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2.0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差错,这并不是孩子单方面的错,而是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实际生活中家长往往没有耐心去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容易以成人世界的规则来给他们贴上一系列“固执”“人性”“不听话”等标签。儿童的内心世界与大人很不相同,他们的心理成长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地引导。要帮助孩子,我们不能从人品、从思想去看孩子的心理脆弱问题,首先必须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先去理解孩子问题背后的心理动机,对症下药,才能爱得高效,爱得正确。本书介绍了60条简单易懂、经典实用的心理法则,从性格培养、学习策略、亲子关系、沟通社交、习惯养成等方面,帮助家长透过孩子行为的表象,揭示深层的心理本质,陪伴孩子渡过成长的难关。
有问题孩子,就有问题父母1 自我效能感:为什么孩子会觉得学习太难?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任务太难才使孩子失去信心,而是因为他们缺乏信心才觉得学习太难。2 延迟满足:为什么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如果父母习惯于“实时满足”孩子,他就难以接受有限的等待和忍耐,耐性也就无法培养起来。3 钟摆效应:经常发脾气不是孩子的“错”逃避冲突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只有清晰坚定的要求,加上不折不扣的执行,才能制止他的行为。4 淬火效应:“挫折教育”≠“挫折体验”很多人对挫折教育有一个误解,认为挫折教育就是为孩子人为地制作挫折,然后让他习惯挫折。5 德韦克实验:不要夸孩子聪明,要夸孩子能干被赞赏聪明的孩子以成绩为目标,而被赞赏努力的孩子则以学习为目标。6 情绪记忆:要不要鼓励孩子写日记?把日记当成情绪载体的时候,注意不要沉溺其中。7 跨栏定律: “土肥圆”也有春天每个人都有某方面弱点,都有个人的自卑感,这并不见得不好。8 蛋壳效应: 孩子的敏感是因为自尊心太强吗?有不少父母容易把心理健康和思想问题混淆,把孩子的脆弱和保守认为是不勇敢、逃避。9 萨盖定律: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真的有效吗?家里所有大人对孩子的要求一致,并注意减少矛盾,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10示弱效应: 孩子依赖性太强怎么办?在生活中,如果看到父母向孩子“示弱”,对他们的心理冲击力比“示威”还要大。不做“填鸭式”家长,也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11 7±2效应:孩子上课不爱做笔记怎么办?只有听懂了课,记下来的笔记才会有意义。12 饥饿教育法:怎样才能让孩子主动学习?稍微用一点心,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做引子,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引燃”其实并不难。13 聚光灯模型:应该放纵孩子看卡通片吗?孩子的大脑还没完全发育成熟,他为了专注要费很大的力气。14 瓦拉赫效应:为什么孩子会偏科?学习不仅仅是一场智商的较量,更多的是情商的较量,学会与不喜欢的老师沟通是十分必要的。15 读写困难:一种无法预知的学习障碍读写困难跟脑部运作有关,不是由智商或学习态度引起的。16 心理张力:强制孩子读书,“悦读”变“苦读”读书并不是孩子的功课,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家庭休闲和相处的环节。17 易感效应:为什么孩子会反复看一本书?重复读一本书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心理行为,可能是源于人们天生的好奇心理。18 朗读记忆:上早读课对记忆有没有帮助?如果把大量的内容一齐朗读,可能效果不如朗读其中的重点。19 低效能学习:幼儿过早识字有意义吗?4岁的孩子会认汉字和数字,随时可应成人的要求而反应正确,就被视为聪明,其实这只是一种表现的能力,与智力无关。20 书法教育:心手相通,练字即练心用手书写时,手指的运动能激活大脑中涉及思考、记忆和语言等很大部分区域。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比每次写出正确答案更重要21 茱莉亚效应:太重视孩子的成绩为什么不好?考试得第一名的孩子,综合能力并不一定是最强的。22 测试效应: “题海战术”到底有没有效果?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变了味的考试,就抹杀了考试本身的意义。23 克拉克现象:孩子总是临场发挥失常怎么办?学生考试和任何竞赛类活动一样,光想赢的未必赢,不怕输的反而不输。24 动机拥挤效应:发奖金对孩子学习有帮助吗?虽然钓鱼奖励可以让孩子更努力地念书,但是也有不良副作用。25 间隔学习法:用追女孩的方法来备考不要害怕遗忘,因为遗忘是学习的朋友。26 普雷马克原理:怎样让孩子主动写作业?很多孩子不愿意主动做作业,最大的原因是他有更喜欢的活动。27 橡皮综合症: 不唠叨也能对付“马虎大王”面对马虎这个问题,仅仅靠提醒孩子“多注意、仔细一些”,是无济于事的。28 遗忘曲线: 在刚要开始忘记的时候去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不能认为隔几个小时复习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29 感官协同效应: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时尽量多使用几种感官——用眼、用口又用手,这对学习是很有效的。30 高原现象:孩子成绩时好时坏是因为不用功吗?克服“高原现象”,最核心的策略是要改进学习方法。按喇叭无法驾驶汽车,怒吼也无法“驾驶”孩子31 K.I.C.K原则: 孩子哭闹时为什么不要大声训斥?之所以强调心平气和,是要让孩子知道,他不是因为大人的愤怒而受罚,而是因为违反了规则。32 欧佛斯托原则:孩子太固执怎么办?父母的提议会被孩子拒绝,常是因为双方想法没有交集。33 热炉法则:怎样给任性的孩子定规矩?制定规则的目的,是希望培育出一个快乐、适应性强和尊重规则的孩子。34 期望效应: “惩罚式教养”和“大拇指教养”哪种更有效?如果父母的“大拇指”得到了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孩子一定会比你期望的更加优秀。35 心理饱和: 为什么孩子总嫌父母唠叨?