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封面图

童年的秘密

(意) 蒙台梭利 (Montessori,M.) , 著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教育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龄前儿童教育方面的研究,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书中详细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了儿童成长的奥秘。

作者介绍:

玛丽亚?蒙台梭利 (1870~1952)意大利著名医生、教育家、哲学家与慈善家,以其革命性的教育哲学与儿童教育方法闻名于世。如今蒙氏教育法风靡全球,仅美国就在5000多所公立和私立学校推行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全球许多国家都设有蒙台梭利协会。   蒙台梭利于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6岁开始在当地接受初等教育,12岁时全家搬迁至罗马,以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1890年,她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毕业后成为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生,并在妇女和儿童医院工作。1897年,她开始系统学习教育学课程,并转向儿童教育研究。1907年1月,她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系统进行教育实验,后相继开设其他“儿童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很大反响。   1913年,蒙台梭利访问美国,受到热烈欢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出席仪式并致词,并被她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教育家”。自此,蒙台梭利教育法在美国及欧洲、亚洲盛传开来。仅美国就有5000多所公立和私立学校采用蒙氏教育法。1929年8月,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成立,蒙台梭利亲自担任主席。   蒙台梭利不断发表演讲,并整理其教育思想与方法,出版成册,让更多教师与父母受益,这些经典之作包括:《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儿童的自发成长》。这些书被译成近40种文字在全球出版,成为经久不衰的教育经典。   1952年5月6日,蒙台梭利于荷兰诺德威去世,终年82岁。

书籍目录:

1.童年的社会问题/1

在漫长的数世纪内,甚至从人类产生时期以来,一直对儿童的需要和命运麻木不仁的人们开始越来越注意到儿童了。20世纪初,当人们开始真正地关心儿童的健康时,终于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的生命。

2 .儿童的世纪 /5

儿童正是作为一种精神上而不仅是肉体上的存在,才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也正是儿童的精神,决定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并有可能把人类引向更高级的文明。

3. 成年人应受到控告/10

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的误解越积越多。

4. 新生命的本能/14

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自身包含了一种神秘的本能,这个本能将指导它如何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性及怎样适应环境。

5. 新生儿的降生/17

我们对新生儿的态度不应是怜悯,而应是怀着一种对造物之神的崇敬,把这个小生命的心灵看成一个我们无法完全了解的神秘世界。

6. 母性的天赋本能22

当母亲努力唤醒她后代的潜在本能时,表现出它不仅仅关心它们的身体需要。也许同样可以说,除了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给予精心照料之外,还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

7. 心灵的胚胎25

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当时并没表现出来,而且他也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秘密地完善这种精神生活。

8. 儿童心理的发展32

我们不能再无视儿童的心理发展了,而必须从一开始就去帮助儿童。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因为这一任务属于自然之神,而是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于能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单靠儿童自己的努力是办不到的。

9. 儿童的秩序感42

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与儿童对他所在环境的体验有关。还有一种是内部的秩序感,它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及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这种敏感必可以称为“内部定位”。

10 . 儿童智力的发展51

儿童的心理个性跟成年人的差别甚远,这是一种性质上的差异,而不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异。儿童关注最微小的细节,他们一定只带着轻蔑的眼光看待我们,因为他不懂得心理综合,而我们却经常使用。

11. 儿童成长的障碍60

成年人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

12. 行 走64

儿童掌握行走的能力,靠的不是等待这种能力降临,而是通过学习走路获得的。学会走路,对儿童来说是第二次出生,这时他从一个不能自助的人变成了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成功迈出第一步,是儿童正常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13. 手的活动68

人的手如此精巧、复杂,它不仅能展示人类的心灵,而且使人与环境建立了特殊的关系。我们也许可以说人类“靠手征服了环境”。人类的手在智慧的指引下改变了环境,并进而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改造。许多时候,年纪很小的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练就的本领和谨小慎微的能力,的确会让我们惊叹不已。

14. 节 奏74

行动的节奏,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改变的旧观念。它几乎就像一个人的体形,是一个人特有的特征。当别人的行为节奏与我们接近时,我们就会感到高兴,但是当我们被迫去适应别人的节奏时,就会感到痛苦。

15. 人物角色的替换77

成人能够以儿童的身份去代替儿童做某件事,但决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微妙地强加于儿童,而应该让儿童自己去做。一旦发生成人替代儿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儿童自愿去做,而是成人借助儿童去做某件事了。

