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略之战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大战略之战

孟宪生, 等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4.0

书籍简介:

本书属世界政治类读物。是主要论述世界政治战略最新思想的理论专著。2006年曾由我社出版平装本,荣获国防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9荣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本书涉及的学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军事,并涉及世界各国现当代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外交史和军事史。因此,本书仍属于世界政治的范畴,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国际战略学著作,应该放到世界政治类别里。本书创造性地运用了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哲学思想,详细介绍了一种不转化为武力的角逐竞争方式。运用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文化的、军事的综合手段,不见诸刀光血影,却又达到暴力手段所达不到的政治目的,这就是“整体战”的终极追求。作者预言,“整体战”将成为21世纪未来几十年的主要竞争方式。这是谋划国家生存、发展和强盛的艺术,对强势和弱势国家都具有重大价值和启迪。

书籍目录:

审视全球化时代国家角逐之变(代前言)

第一章 理论命题的历史之说

——整体战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足迹

第一节 20世纪以前整体战思想的部分观点和实践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整体战思想

春秋末期越国对吴国整体战的实践

拿破仑利用经济手段欲达成政治目的

克劳塞维茨说征服俄国不能用武力

第二节 20世纪以后整体战思想与实践的全面发展

第一个撰写暴力战争《总体战》的人

利德尔·哈特大战略观点的初步形成

美国大战略部分理论观点的呼出

英国富勒对大战略思想的论述

法国薄富尔提出的“总体战略”

美国柯林斯勾勒出整体战理论体系的框架

美国从杜鲁门到老布什整体战的实践

西方零散的整体战理论研究成果中的精华与糟粕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战略思想对整体战的启示

用非军事手段达到战争的目的

用饥饿来折磨交战的任何一方

经济可以当做一种有用的武器来使用

十月革命后政治、外交战的运用

苏俄建国初期政治宣传战的运用

把租让当做经济战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四节 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及战争实践对整体战的启示

把军事斗争与非军事斗争结合起来

《论持久战》中关于政治动员的论述

战争是军事、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

战争准备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准备

对“不战而屈人之兵”有其独特的创造

和平与战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第二章 时代角逐的全新之论

——整体战的思想内涵及外延特征

第一节 整体战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对战争历史的反思

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战争方式变化的作用

第二节 整体战思想内涵的完整表述

整体战的逻辑起点

整体战概念的完整表述

整体战的目的和手段

整体战的主体与对手

整体战的时间与空间

整体战的思维和艺术

第三节 整体战外延特征的完整表述

整体战与国家战略及国家安全战略的关系

整体战的本质具有非暴力与暴力的双重性

整体战性质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

具有遏制和创造战争有利态势的主动性

……

第三章 角逐斗争的高超艺术——整体战的大战法及大策略

第四章 残酷震荡的存亡之论——整体战政治领域攻防手段的运用及角逐的艺术

第五章 巧取豪夺的利益之争——整体战经济领域攻防手段的运用及角逐的艺术

第六章 思想渗透的征服之策——整体战文化领域攻防手段的运用及角逐的艺术

第七章 纵横捭阖的交往艺术——整体战外交领域攻防手段的运用及角逐的艺术

第八章 暴力与非暴力的抉择——整体战军事领域攻防手段的运用及角逐的艺术

第九章 未来中国的富强之论——用整体战理论审视未来中国

奏响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结束语)

内容摘要:

什么是丛林法则?丛林法则的核心内容就是弱肉强食、崇尚武力解决问题!人类社会走到今天,以非暴力的对抗方式,来求解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不仅有了诸多成功的实践,且出现了理论高度的总结。《大战略之战:整体战》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创造性地运用了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哲学思想,详细介绍了一种不转化为武力的角逐竞争方式。运用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文化的、军事的综合手段。不见诸刀光血影,却又达到暴力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整体战”的终极追求。作者预言,“整体战”将成为21世纪未来几十年的主要竞争方式。这是谋划国家生存、发展和强盛的艺术,对强势和弱势国家都具有重大价值和启迪。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大战略之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5325569
如需购买下载《大战略之战》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青年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4.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6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大战略之战是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14.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80 的主题关于 国际关系理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