡 §1.决定性的因素 §2.金本位制下外汇问题的长期和短期视角 §3.国际收支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4.短期国际资本流动 §5.国际黄金流动 §6.信贷额和购买力的反应 §7.对黄金流动作用的“正统”观点的批判第9章 国内资本流动机制 §1.简介 §2.一个简单的例子 §3.相关价格的变化 §4.劳动力和资本工具的流动性 §5.说明第20章 国际资本流动机制 §1.无运输成本的条件下 §2.国际资本流动的本质 §3.货币机制 §4.不同的货币政策 §5.对交换条件的初步分析 §6.与一些产品相关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7.局部价格水平和交换条件 §8.资本输出国的情况 §9.国际化商品的需求变化方向 §10.一些其他观点第21章 国际资本流动机制(续) §1.存在外部国家的情况 §2.需求弹性 §3.需求趋势 §4.购买力的变动规模 §5.外汇条件 §6.运输成本的变化 §7.关税的影响 §8.国内运输成本 §9.国民收入 §10.资本流动总量的变化第22章 统计验证 §1.加拿大外汇市场均衡 §2.购买力和价格条件 §3.贸易差额 §4.价格变动的进一步分析 §5.加拿大相关价格上升的其他原因 §6.国际贸易条件 §7.英国的例子第23章 进口关税和价格的调整 §1.进口税和贸易条件 §2.相对价格变动 §3.保护性关税 §4.贸易条件 §5.货币机制 §6.关税作为优化生产能力的手段第24章 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变动 §1.需求与供给弹性 §2.收支平衡与货币机制 §3.例证 §4.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5.外国需求的增加和资本进口的对比 §6.新的自然资源 §7.新技术 §8.商会政策 §9.国际转移关系变化的影响 §10.运费波动 §11.内部转移关系的变化第25章 国际价格波动 §1.批发价格水平 §2.国际交易条件 §3.生产要素价格的国别差异 §4.零售价格发展 §5.货币变动 §6.价格变动和外汇汇率附录一 区域贸易定价的简明数学阐述 §1.孤立区域 §2.贸易区域 §3.一定的贸易条件 §4.概括附录二 关于国际贸易的早期理论 §1.帕累托 §2.马歇尔 §3.安吉尔附录三 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批判 §1.简介 §2.对劳动价值论的批判 §3.作为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的古典价值理论的缺陷 §4.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其他缺陷附录四 价格统计数据参考书目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内容摘要:

现代经济著作对价值理论、价格理论和分配理论的分歧很大,而对定价的本质问题的分歧则相对较小。供需规律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发展成一个一般均衡系统,互动影响是该系统的最基本的原则。 某些经典术语(如实际成本、劳动成本)于定价的因果关系而言已无关紧要,尽管从其他方面来看是重要的。因果关系并不是简单地从成本到价格或者从价格到成本,它们是具有相互依存的属性的。 本书第一部分首先基于对经济现象的高度简化和抽象假设,认为企业间是“自由竞争”的,以及商品或要素具有完全的流动性,然后对缺乏流动性和可分性的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如联合供给、管理费用、规模经济生产、垄断等。 在讨论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时间这一关键因素,因为可以就经济系统偏离均衡作出分析且进行动态分析。时间因素很可能是清楚演示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主要障碍。“问题的难点主要在于空间地点的变化以及所研究的市场在时间上的延续,而时间无疑比空间的影响更重要”。 毫无疑问,每个撰写经济学论文的作者都认同上述评论的后半部分,在分析经济学问题时都或多或少地考虑到了时间因素,但对于空间因素,最初只有在考虑租借理论时才提到,而在其他理论中基本被忽视,而后也只是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将它作为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进行阐述分析。事实上,一般定价理论几乎就是一个单一的市场理论,空间的概念在此完全没有体现。该理论假设只存在于一个包括所有工业企业的市场中,而其总供给被认为是一个基本的数据处理问题而没有考虑到区域分布的差异。因此,工业区位问题在大多数论文中没有被提起。 事实上,生产要素的地理分布问题非常重要,工业活动必须适应由于区域不同所带来的供给的改变,原因在于供给只能在有限程度上适应不同工业的需求。诚然,有些要素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自由流动,但那些只能在区域内存在的“禀赋”要素是不可能完全流动的;而这些不能自由流动的要素,也应该成为价格机制空间因素的一般分析中考虑的必备要件。 商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在单一市场假说下存在一定差异。商品流动由于运输成本的影响因而不是那么简单,并且在不同区域如何定价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除非是涉及到国际贸易问题,否则这些影响因素在一般的论文中较少涉及。 显而易见,完善单一市场理论还需要考虑影响定价的相关地理或区域因素,如工业部门的选址、城乡之间的各种贸易往来等。此时,单独的一个国际贸易理论不能全面阐述这个问题,即区位因素影响不同国家的同一种商品的定价。在定价理论中,贸易是从一个市场扩展到多个具有相互联系的市场中的,因此,就必须充分考虑区位因素的影响。为此,就应采取区际和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来分析,而这也应该是基于一个市场理论基础的定价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市场的属性在于买卖双方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每一种交易的商品只能存在一个定价。除了这种狭义的“单一价格市场”外,还存在更加广义的概念,即“多种价格市场”。受运输成本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一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同一市场的价格差就应该等同于克服这些阻碍的成本。这就是当人们说某种物品的“世界市场”时,其中“市场”这个术语所表示的含义。如果价格变动比克服这些障碍的成本要小,那么人们在无法克服这些障碍时就会在市场间寻求交易,尽管这些市场间可能存在间接的关联性。 当今关于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时才会给予多重的相应的重视:(1)地租;(2)国际贸易;(3)商品价格歧视。非竞争劳动群体通常被当做单一市场中的不同生产要素来考虑,但也可被认为是:(4)生产要素的价格歧视。一般价格理论只考虑(1)、(3)和(4),而只有当与地租理论有关联时才会考虑因当地市场不同所引致的差异。此时,被考虑的是自然资源的位置,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工业区位选择。假定生产要素和商品在区际间可以流动并且不存在价格歧视的话,那么本书所考察的影响多重市场条件下的价格差异的所有主要方面,就将成为地租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它发展了单一市场理论。 在阐述这一理论的过程中,如果以单一市场理论的要素充分流动这一前提假设作为分析切入点会比较容易,而这正是许多经济学理论文章在第一部分的论述中习惯采用的。在第1章和第2章中,这个简单的理论在阐述生产要素的区域非流动性时演变成了多个市场,这样,区位因素就显露无疑,并且产业区位的某些方面和区际贸易的一些属性也随之出现。在第二部分将对一种重要的地区间贸易(国际贸易)进行初步分析。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在既定的假设条件下,探讨影响商品流动和生产要素流动的因素,而该理论也同样适合于国内和国际贸易,即它充分考虑到了影响贸易的一般空间因素。第五部分探讨了国际贸易波动和资本流动的运行机理。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
9787508048512
《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华夏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是华夏出版社于2008.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74 的主题关于 国际贸易-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