没有刀枪不入的孩子,只有武艺不精、招数贫乏的讲者。36 阿伦森效应:批评孩子时要先褒后贬还是先贬后褒?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正面反应显得不断增加的人,而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正面评价不断减少的人。37 沟通位差: 错怪孩子了要不要道歉?在家庭教育中,承认错误并向孩子道歉,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负责任。38 自然惩罚: 孩子总是跟父母反着来怎么办?与孩子和解,也就意味着适应家里这个慢慢长大的人,这种适应可以使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更快地适应自己的新角色,而不是磕磕绊绊很多年。39 应激反应:为了孩子,离婚还是不离?让孩子分担你的感情,而不是用错误的观念误导他,这才是为人父母对孩子负责任的做法。40 自己人效应:怎样才能“多年父子成兄弟”?活用“自己人”效应,也就是让孩子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与其当孩子的保护伞,不如做个“避雷针”41 鲶鱼效应: 赢得起,更要输得起一个孩子正常的成长状态是,既要有竞争对手,也要有亲密的伙伴。42 社交恐惧: 孩子太害羞要不要批评?现在科学家越来越认为,害羞是一种优势性格,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43 避雷针效应: 孩子被欺负,家长忌包办必要的时候,父母也可以陪伴孩子去解决问题,但切记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处理,父母不能包办代替。44 链状效应: 孩子交上了“坏朋友”怎么办?长篇的说教,远不如让事实说话来得有效。45 早恋现象:不要干涉,要八卦孩子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并进行交往,这实际上是标志孩子在成长。46 心理断乳: 孩子为什么会成为“啃老族”?父母独立意识的缺乏,或者说对孩子的依赖意识,培养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意识。47 禁果效应: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医院里每一个怀孕流产的少女背后,都有一对因拒绝教育而使孩子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的父母。48 棘轮效应: 要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小孩子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并不需要多强的数学能力。他们只需要理解那些基本但很重要的概念就行了。49 自我呈现:要禁止孩子在网上交友吗?一旦他们在网上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形象,那么现实中的自己显然就相形见绌。但这是一件促使他们进步的好事情。50 Google效应:怎样避免孩子过度依赖网络信息?过分依赖从搜索引擎获取答案,可能会让记忆力生锈,也就意味着大脑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对孩子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51 100%理论:为什么孩子会丢三落四?父母的这种“勤劳”,实际上正是懒惰——懒得培养孩子自理的能力。52 社会抑制效应:为什么孩子上课不爱举手发言?当孩子的某种活动能够进行得比较熟练时,就可以鼓励她大胆在人前显示一番。53 最后通牒效应: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和一个磨蹭的孩子说“快点吧”,就像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说“你必须高兴起来”一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54 善意嫉妒: 孩子嫉妒别人时该批评吗?孩子的嫉妒往往是无意识的,还没有形成稳固的习惯,它是孩子想胜过别人但又不知道怎样采取正确方法的结果。55 从众心理: 为什么孩子不会独立思考?孩子的未来成就甚至生命质量,都依赖于他的思考和决策的质量。56 21天法则: 怎样帮助孩子控制小动作?我们要像拆散绳子那样,巧妙而耐心地帮助孩子克服小动作。57 自我中心: 孩子不爱分享就是自私吗?三四岁的孩子是不懂得分享,而不是不愿意分享,这不是个道德问题,而是个认识问题。58 防御反射:孩子爆粗口时该怎样批评?爆粗口是一种人体内在机制,像汽车喇叭一样,实际上有多种功用。59 附带学习:要不要禁止孩子玩电子游戏?电子游戏可能是导致成瘾的源头,也可能是很有效的教育手段。60 印刻效应:看电视会让孩子变蠢吗?动画片把故事中的角色模式化了,这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的大脑变得更加懒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容易犯错的老师引自香港三联的口碑好书心理学经典案例 成长中实际问题超实用、不枯燥的科学教子宝典亲爱的父母,请记住:“儿童需要的绝对不只是吃的东西而已。——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儿童的内心世界与大人很不相同,他们的心理成长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地引导。但实际生活中家长往往没有耐心去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就给孩子贴上成人世界的标签。要帮助孩子,家长不能从人品、从思想去看待孩子的心理脆弱问题,首先必须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先去理解孩子问题背后的心理动机,帮助孩子渡过成长中的难关。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就把孩子当孩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5325606 如需购买下载《就把孩子当孩子》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24 | 印数 |
就把孩子当孩子是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14.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78 的主题关于 家庭教育-教育心理学 的书籍。