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时代
武则天时代封面图

武则天时代

赵璐璐, 编著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2.8

书籍简介:

本书讲述了武则天及其时代特征、历史事件,让读者在阅读中了解武则天,了解历史。

书籍目录:

孤女、侍婢、尼姑:传奇人生的三重变奏

走向皇宫的奇女子

入宫方知世事艰

放太子账:大胆的情感冒险

卧薪尝胆“二进宫”

向“皇后”进军:孤注掷的人生选择

低姿态应对挑战

扫清一切绊脚石

私生活为何政治化

与皇帝合演“双簧”

走出幕后:皇后生存路线

曝光率才是硬道理

走向前台的尝试

帝后之争的焦点:废后风波

礼仪确立地位:封禅背后的小动作

釜底抽薪:挖断唐代的“龙脉”

保持不败就是胜利

太子是颗定时炸弹

深宫里的母子恩怨

走马灯般的太子更换

男人的逻辑与女人的性格

皇帝只是个牌位;

太后政治时代

内部整顿与告密制度化

太后的开国表演

铁血之外的“柔道”

舆论造势:顺应男权思维

礼典背后的血案

亮出“民意”底牌

酷吏:独裁女皇的护身符

恐怖的政治大棒

“酷吏之王”来俊臣

自掘坟墓的鹰犬

难以为继的女皇时代

继承人悖论与武则天死弯

女儿与侄儿:难当大任的顽主

国老:扭转乾坤的最终动力

说不尽的无字碑

后记

前言

从整体上来说,武则天时代是一个权力而又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独断而又专行的时代。但同时,武则天时代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时代,在女皇武则天的统治下,唐王朝逐步走向顶峰,为后来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也是一个充满争议而又颠覆传统的时代,武则天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女皇,颠覆了中国封建社会“男人才能做皇帝”的传统,正是由于武则天的“颠覆”,所以武则天时代才充满“争议”。

开启盛世的女皇

在清东陵的慈禧太后陵墓前,有著名的“凤在上、龙在下”透雕。这意味着象征着女性的凤能够超越象征着男性的龙的地位,执掌人间的生杀大权。慈禧太后统治了中国将近半个世纪,她的执政生涯,也正是“凤在上、龙在下”格局的形象体现。

其实,在慈禧太后出世的一千多年之前,中国就有一位旷古绝今的女政治家,以她的个人才智与特殊的历史机遇,成为中国最鼎盛时代的统治者,让千千万万男性在她的大殿之下俯首称臣。

她并没有刻意地去创造一个“凤在上”的艺术品,但她以不可更改的事实证明,女子也能登上权力的顶峰,从雌伏在下的“凤”化身为神圣庄严的“龙”。

她,就是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也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政治家。

有人会认为,武则天是一个阴险狡诈的野心家,是靠宫廷斗争和阴谋政变推翻唐朝、建立“大周”政权的投机分子。这个说法倒也不是很过分,但在古代历史上,又有哪个开国的皇帝没有阴谋诡计,没有投机行为呢?

武则天是阴谋家,但绝不仅仅是阴谋家。她亲手埋葬了魏晋南北朝时代数百年的贵族政治,用胡戟先生的话来说,她是“门阀制度的挽歌手”;同时,她又是推动唐代国力上升,从“贞观之治”过渡到“开元盛世”的关键人物。

她并不需要造一个“凤在上、龙在下”的透雕,她的一言一行,都在百姓心中凿下了印记,而且代代相传。在她的脚下,不仅有野心家忐忑的脚步,更有即将到来的盛世的轻快步伐。

性格对命运的抗争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才智过人、果敢深沉的女政治家,比如西汉的开国皇后吕后,北魏的文明太后冯氏,清初的太皇太后孝庄。但是,她们都没有改朝换代,终其一生都是以后妃的身份干预政治,没有踏出通向权力顶峰的最后一步。

武则天的综合能力,和这些政治女性相差不大,并不比她们更加高明。但是,为什么武则天能够以女子的身份建立一个新王朝,令山河变色、社稷动摇?

