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火星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登陆火星

(美) 斯奎尔斯, 著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48.0

书籍简介:

历经二十年的计划和准备,斯奎尔斯和美国JPL以及世界上数百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一起建立并发射了两台火星探测车——勇气号(精神号)和机遇号。本书记录了他们在火星成功着陆并开展探测研究的全过程,叙述了美国深空计划的科研体系,也是斯奎尔斯等先驱的亲历生活。

书籍目录:

第一篇计划之初

第1章莫斯科,1987年

第2章“雅典娜”任务

第3章雅典娜先驱试验

第4章航天器失事

第5章阿德莱的灵感

第6章高层决策

第二篇节节推进

第7章背水一战

第8章困难重重

第9章整装待发

第10章发射基地

第11章千钧一发

第12章腾空而起

第三篇飞往火星

第13章最后冲刺

第14章古谢夫环形山

第15章杏无音信

第16章老鹰陨石坑

第17章持久陨石坑

第18章黄金罐

火星探险车结构图

名词术语

附录

译者的话

前言

能特地为中文读者撰写《登陆火星》的序言,我深感荣幸2006年的夏天到了,我需要休整一下。“精神号”和“机遇号”登陆火星已经两年半了,我整日在操作控制室里忙碌,难得喘息片刻,真的该休假了。火星探险车任务伊始,我的两个女儿还未出世,而现在她们都快上大学了。要想抓住机会全家休一次长假,这一次机不可失。

我们选择到中国度假。很多年前,也就是1986年,我和夫人曾访问过中国一次,之后就再没去过。我们渴望目睹中国这20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希望女儿们有机会亲身体验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和大部分美国游客一样,我们选择北京作为旅游的第一站。最初的几天我们无忧无虑,完全沉浸在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之中。不过,我很快发现自己无法把探险车置之脑后。它们的工作进展如何?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我的科学团队又有了什么新发现?虽然火星探险任务已经进行了800多个工作日,但却总是会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探险车日益老化,总会出些故障,“精神号”和“机遇号”最终停止工作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如果我在中国期间探险车出了致命的故障,而我却鞭长莫及,那我永远也无法原谅自己。我一定得及时了解在火星上那两个宝贝疙瘩的状况。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要做到这一点易如反掌。不论是在可以俯瞰紫禁城的宾馆房间内,还是在遥远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网吧里,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互联网,了解火星探险车的近况。无论我们在中国旅行到什么地方,短短几分钟我就能够下载到“精神号”和“机遇号”在火星上拍摄到的最新图像。这些图像展示了几个小时前另外一个世界的情形。对我来说更为重要的是,火星图像充分证明了探险车还在工作,按照我们设计的程序工作。远在火星上的一切都很顺利。

图像还说明了其他一些事情。其中之一当然就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与全世界分享火星图像的开明之举确有实际的好处。太空探索是全世界的事业,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只要他愿意,都可以了解在那个红色星球上发生的事情。不过,更有意义的是,轻轻松松就可以访问到火星的图像表明:自从我上次访问中国到现在的20年间,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科技领域的大国。

因此,当我展望太空探索的未来时,我愈发看好中国。如今,如果你参加在中国举办的太空探索国际会议这方面的会议不少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与会者的青春与活力。太空属于勇敢者,与懦弱的人无缘。

看到中国太空探索的现状,我不由得想起20世纪60年代美国太空探索者的勇敢精神。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太空探索的高峰年代。我们的太空探索者当年也是年轻而富有活力,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他们眼里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他们也成就了前人似乎无法成就的事业。在今日的中国,我看到了同样的潜能。

然而,将潜能变为现实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单只有胆量和活力是不够的。很多太空探险失败了,原因多在于管理不顺和领导不力。“精神号”和“机遇号”获得成功的因素很多,但其中首要的是像本书介绍的皮特.泰辛格、马特.华莱士以及其他一些人所具有的卓越的领导能力。我希望他们的故事多少能给中国的下一代太空探索者们提供借鉴和鼓励。

未来的太空探索不只属于美国,也不只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它属于有勇气、有活力探索太空的每一个人。我本人将无比惊喜地看到中国与其他国家一起,挺身迎接这一挑战。

希望您喜欢我们的故事。

史蒂夫.斯奎尔斯于纽约州,伊萨卡2007年6月6日

后记

翻译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当然除了故事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和专业术语上的困难之外,可以说有两点。

