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论
道论封面图

道论

杨国荣,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40.0

书籍简介:

《具体的形上学》以哲学的理论建构为指向,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融以及历史考察与当代哲学思考的结合为背景,从本体论、道德哲学、意义理论等层面,对具体的形上学作了多维度的深入考察。全书包括三卷:《道论》《伦理与存在——道德与哲学研究》、《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道论》从本体论方面展开对具体形上学的考察。

作者介绍:

杨国荣,1957年10月生,浙江诸暨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AcJournalcofcComparativecPhilosophy编委,清华大学等校的客座教授,先后赴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作学术访问和学术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等,在海内外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其中主要部分收入《杨国荣著作集》(11种,2009年出版)。

书籍目录:

道论

自 序

导 论

第一章 形上之域与存在的具体性

一 存在之思与形上之域

二 形而上学的抽象形态

三 人与世界图景

四 存在之序

五 时间、过程与历史

第二章 存在的价值之维

一 是什么与意味着什么

二 价值和评价

三 价值、规范与世界的变革

第三章 认识、存在与智慧

一 认识的本体论前提

道论

自 序

导 论

第一章 形上之域与存在的具体性

一 存在之思与形上之域

二 形而上学的抽象形态

三 人与世界图景

四 存在之序

五 时间、过程与历史

第二章 存在的价值之维

一 是什么与意味着什么

二 价值和评价

三 价值、规范与世界的变革

第三章 认识、存在与智慧

一 认识的本体论前提

二 “知”(knowing)与“在”(being)

三 知识客观有效性的形上根据

四 知识、智慧与人之“在”

第四章 存在与方法

一 当然之则和必然之道

二 思维的秩序、行动的秩序与存在的秩序

三 理解与涵养

第五章 语言的形上意蕴

一 以名指实和以名喻道

二 解释世界与变革世界

三 语言与人

第六章 美的本体论意义

一 审美秩序

二 存在的完美

三 美与自由

四 美与真、善

第七章 道德与存在

一 规范、义务与伦理关系

二 道德主体

三 行为情景与存在境域

四 社会整合的道德前提

第八章 日常存在与终极关切

一 日常生活与日常存在

二 日常生活中的人

三 已然与自在

四 终极关切:存在的自觉

五 极高明而道中庸

第九章 形上视域中的自由

一 存在的统一之境

二 自由与自因

三 自由的价值内涵

附录一 哲学何为

附录二 道与中国哲学

后 记

二版后记

三版后记

内容摘要:

以史与思的交融为进路,《具体的形上学》既基于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又以世界哲学背景下的多重哲学智慧为理论之源,其内在的旨趣在于从本体论、道德哲学、意义理论等层面阐释人与人的世界。与抽象形态的形而上学或“后形而上学”的视域不同,“具体的形上学”以存在问题的本源性、道德的形上向度、成己与成物和意义生成的历史过程为指向,多方面地展现人的存在与世界之“在”的具体性。全书包括三卷:《道论》、《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三者既脉络相通,又各有侧重。

编辑推荐:



  以史与思的交融为进路,《具体的形上学》既基于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又以世界哲学背景下的多重哲学智慧为理论之源,其内在的旨趣在于从本体论、道德哲学、意义理论等层面阐释人与人的世界。与抽象形态的形而上学或“后形而上学”的视域不同,“具体的形上学”以存在问题的本源性、道德的形上向度、成己与成物和意义生成的历史过程为指向,多方面地展现人的存在与世界之“在”的具体性。全书包括三卷:《道论》、《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三者既脉络相通,又各有侧重。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道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具体的形上学
9787301187791
如需购买下载《道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 330 印数 6000

书籍信息归属:

道论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1.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016 的主题关于 本体论-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