如果说武则天与其他女政治家有什么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心性,用现代的词语来概括,就是“情商”。可以说,她对这个世界,对当时的政治、人物、社会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她的人生道路。

同样是遭遇情感危机,吕后为丈夫刘邦移情别恋的事情自怨自艾,武则天则利用丈夫唐高宗的性格弱点与愧疚心理,谋求政治上的更高地位;同样是作为幕后的参政者,北魏文明太后冯氏采取怀柔政策,以保证皇帝不会对自己的野心产生怀疑,更不会在日后对自己进行清算,武则天则采取高压政策,让名义上的皇帝成为自己手中的傀儡,让这些傀儡失去与自己对抗的能力;同样是面对亲情与政治的冲突,孝庄太皇太后一直摇摆不定,试图在家族关系与政治利益的平衡木上保持稳定,而武则天则毫无顾忌,使天平向政治一面倾斜,只要大权在握,丈夫、儿子、女儿都可以抛弃。

这是一个如此成功的政治家,这是一个如此残酷的女性。她不甘心做政坛上的“第二性”,而要扭转乾坤、以柔克刚。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女性即便从政,也不应如武则天一样无情,似乎温柔、恭顺便是女性应有的品格,以男人为中心更是女性应有的命运。

可是,武则天偏偏不服从这个命运,她不但要反抗命运,更要改变命运。在命运面前,其他女政治家或是退缩,或是屈服,只有这个不信命的女人,硬生生地用她顽强坚毅的性格,改写了自己与天下人的命运。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武则天之所以不断地被后世诟病,根本原因是封建伦理中轻视女性的观念,认为她以女性身份称帝“有悖天理”;此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各种不同的身份之间的矛盾冲突。

她曾经是唐太宗后宫的低级侍女,可以算是太宗的姬妾、高宗的庶母,却又与唐高宗暗度陈仓、纠缠不清;她是感业寺里的尼姑,却又破天荒地还俗进入高宗的后宫;她是唐朝的皇后,却扶植亲信党羽,从事“去唐朝化”的工作;她是唐代皇子们的母亲,却与亲生儿子们发生利益冲突,其中的两个还因此莫名其妙地死掉……

这些不同的身份,在武则天身上同时体现的结果,就是她无法令自己严守每一个身份应有的规矩。她十分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是唐太宗的侍女,但她不甘心做侍女,所以才会与唐高宗私通;她是感业寺里的尼姑,但她并不想一生都在暮鼓晨钟中度过,所以才要尽力争取回宫;她是唐朝的皇后,但她不想依附于男人生存,所以要培植心腹,自立门户;她是皇子们的母亲,但她不想在儿子们成长后退居幕后,所以才对他们采取大棒政策。

由此看来,虽然她拥有很多的身份,但她长期固守着其中的一个,那就是旷古绝今的女政治家的身份。对她来说,扮演好这个角色,就已经足够了,她不需要花更多心思处处讨好、事事小心,更不想做八面玲珑的可人儿,她心中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明确,于是,为着这个角色,她舍弃其他的身份,迎着世人的非议,坚持到底。

最终,固执己见的武则天成了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女皇,而那些与她同样拥有多种身份的女子,因为前瞻后顾,最终只能做薛宝钗、王熙凤。这不但是她们个人的悲哀,更是中国古代女性的集体悲哀。

但毕竟,还有这样一位摆脱了悲剧命运的女皇,让我们看到,扮演好自己在历史舞台上的角色,远远胜过左右逢源的自保。

后记

当写完武则天登基称帝的一幕之后,笔者觉得武则天与她的时代已经再无太多可以陈说的内容。她完成了称帝的夙愿之后,所能做的,是与汉武帝、唐太宗基本相近的事情:鼓励农桑、整顿政风、安抚百姓、壮大国力。在称帝之后的武则天身上,我们看不出那个在称帝之前机关算尽、智计百出的女人的形象,相反,她与所有的男皇帝基本没有什么两样。

是不是无论男女,只要坐在了皇位上,就自然地要被皇帝这个角色同化,失去自己的个性与特色?从武则天身上,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现象。她登基之前的几十年,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为了获得皇后的地位、巩固皇后的地位、抓住最高权力、颠覆唐朝政权,她利用感情、泯灭亲情,都是为了站稳脚跟,夺得皇位。对于这样的政治表现,我们也不能过多地从她的女性身份给予批评,因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斗争,不论男女,都会采用这样的办法。

也许,一切有关权力、皇位和阴谋的故事,最开始的部分都是极具悬念、令人紧张的,一旦大局已定,所有的结局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故事中的主人公而已。

但武则天的故事毕竟有其特殊性,或者说这一故事发生的某种必然与偶然性。

武则天生活的时代,也正是唐朝自身的转型时期,从开国时代的艰苦朴素、休养生息向开拓盛世、高速发展转变。她的丈夫唐高宗顺应了这样的历史潮流,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当然,这些政策有很多是武则天协助他制定的。可是,唐高宗和武则天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他们不在了,自己的子女是否能够将政策继续推行下去?