一是探险者的追求。在今天这个利益纷争的世界里,探险者的眼光却早已超越我们自己的世界,把追求投向了另一个遥远的星球。虽然这个星球也只是浩瀚宇宙的渺小一部分,虽然人类遥远未来的希望之地未必就是那里,但这是开端,是宇宙文明开始超越自己的起点。当一个文明因此而得以延续,它的探险先驱就因此而永生。

二是探险者的执著。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负面作用令我们浮躁,什么都想做,却什么都做不彻底、做不伟大。探险者十余年如一日孜孜追求的成功告诉我们,坚持就是胜利。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得彻底、做得伟大。

我们的国家也在追求着自己的“嫦娥之梦”。我们衷心祝愿我们的民族梦想成真,衷心感谢那些为了这一光荣梦想而默默奋斗、执著努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

我衷心感谢美籍华裔科学家王阿莲博士推荐此书并悉心审校译稿;感谢闻洁女士的周密安排;感谢中国宇航出版社为了本书出版所做的大量工作;感谢那些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提供帮助的所有人。

最后,我要感谢妻子和朋友们的支持与理解。

我的第一篇关于理想的小学作文是当老师,结果我成了老师。我儿子告诉我他的第一个理想是做科学家。我欣慰他有这样的理想,也希望他有同样的执著。

王斌于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9月27日

内容摘要:

  这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火星探险车”项目首席科学家史蒂夫.斯奎尔斯博士在“精神号”和“机遇号”火星探险车成功登陆火星,并顺利完成9个月的探测任务后创作的一部纪实文学。书本丝丝入扣地讲述了长达17年的火星探险车项目发展和成功的历程。该书故事扣人心弦、情节跌宕起伏、内容真实感人、语言通俗易懂,在其出版后,在美国和欧洲公众中引起轰动,并被沃特.迪斯尼公司拍成同名电影,由此造就了大批青少年“火星迷”。  本书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火星探险车”项目首席科学家史蒂夫.斯奎尔斯(SteveSquyres)博士在“精神号”和“机遇号”火星探险车成功登陆火星,并顺利完成9个月的探测任务后创作的一部纪实文学。  在本书中,史蒂夫博士丝丝入扣地讲述了长达17年的火星探险车项目发展和成功的历程。斯奎尔斯捕捉到了探险项目过程中每一次辉煌的成功和令人沮丧的挫折既有可能导致灾难的设计缺陷,也有科学家和工程师之间的紧张冲突。他回顾了为把探险车送上发射塔他们与时间扣人心弦的赛跑,让我们深入了解了那些完成这一壮举的杰出人物。探险车登陆火星后,控制人员克服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难,包括火星恶劣的气候以及“精神号”与控制中心几近致命的通信中断。天道酬勤,探险车的发挥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斯奎尔斯和他的团队首次证明了火星的环境条件曾经有可能支持生命。  本书成功地再现了献身航天事业、在风险与艰难中大胆探索的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团队群像,以及他们在探险项目合作中虽有矛盾冲突,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感人至深的情怀。  本书出版后,因其故事扣人心弦、情节跌宕起伏、内容真实感人、语言通俗易懂,在美国和欧洲公众中引起轰动,并被沃特.迪斯尼公司拍成同名电影,由此造就了大批青少年“火星迷”。目前该书在美国相关科学领域的管理者、科学家和工程师中几乎人手一册,成为他们的重要参考书。  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和入轨成功,不仅是航天界和自然科学界的骄傲,更激起了公众对我国未来深空探测活动前所未有的关注。  本书所提供的人类最新火星探险的翔实经历和宝贵经验,值得我国航天工业管理者、相关领域科学家、所有航天人、航天爱好者和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和借鉴。【作者简介】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火星探险车”项目首席科学家、康奈尔大学天文学教授,曾参与过数项行星际太空飞行项目,目前居住在美国纽约州的伊萨卡。早在1977年,大学时代的斯奎尔斯就梦想探索火星,从1987年策划火星探险车计划,1995年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局批准。直到2004年取得探险车登陆火星成功,他始终是“火星探险车”项目的代表和灵魂人物。在历经了20多年的计划、准备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后,他率领由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和世界各地数百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项目团队,设计、建造并发射了两台火星探险车“精神号”和“机遇号”,在火星成功登陆并顺利运行了4年多,最终梦想成真。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登陆火星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183117
如需购买下载《登陆火星》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宇航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登陆火星是中国宇航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V529.1 的主题关于 火星-空间探索-美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