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菩提全传
醉菩提全传封面图

醉菩提全传

天花藏主人, 编撰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3.0

书籍简介:

本长篇小说根据济公民间传说撰写的小说,叙述济公生平、事件、功业。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回静中动罗汉投胎来处去高僧辞世

第二回茅屋两言明佛性灵光一点逗禅机

第三回近恋亲守身尽孝远从师落发归宗

第四回坐不通前真苦恼悟得彻后假颠狂

第五回有感通唱歌度世无执著指棋西归

第六回扫得开突然便去放不下依旧再来

第七回色迷情禅心愈定酒醉性大道偏醒

第八回施绫绢乞儿受恩化盐菜济公被局

第九回不甘欺侮入净慈喜发慈悲造藏殿

第十回现金身太后施钱转轮回蛤蟆下火

第十一回解僧馋贵人施笋触铁牛太守伐松

第十二回佛力颠中收万法禅心醉里指无名

第十三回松长老欣飞锡杖济颠僧怒打水坛

第十四回榜文叩阍惊天子酒令参禅动宰官

第十五回显神通醉后装金解冤结死人走路

第十六回不避嫌裸体治痨恣无礼大言供状

第十七回死夫妻订盟后世勇将军转蠢成灵

第十八回徐居士疏求度牒张提点醉索题诗

第十九回救人不彻因天数悔予多事懒看山

第二十回来去明一笑归真感应神千秋显圣

前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济公电视剧的热播,一曲“鞋儿破、帽儿破”,伴随着“南无阿弥陀佛”的旋律,唱遍了大街小巷,济公一下子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这部连续剧在当时影响力之深广,是没有亲历的人无法想象的。

那么,济公到底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感染力呢?通过对宋朝至清朝的《五灯会元》、《湖隐方圆叟舍利铭》、《西湖游览志余》、《道藏精华录》、《补续高僧传》、《浙江通志》、《天台山方外志》、《天台县志》等各种文史资料的爬梳,我们勾勒出这样一个轮廓:济公,本姓李,名心远,南宋初期天台山临海郡(今浙江省天台县城北石墙头)人。父李茂春,母王氏。是宋江高宗时巴拿马都尉李遵勗的后裔。

据《五灯会元》记载,李遵勗也是一个修行人。他曾礼谒谷隐蕴聪禅师,问出家事。蕴聪禅师以崔赵公问径山公案答之(崔赵公问:“弟子今欲出家,得否?”径山道钦禅师曰:“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

”公于是有省),公于言下大悟,遂作偈曰:“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趣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李遵勗悟道后,往来于禅客间,与慈明楚圆、杨亿等禅者交谊甚厚。

宝元元年(1038)示寂,享年不详,卒谥文和。

从《五灯会元》的记载来看,学佛参禅应该也算是李氏家族的门风了。济公之父李茂春,官拜春坊赞善(即东宫太子的僚属,掌侍从翊赞,比谏议大夫),但他素性恬淡,弃官隐居于天台山。夫妇二人都是居士,因无子,虔诚求佛,夫人王氏遂梦吞日光,觉而有孕,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二月初八日,乃生心远。心远“美姿容,性聪慧”,幼习儒业,写得一手好文章。十八岁的时候,父母相继辞世,心远往杭州灵隐寺依慧远和尚出家。

慧远和尚,号瞎堂,亦称远瞎堂,南宋临济宗杨岐派高僧,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俗姓彭,眉山(今四川境内)金流镇人。十三岁出家为僧,在圆悟克勤禅师座下开悟。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诏命出任杭州灵隐寺方丈。乾道七年(1171),奉诏入禁中说法,得赐“佛海禅师”之号。此后多次奉诏入宫,大弘禅道。

心远在慧远禅师座下剃度后,得法名道济。由于宿根深厚,在慧远禅师的钳锤下,他很快就开悟了。开悟之后,道济之人生风格大变。他疯疯癫癫,饮酒食肉,每日流连市井。又喜打筋斗,不穿裤子,“形媒露”,人讪笑之,他却“自视夷然”。由于他的种种不合戒律的行为,灵隐寺众僧欲摈之,慧远禅师为了保护他,批示道:“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济公因此才得以保全。但是自此以后,寺内、寺外皆以“济颠”或“济疯子”呼之。

淳熙三年(1176)正月十五日,瞎堂慧远圆寂,济公失去了保护伞,被赶出灵隐寺,投到净慈寺德辉长老的门下,任书记僧。他撰写文章,不加思考,信笔挥洒,文采斐然。济公多次大显神通,治病救人、超度亡灵、化缘装金等等,不一而足,只是这些都完成于戏谑谈笑之间,因而并未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视。而且他饮酒食肉习气不改,如果有人准备好酒食,请他诵经、下火,还没等请,他自己就来了。济公曾写过一首诗,形象地描述了自己贪酒的心态:何须林景胜潇湘,只愿西湖化为酒。和身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

嘉定二年(1209)五月十四日,济公游戏已倦,写下一首辞世偈,后投笔然长逝。

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济公去世后,荼毗时遗下很多珠圆玉润的舍利,轰动一时,国人竞相供养,余下的在虎跑寺建塔供奉。居于净慈寺北涧的僧人居简,撰《湖隐方圆叟舍利铭》,记述了这件事情,并表达了对亡友的悼念之情。