这是中国古代所有统治者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皇位的易手,导致了很多次政策的大变革,就以北宋为例,宋神宗与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到了宋神宗去世之后,就被悉数废除,而代之以“元祜更化”。宋哲宗亲征之后,又再次推行新法,如此往复数次,北宋的国力就在政策的内部斗争中消耗殆尽。

作为清醒的政治家,唐高宗和武则天都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他们的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懦弱而仁慈,过于向往儒家的理想主义;次子李贤性情刚烈,但事事都操之过急;三子李哲(即中宗李显),看上去浑浑噩噩,而且胸无大志;幼子李旦,与世无争而且看上去不像有治国才能。很显然,唐高宗对这些儿子是不放心的,野心勃勃的武则天也没有把儿子们放在眼里。经历了唐高宗时期令李弘、李贤先后以太子身份监国的事情,武则天已经完全摸清了儿子们的底细,知道他们并不能肩负起治国的大任。既然如此,自己又能力过人,何不取而代之?这就是武则天的逻辑,也是所有古代政治强人的夺权逻辑。

很有趣的是,唐高宗对于武则天如此打击亲生儿子的行为并没有公开表态。相反,在他的遗诏中,还明确要求即位的三子李哲如果有军国大事,是要让武则天过问的,这相当于是一种表态,就是对儿子的执政能力持否定态度。他去世前尚且有如此的想法,那么在世时对儿子、对妻子的观感自然可想而知。

由此可知,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夺取帝位,既因为她是唐高宗身边最可靠、最亲密的事业上的战友,也因为他们的子女之中没有一个真正有能力的继承者,更因为唐高宗与武则天对子女们执政水平的不认可。到了唐高宗后期,在治国方面,他只信任武则天,可以说,武则天称帝的事实,一半是唐高宗的信任和儿子们的无能所造就的,另一半则是她个人的步步为营和时代的推动所造成的。

这是不是中国古代掌权的女人的共同宿命?笔者不敢断言,但是在武则天的身上,在她执政期间的表现上,特别是她称帝之后一直困扰的继承人问题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女强人的一言九鼎,而是一种困境,一种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左右为难的境地。所以,武则天的时代,看上去是一个欣欣向荣、对所有人来说都充满希望的时代,但最后的事实却是,对女人来说,这是一个看似能够追求个人价值与幸福,最终却只能尴尬甚至悲凉地向男权社会低头的时代。这种无奈,要等到一千多年之后,才能够真正结束。

内容摘要:

  武则天是一个争议不断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残酷而霸道的女性。她不甘心做政坛上的“幕后导演”,而是要扭转乾坤、颠覆历史。在那个时代,女性涉足政治是难以想象的,也是不被允许的。可是,她偏偏要向传统挑战,不但要反抗命运,更要改变历史。在命运面前,这个倔强的女人,用顽强坚毅的性格和可以放弃、牺牲一切的精神,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上唐王朝的发展轨迹。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成功地让千千万万的男性在她的大殿之上俯首称臣。为了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武则天从踏入官门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战斗”。这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在她成功登上帝位之前,她走的甚至是一条根本不可能走通的道路。  作为个独断专行的皇帝,武则天的执政风格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她个人性格中的些特点,比如喜欢炫耀,经常采取非理性手段报复政敌。甚至,她还喜欢把自己的信仰强加于人,以此显示自己的权威。  让我们感兴趣的,不仅是武则天登基的过程,还有她登基以后的种种治国政策。武则天在位的十几年问,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所建树,为唐朝的后续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女皇统治下的个封建帝国,自然有其不同,这也是我们关注和讨论武则天时代的原因所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武则天时代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历史人物时代视角丛书
9787807531272
《武则天时代》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哈尔滨出版单位哈尔滨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武则天时代是哈尔滨出版社于2007.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7=42 的主题关于 武则天(624~705)-人物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