16. 运 动82

儿童十分喜欢独立地完成工作,并且干得非常卖力。自由行动的儿童,不仅从他的周围与环境中搜集感官印象,并且喜欢一丝不苟地进行他的活动。儿童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和从事各种活动成长起来的,因此他的发展既依靠心理的因素,也依靠身体的因素。

17. 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85

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

18. 爱的智慧88

儿童的爱,从本质上说是单纯的。他爱,也许是因为他想获得感官印象并借助这些印象不断成长。

19. 儿童的教育93

儿童只有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即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如果不坚持这条原则,那么今后的教育只能使人更深地陷入到无穷的混乱中。

20. 观察与发现101

我意识到,对儿童来说,每一样东西不仅应该物放有序,而且应该适合儿童的需要。只有让教具不发生混乱的情况,并且淘汰不需要的用具,儿童的兴趣和专注才会油然而生。

21. 教育儿童的方法116

我们可以把教育影响儿童比作培育新品种的花。园艺家通过适宜的照管和处理,能够改良花的香味、色彩和其他的自然特性。我们并没有看到方法,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儿童。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的心灵摆脱了障碍的束缚,依照其本性发挥作用。

22. 娇生惯养的儿童122

这类富家孩子不会被花园中的小径、美丽的花朵和高雅的环境所吸引。他们对那些令贫穷儿童着迷的物体并不感兴趣,也不会选择那些本应能满足他们需要的物品。因此,他们的教师感到迷茫和气馁。

23. 教师的精神准备128

观察儿童的方法极为重要。所以,仅仅有教育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必须系统地研究自我,使自己的内心作好准备。

24. 偏离正轨133

一个人不可能会被很微不足道的东西引入歧途。这种东西在所谓的爱与帮助的伪装下,在人毫无觉察的情况下蔓延开来。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应归咎于成年人的盲目,这种毫无意识的自我中心会对儿童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

25. 心理与身体健康153

一旦出现了心理偏离正轨的情况,人们就失去了保护和确保自己处于健康状态的敏感性。当儿童被安置在一个能使他们以正常的方式生活和自由活动的环境中时,他们的许多疾病和病态就会像许多道德缺陷一样自动消失。

26. 成人与儿童的冲突157

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地扩展,这种情形就像把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里所泛出的层层涟漪一样。正如通过对水的涟漪的观察能使人们发现引起水波动的原因一样,心理分析学家和医生也能追踪到身体和心理疾病的根源。

27. 工作的本能159

工作,应该是人们获得幸福的源泉,是保持健康和恢复正常的一条原则。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赖于不断缩短他与环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儿童只有不再依赖成人,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即我们所说的获得“自由”,适宜的环境将有益于儿童的成长。

28. 两种不同的工作163

成人与儿童是相互联系的。就儿童的活动领域而言,成人是他们的子孙和依赖者;正如对成人的活动领域而言,儿童是成人的子孙和依赖者一样。儿童是生活在成人之中的自然人,他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格格不入的环境之中,他与成人的社会生活毫不相关。

29. 主导本能171

大自然最辉煌的奇迹之一,就是使没有任何经验的新生儿拥有力量去适应外部世界,并能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的伤害。这些新生儿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借助了敏感期部分本能的帮助。

30. 作为一个教师的儿童178

儿童中隐藏着未来的命运。任何希望给社会带来利益的人必须保证儿童的心理不偏离正轨,并且需要密切注意儿童的自然行为方式。儿童是神秘和强有力的,并且在他们中隐藏着人性的秘密。只要儿童不能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并且受到心理偏离正轨的折磨,人类就将永远是不正常的。

31. 儿童应该享有的权利181

人们应该为以下的做法感到良心不安:他们忽视、遗忘了儿童的权利,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的价值、力量和儿童的真正本性。

内容摘要:

《童年的秘密》,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伟大教育家对儿童发育与成长的最科学生动的刻画。在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示了成人对儿童心理发育和忽视和抑制,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描述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生动之作。《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编辑推荐:

《童年的秘密》——提开儿童成长的奥秘的革命性教育观念
  本书研究了6岁以下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列举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例子,分析了幼儿心理歧变的种种表现,以及成人与儿童的冲突。论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与父母的职责。本书是作者对“童年的秘密”所做的探索和解答,对儿童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有助于人们了解儿童,了解儿童对人类的贡献。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童年的秘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蒙台梭利早期教育经典原著
9787806885345
如需购买下载《童年的秘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天津出版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童年的秘密是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1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10 的主题关于 早期教育-教育理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