荼毗之后,济公还曾托人捎书给当时的净慈寺长老,诗文中透露了自己化去之后的心情和行踪,并屡显感应,护持净慈寺以及他交往过的官员百姓。这就是后世“济公信仰”的基础。

济公在世时神通莫测,圆寂火化时留下很多舍利,去后又有诸多感应,普通百姓便因此认定济公是个高僧,是罗汉转世。早在南宋时,就有说书人将济公生平敷演成话本,四处讲说,济公故事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之一。在说书艺人话本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了济公小说系列,《醉菩提全传》则是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它故事情节完整,文笔简洁流畅,而且作者的演述颇与佛理相合。此处印行的,是以金阊书业堂所刻的《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为底本并加入二十幅插图。

阅读本书,有一点读者要注意:济公的行为,不是一般人能够模仿得了的。常听有人用电视剧中济公的名言来劝说或戏嘲吃素的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嘛,何必定要吃素!”那是说话的人不知道或不懂。佛教的修行是有层次的,在什么层次上的人,说什么层次的话,做什么层次的事。

一般来讲,沉迷于生死中,不知不觉、随波逐流的人,为普通大众的层次;觉知人世间的痛苦,体会到人生如梦而发心修行的人,为第二个层次。这一层次的人,尚处于修行的过程之中,其见地和修为皆不够圆满,也是很常见的。第三层次当属修成了的人,他们是第二层次中的精英分子,从第二个层次中脱颖而出,成为佛教中的圣者。所谓圣者,即是声闻、缘觉、阿罗汉、菩萨、佛。他们至少是证得空性之人,不能再以世俗的眼光衡量他们的行为。

第二个层次的人,他们的修行以对治为特色,比如以布施对治悭贪,以持戒对治毁犯,以忍辱对治嗔恚,以精进对治放逸,以禅定对治散乱,以智慧对治愚痴。对冶是普通修行者的初下手方便。但是,如果缺乏般若正见的指导,人们往往容易对对治中所谓正确的一端产生执著,执之既久,便以为自己所执著的就是佛法了。实际上了义经中多次出现“不二法门”的字眼,六祖也说过“佛法是不二之法”凡是处于二元对立状态的修行者,说明他们尚未契入佛法的真义。如果他们将六度深入下去,就会发现,六度并非各有标的,而是皆指向空性。比如说布施,一个修行者行外财施、内财施,施之不已,他就会发现“我”与布施这种行为的矛盾:如果你有“我”,当你剩下最后一个铜板,有它即活,无它即死的时候,你是给自己留下还是布给需要的人?当有人需要心脏或肾脏移植,你能无怨无悔地布施给他吗?不能,就因为你尚有“我,,在,若无“我”,何者不能布施?故知布施的真正目标乃在于剥削“我”、“法”二执,直入空性。布施如此,其他五度莫不如此,万仃亦如此,乃至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著著如此,皆为破除“我”、“法”二执,教行人证悟空性而施设,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也。此超越有无之空性,才是真正的佛法,是不二之法。

反观本书中灵隐寺或净慈寺的普通僧众,我们会发现,他们恰好处于二元对立的修行阶段:喜净厌垢,喜持戒恶毁犯,喜离欲恶随顺欲望,喜严整恶放诞,等等。这也难怪,汉传佛教一向以清净庄严为其特色,寺庙中香烟缭绕、庄严肃穆,所谓“一入山门长道心”,他们岂能容忍一个连裤子都不穿,整日蓬头垢面,破衣烂衫,到处饮酒食肉、放疯撒泼的家伙?他们必视济公为眼中钉、肉中刺,暗恨“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抱着维护佛法的信念,欲除之而后快,也是势之必然,可以理解的。只是济公之境界,岂是一般人所能了解?他是乘愿再来的圣者,已证得空性,善恶生死、啼笑悲欢,对他来说都是梦幻空花,他的心中,岂有净垢持毁之分别?他的所作所为,就像用手指头在空中写字,写时似有,写完之后,痕迹何在?因此他的一切言行,不外是为了慈心济物、教化众生罢了。他之所以以传统僧人的反面形象示现,正是为了破除普通僧人的二边之执,让他们体会到不垢不净的真理。就像六祖临终时付嘱弟子们的“动用三十六对”,问有以无对,问圣以凡对,反之亦然,这是为了“二道相因,生中道义”。济公取僧众的喜好偏向而反动之,正是以身说法,只惜当机者乏人,反遭诟病欺辱。

“问相知,麴蘖最亲;论朋友,糟丘莫逆”,这是济公在萌生弃世之意时所作的颂中的两句话。呜呼!圣者屈身混迹于芸芸众生之中,其落寞与寂寥,几人知之?明洁二○○七年十月于东篱居

内容摘要:

  本书较为详尽地叙述了济公的生平和度世故事,共二十回,撷取济公从出生到进入佛门,直至圆寂的精彩人生片段,串联成书。故事相互之间多无情节关联,唯济颠人物形象嘻笑怒骂,活灵活现,一个出世高僧的鲜明形象跃然于纸上。  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归去,依旧水连天碧。  济公(济颠禅师)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本书详尽地描述了济公的生平和故事,并收录了他的多首诗偈,堪称济公系列小说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作者简介】  天花藏主人:明末清初小说家,生平事迹不详,其编、订的小说尚有《人间乐》《鸳鸯媒》《平山冷燕》《玉姣梨》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醉菩提全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0648322
《醉菩提全传》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天津出版单位百花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3.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醉菩提全传是百花文艺出版社于2007.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